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公文4.8公里“走”了42天,這引發一場“風暴”,12名責任人、1個責任單位因此被處理,當地還由此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作風整治行動”……

  據報道,2018年9月,四川遂寧市委書記邵革軍在籤閱《關於審定市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的請示》時發現,公文成文日期是2018年8月2日,到自己案頭卻是同年9月12日。而從遂寧市環保督察辦到遂寧市委辦公樓,全程不過4.8公里。在其批示後,遂寧市紀委監委當即成立調查組,包括遂寧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環保局局長等12名責任人被問責。

  4.8公里卻兜轉了42天,這無疑是公文運轉“跑馬拉松”的極致寫照:雖然說,公文上傳下達經常有逐層審批、人員銜接、依據“地情”細化等流程,跟“送快遞”不可簡單類比,可4.8公里的物理距離、42天的送達時間的鮮明對照仍夠刺眼,而“龜速”二字則成了此次公文傳遞給人的最直觀感受。

  這其實就是備受輿論詬病的“公文旅行”現象——公文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不斷被“拖堂”,導致流轉耗時很久。

  1份公文一拖就是約40天,乍看起來,反映的似乎是行政效能問題。但辦公效率欠缺只是“表”,責任意識欠缺纔是“裏”——那份公文在審覈完善、報送等環節,幾乎處在不限時間、無人統籌和催辦的狀態,以至於一拖再拖,這折射的是教條化積弊與作風問題:那些經手者想當“甩手掌櫃”,而不是積極履責、自覺擔當。

  正因連着不作爲,此事纔會被納入“劍指庸懶、重錘問效、鐵腕追責”的射程,引發12名市直機關工作人員被問責這麼嚴重的後果;也正因其作風惡劣,這起看似不大的事由,纔會激起當地組建“查問題、講擔當、提效能”作風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的巨大反響。

  而在行政審批改革早已開啓、“互聯網+政務服務”被積極推行的當下,1份文件要花上數十天才能送達的“公文旅行”亂象,既不合乎行政現代化內含的“高效”要求,也與“互聯網+”帶來的程序精簡預期相悖,也確實應得到重拳整治。

  近年來,很多地方都在推行“行政效能革命”,着力解決執行上“頂”、辦事上“拖”等低效行政問題,全力打造高效政府。其內在要求就是,公文審批流轉不能總半途卡殼。鑑於此,眼下有些地方針對政令批件傳達,明確了“事不隔夜、文不過天、即交即辦、日清日結”等原則,將其流轉時間要求精確到了天和小時。當此之時,公文再“蝸牛式運行”,明顯已不合時宜。

  更何況,現在辦公自動化(即OA)系統應用漸次廣泛,很多公文傳遞不用靠紙質文件傳送,而可以用政務版OA系統一鍵實現;也不必靠“關於轉發……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式的層層轉發,完全可以將許多政務服務領域的“秒批”模式移植過來。

  公文4.8公里“走”了42天,市環保局局長等12人因此被問責,不冤。而在行政審批改革業已深入、法紀層面正向慵懶散浮拖嚴肅說“不”的背景下,類似的“公文旅行”亂象,也是時候“退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