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看完前面幾篇上館社區的遊記之後,

也對於上館到底是如何從鳥不生蛋的鵝卵石河床

而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村感到有些興趣吧?

(好 不管 就當作你們都很有興趣了 XDDD)

 

這篇主要是要向大家介紹上館的發源,

還有為什麼會有這麼一群人希望能把社區經營起來。

 

上館地區原本是大安溪的河床,

原始的地貌大都布滿了鵝卵石,別說耕種,就連要住人都不容易。

CIMG4357    

(圖為現在大安溪河床的樣子,其實就是上館地區的原始地貌)

此外,《苑裏志》對於上館另一條重要的溪--房裡溪的描述,

更稱其水流「水奔如箭,刀利於石」

又因為上館旁邊的火炎山(名字很煞氣吧哼哼)土石十分鬆軟,

所以非常容易發生土石流

另外以前上館一直是平埔族的活動區域,

直到日治晚期時才開放漢人開墾,因此算是十分晚開發的一個區域。

 

從上面的種種描述,大家應該可以想見原始上館地區的地貌是多麼惡劣了。

但到了現在,竟然一舉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村,這巨大的變化真的令人十分好奇。

 

「上館地區的耕地,都是透過先人這樣赤手空拳將石頭慢慢地搬開,然後再跑到旁邊的山上挖土填平,才能夠有現在的繁茂,但也因此上館的土才特別淺,」柯大哥說道。

所以其實上館竟然是全台灣最年輕的開墾地呢,同時又因位於大安溪上游,

因此比較沒有受到汙染,更為日後的有機農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聽完上館的發展歷史,相信大家一定也都認為,

這片土地能有現在的繁盛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吧!

也正是這片土地耗費了先人那麼多的心力開墾才能有現在的綠意,因此上館人十分珍惜這塊得來不易的土地。據柯大哥表示上館三百多公頃的地其實少有休耕地,這正是因為上館人捨不得將先祖的努力棄之不顧,而希望能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辛勤知足的生活著。

也正是這份對土地的尊重及疼惜,才促使黑松大仔及柯大哥大姐走上社區營造之路。他們都希望能將整個上館地區發展出自己的產業,讓每位上館人都能在這片承載了那麼多汗水及期待的土地上,知足安樂的生活著。

 

進一步與柯大哥聊到對於上館社區有機產業的想望,才發現柯大哥心目中理想的境界,竟然不是我以為的收購其他農家的有機米,然後自己做起來一個好品牌,因為柯大哥大姐認為這樣子就跟"山水米"在上館做的事情沒有差別了(延伸閱讀:上館社區 x 來聊聊盤商與農民間的愛恨糾葛)

他們確實期待能塑造出「上館」這個名字變得響亮,但同時希望上館的每一戶農家都具有自產自銷的能力,讓每位農夫都能夠直接接觸到消費者。因為他們認為那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才是更為珍貴,並且能讓品牌建立之路走得更為久遠的關鍵。

當聽到大哥大姐的想法及初衷時,我心中真的是受到衝擊及感動的。因為他們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讓自己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是希望建立整個產業的生態系,讓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及回報,並且能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讓整個上館社區重新充滿活力。

封面照  

他們看重的並不是自己能多賺多少錢,我在他們眼中看見的其實是一個具自信活力卻又充滿對土地的謙卑的上館,是一個能讓所有人都變得更幸福的上館。我想這才是真的能觸動人心,並且號召更多人投入社區發展的強大能量吧。因為我們能一同看見更好的上館,還有更好的生活。我才覺得,柯大哥大姐眼中綻放的光芒,及爽朗的笑容,是那般的溫暖且美好。期待下次再回到上館時,已經朝著這個目標邁向一大步了。

謝謝上館,讓我們能夠看見台灣草根的溫柔與堅毅。

上館真的很美,對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