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景觀邦(ID:LA_bang)

詩性轉譯

國內兩位大師作品,看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園林空間有機結合,探禪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融匯互通 !

01.

南京九間堂住區(獨樂園會所)

🖌 景觀設計丨朱育帆

竹亭之軸隱藏於深山樹林之中,而竹亭清晰可見,康厚水庫被詩情畫意所籠罩。

南京九間堂別墅住區位於南京市南部將軍山南麓康厚水庫區域,場地自然資源條件得天獨厚,佔地257公頃,由環繞面積達6公頃水庫湖體的101棟濱水、臨城或山居的獨立別墅和1處會所組成。會所建築位於康厚湖東南角,佔地面積1480平米,建築北臨湖體,西部則擁有一片長條形密林山林,會所園林的主體位於山林地腳下和建築西側之間的平坦地區,面積約6500平米。

南京九間堂住區一期建設範圍示意圖

鏡池之軸連接了小山以及會所,並帶來了更爲空曠遙遠的空間以弱化與其垂直的竹亭之軸。

南京九間堂別墅試圖成爲實踐和復興東方傳統自然山水住居理想的代表,這個預設的文化建築和精神性的高度也使得景觀設計面臨嚴峻的挑戰。作爲南京九間堂住區景觀的關鍵組成部分和集中的公共空間,會所園林是九間堂整體的文化精神的濃縮。於是在這裏我們引入了獨樂園的概念原型,邏輯上強調對保持獨立自省人格的中國優秀人文精神的延續。顯然,在南京九間堂會所園林中將仇英的畫作直接翻版成爲三維空間是具備足夠的場地和圖像條件的,但那也將同時使設計失去當代的意義,因此這裏如何結合場地條件特徵從圖像到設計的解讀是關鍵性的。

九間堂獨樂園平面佈局上呈現出非常簡明的與會所建築平行的幾何關係,四條軸即會所南入口軸線、會所北出口軸線、鏡池軸線和筠廬軸線完成了實際上對場地的幾何控制,但這種控制在空間中並不顯著,原因是設計刻意弱化了建築面對園林時的直接的軸線型控制,尤其是會所向西的鏡池軸線面向園林和向北面向湖體的處理方式,其中最爲重要的一條軸線筠廬軸線是平行並脫離會所建築的,甚至,實際上這條軸線是被隱藏了起來的。某種程度上講隱性而遊離的幾何控制方式賦予了場地隨意的詩性,也可以說是十六世紀以前中國園林的重要屬性。

展示區平面圖

仇英《獨樂園》長卷的中段根據司馬光《獨樂園記》描繪了從“種竹庵”到達“採藥圃”的景象,“採藥圃”整體呈方格網佈局,方格爲種植各種草藥的田畦,從“種竹庵”出來,設一條筆直的路徑進入“採藥圃”,如司馬光所述在路徑的終端設置了一處放大圓形的場地,竹子沿圓形外輪廓種植,並將竹子梢頭向圓心收攏綁紮後形成一座意趣盎然的園林建築,路徑兩側夾植竹林連同兩個建築在園林中形成了一條清晰的軸線空間,這裏是仇英畫作中最具戲劇性的一幕,也是整幅畫卷最具可識別性的高潮(如下圖)。九間堂獨樂園設計的創作精華筠廬軸線也正是對這一幕的詩性轉譯。

明 仇英 獨樂園圖卷 (原作現館藏於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司馬光獨樂園中竹亭轉譯至九間堂筠廬

筠廬轉譯過程

筠廬軸線被設置在西部山林地東麓距離會所建築西立面35米的位置,是一條指向湖體並行於建築的軸向空間,這樣在會所西面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開敞空間用模擬獨樂園的”採藥圃“,值得提出的是這一佈局使得會所對其西部場地形成了平展的全景式觀景控制,而不是強調縱深的軸向控制。筠廬軸線南端是一處與司馬光獨樂園“種竹庵”對應的亭子,這座亭子由284根細長柱子支撐着一個巨大的平頂,這些垂直的密柱與周圍竹林形成聯想式呼應,使得這個大體量的園林建築有效地消融在其所處的環境之中。亭子中部設置一個在擡高的平臺,人們圍坐在一張邊長3.6米的巨大水餐桌旁,”曲水流觴“這一永恆中國文人題材演變爲一款桌面遊戲,水流在桌面盤疊迂迴,最後北出流下並沿着竹徑中軸線繼續北行最終匯入鏡池。人們順着水流望去,在兩側毛竹傾曳夾持之下,空濛的竹亭映入眼簾,這座位於鏡池和康厚湖之間的構築物抽象自仇英的畫作,像漂浮鏡池水上的酒具,這個造型也是中國傳統小型讀書和修行場所的建築原型,構築物水平圈層層焊築的鋼構,螺旋形的細節暗示了空間與宇宙的某種關聯,如今它已成爲南京九間堂具有標誌意義的logo。

