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哲學家永不說「絕對的事」……所以即使純粹如康德,在哥尼斯堡那個小鎮孑然一身、無欲無求地度過了全部歲月,在其一生中仍然會有多次對「本我」的批判。講真說,康德就是那種「不出戶、不窺牖」而能於平淡中「見天道」的百年難遇的天才人物。其《判斷力批判》的核心內容之一即是對畢生思辨理念的「從容否定」……然後,於懷疑之中重塑「神格化」的人格。

就像太極當中「陰極陽生,陽極陰生」一樣,絕對的、如你所設想的「百分百」純粹的理性不應存在於康德的世界。或者說,「絕對純粹的理性」只在先驗之中,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但康德終其一生,對此避不深談,而只是心懷敬畏。

很多年前,我在某發電廠的加固工程中曾邂逅一位西交的老教授。他在勘測現場的一切指令無不極具針對性,而自始至終未曾利用助手攜帶的各類儀器。當我就此疑惑探問時,他回答說,多年的理論學習和經驗已經匯成了一種本能,但回頭還是會讓隨行的學生採集數據的——數據最終證實了他的第一直覺。

所以我猜想,絕對純粹的理性背後,是不是嘯聚著同樣濃度的、具現於「知行合一」表象下的感性認知呢?


等到共產主義社會,然後自己作為社會存在物對自己的對象完全的佔有,這樣,自己就成為了對象本身


當理性達到純粹理性,沒有一絲感性的、經驗的,你會發現剩下的就是抽象代數。


你去搞數學吧,那是絕對理性的行為,尤其數論部分。


純粹理性就是要求剔除掉一切經驗性的東西。在黑格爾處是「思考其自身的」反思過程(der Denken),胡塞爾處懸置一切(經驗)的純意識。


黑格爾大號的那個《邏輯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