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


題主可能沒有把歷史,哲學,和文學區分開,它們本來就是不同的,有人喜歡哲學喜歡歷史而不喜歡文學這太正常了。

哲學,推薦一本書,是胡適寫的, 叫哲學的盛宴,你看蔡文培給他寫的序言就可以看出來哲學是一個邏輯體系很深的學課,胡適是個文人,但是他的哲學體系是有良好的邏輯構架的,哲學本身並不是無病呻吟,又喜歡東拉西扯的詭辯,玄幻是後來的文人強行給它的外衣,邏輯纔是它的立足點。也是這本書,讓我從內心深處覺得花心的胡適是個大師。他的風流不能掩蓋他的才華。

歷史,這個喜歡的人就多了,我感覺生活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這個,很簡單啊,讀史可以讓人明智,我們閱讀前人經歷,判前人功過,可以省篤自身。肉體凡胎的我們在有限的數十年裏可以從歷史中知道過去幾千年的歷史變遷,這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文學,其實應該是市面上無病呻吟又毫無邏輯體系的爛文太多了,好的文學和文學家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好的文學裡不僅包含著強大的邏輯體系,還有歷史學,高端的物理學,化學,古代文學,有本書叫三體,裡面的邏輯體系就非常強大,涉及很多物理學知識。


相比較而言歷史和哲學的邏輯思辨更多,文學的表現更空洞和抽象。不喜歡文學卻喜歡歷史哲學,大概是個理科生2333
我討厭洋蔥,但並不妨礙我喜歡洋蔥圈


我就喜歡文學,哲學類的書看不進去。或許修鍊和經歷還太淺薄了,哈哈~我覺得吧,開卷有益,文學和歷史哲學沒有必要區分孰輕孰重,想看哪個就追哪個唄PS:作家積累了一定人生閱歷之後寫的小說還是很好看也很值得看的
我也不是很喜歡哲學主要看不懂,~~~~~文學還蠻喜歡,

因為任何東西套上哲學都會不明覺厲


因為是故事和傳統魅力所在。

文學有些枯燥,哲學可以生智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