值得強調的是鏡池軸線使筠廬軸線獲得了更爲深遠的空間釋放的意義,鏡池池底鐫刻着文徵明(1470-1559)所書的司馬光獨樂園記的全文,水的清淺、竹的浮影協同記文的旁白共同編織形成了詩性的靈動。(見下圖)

竹亭之軸作爲“獨樂園”景觀設計的本質,好比是用詩歌的形式對“獨樂園”卷軸中高潮的部分進行解讀。

走過竹亭之軸,印入眼簾的是被搖曳的竹子所包圍的透明竹包。鏡池軸線和康厚水庫之間結構的靈感來源於仇英的畫作,就像一個酒具漂浮在鏡池之上。

透過竹包門洞能夠看見康厚水庫和將軍山

竹包由一層層環鋼結構盤旋而成,並形成一個緊密的螺旋上升空間,現在,它已成爲南京文華宮的地標。

從竹包內部看向外部,竹亭和小路看起來像一個陰暗的掛布搖曳在空中。

竹亭之軸的南端是一個竹包,對應司馬光“獨樂園”中的“種竹庵”。該館有一個由284根細長的柱子所支撐的巨大天花板。這些垂直的密柱與周圍竹林形成聯想式呼應,使得這個大體量的園林建築有效地消融在其所處的環境之中。

曲水從桌面順着臺階而下,然後沿竹路中軸線向北緩緩流去;“種竹庵”、竹林的影子、緊密的柱子、天花板都交織融合在一起。

桌面遊戲是從永恆的中國文學家的主題“曲水流觴”啓發得來的,人們圍坐在一個位於竹亭中間的高架平臺邊上,高架平臺尺寸爲3.6米。酒杯在桌面的水流渠上漂浮,當酒杯停在某人的位置時,這個人就需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詩歌。

竹亭最重要的軸線平行於會所建築,但會所建築是比較私密的,所以被隱藏起來了。

鏡池池底鐫刻着文徵明(1470-1559)所書的司馬光獨樂園記的全文。浮竹的影子,在乾淨的淺水優雅的文字背景共同編織一個詩的靈感水的清淺、竹的浮影協同記文的旁白共同編織形成了詩性的靈動。

02.

河北省園博園之竹韻園

🖌 景觀設計丨易蘭規劃設計院

所謂設計,並非只是將物品創造生成的思想,而同時是藉由物品促使我們去思考生活環境的本質,乃是一種生活的思想。

——原研哉

河北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大師園——竹韻園爲易蘭規劃設計院陳躍中工作室【禪隱】系列作品之一。該作品以簡樸純淨的設計語言傳遞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覺醒狀態和隱逸神情。竹韻園設計,無論是立意,佈局,還是在細節設計上均反映出對中國禪隱文化的探索及對傳統文人園林精髓的研究。風吟橋、逍遙廊、三昧池等景點設計,蘊含了東方禪理的寧靜深邃及不假習俗的簡樸清靈。

竹韻園位於園博園的西南方向。用地面積約爲3598.65㎡,建築面積約爲150㎡,水景面積約爲542.65㎡。整體佈局順應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形成三個主要部分:前庭院,後水院及山亭平臺。進入園子沿逍遙廊前行,先經過其與竹韻軒所圍合的前庭院,這裏恬靜、怡然。庭院中間的三昩池將景物倒影其中。

沿逍遙廊繼續前行,拾階而上,即到達居於高處的山亭。山亭借自然地勢居高可俯覽全園的風景。從山亭的另一側沿階而下,通向水面上的風吟橋。橋體呈優雅的曲線輕盈的安放在池塘上。一池蓮花與橫在水上的曲橋構成水院的主景。而全園的主體建築(竹隱軒)居於以上三重空間的中間,前後左右皆可領略不同的景緻。它既分隔了園區空間,又使之連爲一體。

