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所以出現了很多單身族和丁克族。經濟越發達,這種現象更嚴重。雖然開放了二胎,但是生育率依然不容樂觀。

是什麼導致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和生孩子?

難道真的是結婚的成本和生孩子的成本太高導致的嗎?還是養兒防老的觀念扭轉了?

如果是經濟原因,像有些發達國家給予的生育津貼也只是杯水車薪,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如何解決?是否生活成本降低生育意願就會上升?


因為年輕人們開始放飛自我了。

思想上,我們既沒有上一代人養兒防老的落後觀念,也弱化了替家族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我們從自身感受出發開始反思這個社會的親子關係,認為生孩子是一件需要謹慎對待的事,不希望孩子的成長環境像曾經的自己一樣。

物質上,我們面對著嚇人的房價(尤其學區房),高額的養育成本(相比我們小時候)。如果連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都無法提供,又強行生了孩子,那麼自己日子不舒坦,孩子也很難健康成長(家長會把期望強加於孩子)。

時間上,國家的發展從過去的日新月異逐漸放緩速度。這個時候,既不像我們父輩那時機會遍地,也不像祖父輩那時人人充滿家國情懷。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接受自己的平凡,認為自己並非一定要留下後代。生孩子成為一生中的可選項而非必選項。

在我看來,我並沒有優秀到非把基因傳下去不可。生孩子這種麻煩事就交給有能力的族人吧,反正都是華夏子孫,你的後代就是我的後代。


補充-2020-4-17

差不多一年過去了。還是單身,自然也還沒有孩子。家裡介紹的相親也都任性地沒有去(真的是不喜歡這樣的形式o.o)。

看到大家的回復大多比較歡樂,我很喜歡。也有少數的批評,也不討厭。

其實我並沒有鼓勵大家丁克的意思。你們也可以考慮成為有能力的族人,然後真誠地和別的族人說「沒關係,我的後代就是你的後代」。這也是件極有意思的事。

2020年,還是沒什麼錢。但我覺得沒錢就沒錢吧,可思考問題的格局不能小了。一個人要是不但沒錢,還活得蠅營狗苟,那就一點都不好玩了。

疫情還沒完全過去,大家的生活想必都受到了許多影響。但終究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祝願我親愛的族人們:喫飯香,身體棒。想得通,睡得著。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告辭!


補充-2020-5-5

多次有知友對「養兒防老」這個觀念提出別的看法。

一定程度上我表示理解他們的看法,但不妨礙我看不起「養兒防老」這種觀念。

「養兒防老」只能說是生產力落後的傳統社會下的無奈之舉。這種思想代表著父母把子女當做投資工具來用。

如果說父母善待子女,培養了深厚的情感,最後子女基於情親自願照顧、陪伴年長的父母。這自然合理。

但是父母一開始便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加上「孝道」這個精神控制工具的輔助,實現對子女全面控制。我就完全不能接受了。

有些事情合於道,自然發生。而「養兒防老」是典型的倒果為因,逆道而行的想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環境,「養兒防老」是到了可以被擯棄的時候了。

我這麼說,也會這麼做,將來絕不會懷抱這種想法去迎接自己的孩子(如果有的話)。


我的A大學同學,畢業嫁給了個富二代,到現在為止已經生了仨孩子了,最小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

我的B大學同學,前年年底從某高薪行業再次成功跳槽,年薪幾乎翻了一倍,然後還沒仨月,他老婆就懷上二胎,上週一起喝酒,一問二胎馬上要出世了。

我的C高中同學,也是前兩三年機緣巧合從某乙方跳槽到房地產甲方,工資從幾k直接上漲到十幾k,以前一直都不要孩子的,瞬間孩子這都快兩歲了。

我的D朋友,標準80後,運氣實在很壞,性格也內向,一直以來沒賺到什麼錢,老婆一直因為經濟的問題,不願意生。

我的E同事,80尾巴的人,也過了三十了,很善良的人但是不太上進,一直拿小几k的月薪,連對象也懶得找。

我身邊的90後F們,沒生孩子的多了去了,你別問為啥,問就是沒錢。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生育的慾望越來越低?」

因為這屆年輕人普遍都沒錢。


很久不關注這個回答,誰知時隔近一年,還有很多熱度。

統一回復很多人的疑問:為何以前的人也很窮,但都佷願意生,還生一堆。

這個想必大家都已經在評論區中找到了答案:

