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管理階層對展現自己長處有所期望,卻出現相反的結果時,檢查這些決策,可以知道哪裡需要改進,發現缺乏知識或資訊。」從他的名言中可以看出,管理階層在進行內部決策時,除了需要過去經驗累積的幫助外,還必須進行知識與資訊的不斷更新。這也就是他所認為的「創新就是一種資源。」

 

專業管理顧問 何毅夫 以及產業發展管理 博士林美杏,受中華人事主管協會邀請,舉辦了「從翻轉式學習談管理決策的價值創新與效益」大型講座,現場湧入超過300名企業內部的中高階管理階層,與兩位專業的講師一起討論「創新價值與翻轉式學習」如何運用在現今臺灣產業內部中,取得最有效率的管理方法。

 

講座一開始,何毅夫老師就點出了企業內部為何需要「價值創新」。他提到臺灣過去企業管理中,企業領導者習慣運用自我的一套管理策略,並且將此策略建立為組織內部的企業文化,但是現代企業的領導方針應該與時俱進。價值創新是一種以顧客價值為導向,價值創新是在企業管理中為重要核心概念,它可以提供企業內部一種創新的決策觀點,並不只僅限在商品面、技術面、製造面、服務面等各種創新類型,而是包含公司整體策略上的各項指標,必須能夠同時追求企業與顧客利益,以創造雙贏共享的賽局。

 

 

何毅夫表示,臺灣企業內部應該從價值創新來作為管理決策的根源,以此基模對內部展開全面性的革新,也因此帶出了「翻轉式學習」的重要性。林美杏博士表示,承接何毅夫老師價值創新的概念,用以反思臺灣企業正面臨的困境。她認為臺灣產業正面臨嚴重的管理斷層,細數臺灣產業界中的大公司,現階段都得面對「企業接班與文化傳承」的問題,當價值創新的概念無法在企業中發酵,就會形成所謂企業「職能缺口」的危機。

 

 

 

然而,林美杏博士認為,當面臨兩岸產業交鋒時,中國為何可以略勝一籌?最主要的原因並非臺灣缺少創新,而是未能把這個價值觀念結合翻轉式學習。舉例來說,過去我們對於老師角色的定義是傳授知識,但林美杏博士卻認為,老師真正的功能應該是「解惑」。

 

 

中國企業內部會利用創新價值的概念建立一套管理模組後,規範員工透過雲端科技等方式,可以自行下載學習,在企業培訓前就先建立一套知識模組,使內部訓練可以事半功倍,以「小步快跑」讓企業快速成長。這方式也能讓員工更加熟悉企業文化與管理決策。而專業的顧問與講師則是擔任回答員工對於知識上的困惑,省去傳遞知識所耗費的大量時間成本。這種方式也增加員工在企業中實際演練的熟悉度,更是大大減少了企業整體的營運成本。

 

林美杏博士表示,反觀臺灣,除了面臨產業中職能缺口的問題外,還得重新思考企業培訓與學習的策略方針,透過正確的管理策略以及企業培訓學習全面性的革新,才能突破現狀困境,創造全新的市場空間,為企業帶來實質上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