“容我去死一死可好,我既然已經崩潰到這種地步了。容我大哭一場,然後安靜地死一死如何。”——@一個喪到爆的90後

很多人在網上看到這種碎碎念,第一反應都是這樣:

我們也找了N條這種具備“憂桑氣質”的微博,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不出意料,每個人一開始讀都忍不住覺得“搞笑”。

但讀着讀着,他們卻止住了。

有的錯愕,有的沉默,有的哭了。每個人,都開始反思……

沒錯,我們就是想告訴你,這些“矯情”的話,可能是抑鬱症患者最後的“求救”!

七年前,大四女生“走飯”通過時光機發送了人生的最後一條微博。

誰也沒想到,這條微博成爲了一個“樹洞”,每天都有無數網友來到這裏傾訴、吶喊、鼓勵、陪伴。

也許正因爲無人訴說,他們選擇將自己那一團亂麻的情緒悄悄告訴這位永不回覆消息的博主。

漸漸地,積累了有100多萬條留言。

每個字、每個標點,都成爲了這羣人內心微弱的呼喊!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現在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失業了,也不敢告訴老婆,還要去開快車好按時把錢交給家裏。怕家人擔心,更怕不理解。好希望出車禍,這樣,我就能拿到一筆錢就能不用去工作就能休息了。”

“出學校第一年,拿着最低的工資,住在最便宜最遠的出租房,身體也有點不舒服,很長時間沒好,不想讓父母擔心,很多事都是一個人默默承擔。每天過着定式生活,經常加班到晚上11、12點。一直很壓抑,感覺熬不到頭。”

“我是學霸,看着特別萬能,但那是演出來的。我好怕高考失敗,好怕父母失望,每天做作業到三點,但最近就是怎麼都背不住,怎麼都算不對,學不下去了,手總是抖,我好怕……”

“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在連等待的希望都沒有了。”

“曾經以爲自己早已是百毒不侵,比誰都驕傲,比誰都瀟灑,說不愛就不愛。原來我遠比我想象的,更在乎、更脆弱、更卑微。戴着耳機聽歌,眼淚就那麼傾斜溜進嘴裏,好鹹啊。”

“一天天的不好好睡覺,也不肯吃東西,出門也是哪哪都坐不住,抱着也要扭來扭去,不知道怎麼帶孩子,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個好媽媽。”

“可以死,對我來說是種安慰。我常常偷偷希望我可以在生孩子時,大出血死掉,這樣我才能不虧欠任何人並獲得解脫。是的,我是個希望在生產死掉的孕婦。”

抑鬱症並不是矯情,他們往往承受着我們不能想象的痛苦。如果SOS一直被無視,他們就會放棄。

“但願離去是幸,我願永不歸來。爸,媽。對不起...對不起...打擾了,世界。再見了,世界。”

——微博網友“未妨惆悵de”

於2017年12月9日自殺離世,時年25歲

“很多人把這種病當成脆弱、想不開。我想說不是的,我從來不是個脆弱的人。”

——網友李某某

於2018年9月4日自殺離世,時年21歲

“我一生沒做壞事,爲何這樣?”

——演員張國榮

於2003年4月1日自殺離世,時年46歲

而一直認爲“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這時候纔來措手不及,後悔當初未曾理解和珍惜。

據統計,全球有超過上億人患有抑鬱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遭遇失業、喪親、心理創傷的人,更容易患上這個“心靈的感冒”。

成年人的世界裏沒有容易二字,別讓生活,將他們吞噬,真正的樂觀是允許悲觀。

如果他們沒能愛上這個世界,沒關係,大可讓他們知道,這世界,還有你愛TA!

-End-

聯合出品:深圳衛健委、深圳晶報傳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