以前的人是窮而不自知,生孩子就是生勞動工具,儒家思想通過維護父系權威保證了這一繁衍體系。

現代的人不止窮而自知,甚至無時無刻不在接受來自貧窮感的暴擊。打開抖音——記錄有錢人的美好生活,打開微博——記錄有錢小孩兒的追星生活,打開知乎——記錄謝邀者的精英生活。

十八歲的小孩子會說,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十八歲的年輕人則說,這輩子的目標是奮鬥一套學區房。更殘酷的是,只有優質的年輕人才有資格去奮鬥學區房,普通青年大概率還是別指望了。

我跟很多朋友聊過生孩子這件事情,有一個朋友是這麼說的:養孩子不是養貓養狗,重點不是養,而是享受那個跟孩子一起重新活一次的過程;事實上,他也確實沉浸在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如他所說,他跟隨著孩子的視角,看到的世界都多了一些色彩。

他打動了我。

(此話題不再做任何回復。)


這是一個困局:女性因為太艱難了而選擇不生育,男性因為太艱難了連願意給他生育的人都找不到,這就是問題根本所在。


在本文中,我會從微觀的角度入手,來分析為什麼作為一個個體的年輕人,喪失了生育撫養下一代的動力了呢?


經濟水平最低的羣體中,往往更傾向於生育,如「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之類的觀念深入人心,同時也是因為在最貧窮的羣體中並沒有優生優育的觀念甚至於避孕的條件,他們根本就沒有少生孩子的這種意識。


而當財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養孩子也並不成為負擔,許多豪門家族都將「人丁興旺」作為很高的期待值之一。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港臺明星嫁入豪門之後迫於生育的壓力,不得不打催卵素,這也是許多嫁入豪門的女星生育雙胞胎甚至多胞胎的原因。



但問題就在於,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處在稱不上豪門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整個社會的生育率普遍降低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這一羣體沒有很強的生育動力呢?還是要從經濟學找原因,這個根源就在於,在當今社會,養一個孩子的負擔太重了。


經濟學講究對於人行為的分析要從機會成本入手: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highest-valued option foregone),又稱為「替代性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養活孩子要多少錢不是問題,節衣縮食喫苦耐勞咱一般年輕人也做得到,但是這其中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呢?


我天天上班,沒有養娃帶娃的時間?我作為一個女性,因為生育喪失了可能的晉陞機會怎麼辦?更不用說孩子的入學問題、家庭教育問題等等,這一切一切都是生育的成本。


因此,這一現象的核心問題就是,生育和撫養孩子這一選項,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尤其是女性和底層男性——機會成本太高了。


機會成本高的首要原因,就在於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尤其是選擇生育的女性來說,太不友好了。


第一個層面,從家庭的再生產角度,女性從事家務勞動、撫養孩子的勞動,並不被社會承認。


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指出:


「近幾十年來,雖然女性地位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包括女性進入男性控制的專業領域,但是一個工作領域仍然遠遠滯後:家務雖然比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在的男性做了更多的家務,同時女性做家務有輕微的減少,但依然存在高度不平等。


若干英國的調查就發現,女性仍然主要負責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工作,在這些活動上平均每天花費 4 小時 3 分鐘,而男性則是 2 小時 17 分鐘。在女性已經在付薪領域工作的情況下,這樣額外家務相當於『第二班』。」


從這話題繼續延伸下去,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女性的家務勞動是無法得到社會承認的。換句話說,家務勞動也是勞動,也創造價值,但是不會有人給女性的家務勞動發錢。


偉大的母親無法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因為她們無法創造肉眼可見的金錢財富。

那這樣女性,尤其是能夠獲得高社會評價的高學歷女性,選擇不生育也是時代性的困境。


在印度經典電影《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認為男人能辦到的事,女人一樣能辦到——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平權思想,而女性走向社會的一大先決條件,就是要把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這句臺詞是一針見血,非常有價值。《摔跤吧!爸爸》一部思想性觀賞性俱佳的電影,很不能理解一部分人為何要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來批判這部電影。電影中女兒態度的一個轉折點就是看到了早早嫁人的朋友未來的生活,被家務和生育綁架的生活:



所以說,這件事情的根本是父親帶領兩個女兒去反抗印度根深蒂固的父權社會,這其中反覆提到的就是「家務勞動」就是父權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枷鎖。


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女性要獲得獨立和與男性地位的平等,就必須要從家務中解放出來而從事社會勞動;而女性能夠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條件是,社會的生產勞動中要有女性的一席之地——這纔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為之奮鬥的目標。



簡而言之,脫離家務勞動、或者說男女平等承擔家務、或者說女性家務勞動能夠獲得市場層面和金錢層面的認可,與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男女平權是互為表裡的事情。


所以這個問題的反面也可以是:既然女性的家務勞動幾乎無法獲得平等地對待和價值兌現,那麼女性生育慾望低也是情理之中。


現實社會中,男女對於孩子的撫養付出是完全不平等的,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3 篇內容

鹽選專欄

資本囚籠:那些困住你的社會真相

趙皓陽 知名網路作家,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已出版《生而貧窮》。

¥39.90 會員免費


之前看過一部叫《資本主義的未來》的紀錄片,第3集《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中的案例可以從某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當年,一個叫莫里斯·皮爾的富豪提出了一種觀點:縮小貧富差距會推動經濟發展

有家叫Gravity Payments的公司實行了類似政策:CEO將自己100萬美元年收入下降到不足十分之一,把減下來的錢分給公司員工,將員工最低工資上調到7萬美元

這個政策開始實施時,公司共有員工130餘人,部分員工的薪水只有3.5萬美元。

他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他發現員工在生活上並不能向他想像那樣富足(ps:看來老闆們都有個「開的薪水完全夠員工花」的共識呀)。假如員工不需為了省一兩毛錢而操心,幹活時沒有後顧之憂的話,他們會更加專心努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個原因:讓公司發展起來。對於自己減少的收入,他認為:一定會有些犧牲。但一旦我們公司的利潤回到220萬美金的水平,我的工資就可以漲回去了。這給了整個公司還有我自己很好的動力。

不出意外,他想要的效果達到了。在這個政策實施的第一年,這家公司的業績就翻了兩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當時採訪了這家公司的一位普通員工——24歲的程序員Cody Boorman。

在公司新政策實施之前,Boorman的年薪只有5萬美元。工資上漲後,他不但工作意願大幅度提高,也對公司有了巨大的責任感,主動提出要參與開發讓公司很頭疼的結算系統,幫公司解決了主動結算問題,這原本是公司很頭疼的一塊。

公資上漲,不但影響了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對他的家庭生活也產生了非常正面的影響:他的妻子今年懷孕了

在這之前,他和妻子一直都想要一個孩子,但一直沒有條件。自從工資上調到7萬美元後,他和老婆終於敢生第一個孩子了

更有意思的 ,這一年公司共有11名員工家有孩子降生,還有10名員工結婚。而往年,平均不超過一個

當一對年輕夫婦生活穩定且有保障,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不錯的條件時,生孩子自然水到渠成。

否則,即使有那份心沒有那份力吧。


我是錢研社張殫,更多高贊回答:

為什麼閑魚上全新的口紅都那麼便宜?

你見過哪些不起眼但是利潤特別大的生意?

假如我有500w存進餘額寶,那我可以每天坐著等喫嗎?

家裡條件一般,存款只有 4 萬,先買車還是攢著買房子?

如何評價「2019年國人工資報告:工作10年,月薪過萬者不足三成」?

如何看待網傳京東將進行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將高達 8% 超過 1.2 萬人?


理由其實很簡單,這已經是當前年輕人最理性的經濟選擇。

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裏提出過這樣一種觀點:

對於我們大城市工人說來,遷徙自由是首要的生活條件,而地產對於他們只能是一種枷鎖。如果讓他們有自己的房屋,把他們重新束縛在土地上,那就是破壞他們反抗工廠主壓低工資的力量。個別的工人也許偶然能賣掉自己的小屋子,但是在發生重大罷工事件或者工業普遍危機的時候,受牽連的工人的所有房屋都會上市出賣,因而這些房屋或者根本找不到買主,或者賣得遠遠低於成本價格。

這裡的邏輯大致是:買房子會束縛工人,使其喪失遷徙和成為自由勞動力的自由,無力與資方進行勞資博弈,而且在經濟危機到來,工人需要賣房子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被「套牢」了,房子難以換回成本。

這個邏輯,對於目前的勞資博弈也是適用的:

生孩子同樣會束縛工人,甚至有很大可能會帶來教育和住宅這兩個後續的經濟負擔,這時工人與資方進行勞資博弈的能力只會更低,且將損失大量本可用於提升勞動力的時間,那麼在經濟危機的大時代背景下,在年輕人已經很難有收入結餘的情況下,養育一個二十年後才能自食其力的孩子,一旦出現意外,難道會比住宅更容易出售和回本嗎?

所以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育,是因為他們太清醒了,清醒到寧肯承受孤獨的痛苦,也不願意在父母和社會習俗的慣性逼迫下戴上這副奪走全部人生自由的鐐銬而已。

既然你們想要「長期的看,我們都死了",那麼我們就「都死了,讓你們不再有長期」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