躍中設計手稿

竹韻園各個園區空間互相呼應襯託。佈局由此而達到突出主體,分別主次。依山就勢,有開有合,曲折多變,小中見大。簡潔中富含豐富變化。遊人至此感覺有不窮之景,不盡之意。

竹韻園平面圖

易蘭團隊設計師希望通過簡潔純粹的景物安排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寧靜和啓發。園中的兩處建築竹隱軒、臨山亭的設計,一個臨水,一個靠山,均以鋼構件組合完成,鋼管鋪設的屋面,純淨中隱含竹韻。傳遞出從當代回望傳統的審美視角。點出了“竹韻園”的主題。着意在當代精神世界裏,構築起一片逍遙自在的空間,迴歸初心本性。清風瑟瑟,靈泉高致,淙淙流淌,綿延小徑,長鬆落落,卉木濛濛,別築茅亭俯碧湍。

竹韻園鳥瞰圖

禪隱文化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脈有着悠久的歷史。傳統文人雅士受禪宗文化影響,多有歸隱深山,搭建茅蓬于山水之間,遠離塵俗的修行習慣。這些居所,寺觀久而久之形成一些有別於儒家文人園的意境與形制特色。中國傳統的文人園林多有精湛的作品和研究成果。而禪宗思想對造園的影響卻較少在我國出現。而日本在這方面卻有深厚的研究和大量優秀作品。有些已經打通了禪宗園林與當代主流審美意識的通道。禪宗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但在彼邦反而紮根更深。

陳躍中工作室的禪隱系列作品,即是從禪宗文化入手,嘗試用園林作品體現景,境,心三個層次的交流和疊加。啓發現代人從行住坐臥中體驗禪悅,從流動無常的生命中體悟真實。

《心經》表達的正是禪宗的內在意理(陳躍中手書)

色即是空,禪宗講明心見性。竹韻園純淨簡潔的空間原素,傳達出禪宗要義,啓發人們注重生命本真,注重探求內心的變幻,以達到清寂超脫的生活狀態。

在竹韻園可以感受遠離世俗常規、襟抱超然,心遠地偏的超脫與隱逸,感受與空間自然之物的安靜對話,感覺簡樸純真的實相真趣。

竹隱軒是園中最重要的建築,它安然立於整個園子的中心區域,建築簡潔通透。

竹隱軒的設計,意在抽象了中式古建的元素,以現代材料重新詮釋,從而賦予建築以跨躍時間的感受。以鋼結構框架代替了傳統木結構,古今輝映,渾然一體。

硬山屋面與瓦飾,改爲鋼管排列,重新組合出序列之美,而鋼管的弧度與古建屋面的曲線重合,鋼管直徑與青瓦一致,形成風格強烈的視覺效果。同時爲改良傳統建築室內採光較暗的不足,屋面在鋼管下采用鋼化玻璃封住,形成特殊的明亮的內部空間效果。

易蘭團隊對於屋面的高度、弧度及各項尺寸經過多次探討修改,最終達到合理的建築尺度,以求在現代語言中映射出經典的韻味。自然決非偶然,自然意味着在更高層面存在着的規則和秩序。這需要我們沉下心來才能感受到。

外牆面使用玻璃幕牆,使內外開敞通透,與園景融爲一體

整體色彩選用與原木色接近的淺黃色金屬漆,看上去古香古色氣質獨特,與竹林協調一體,掩映於秀麗濃鬱的景色之中;近看則不乏精緻細節,夜景效果更佳,整體建築如水晶寶盒一般,靜靜佇立於水岸之畔,清秀動人。

一段輕靈簡樸的廊子,與竹隱軒一起圍合出整園的前庭。木廊連接了主入口與山亭,穿插在竹影間,時隱時現,隨坡就勢,頗爲閒適逍遙,得名逍遙廊。

穿過逍遙廊,踏下石階步入前庭,漸入佳境,漸入自己的內心

穿過虛實相生的竹影,濾去內心的雜質,尋求最真摯的東西。意境空寂,空中無色無相,極簡的內心狀態。

節錄自陳躍中手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前庭院設一淺池,薄薄的水上隨風皺起漣漪,水雖然淺,人們卻只注意表面的波紋,看不見水下的真實。人的內心起了漣漪,也會看不到事物的實相。而那攪亂真實的波紋,其實來自人的貪念與嗔癡。三昧,意爲止息雜念,心專注於一境。

一池淺水,倒映松竹廊軒之美,也給幽靜空間平添了一絲禪意

靜靜地注視,水中有天空之高遠,竹影之靈透。水中還有你自己,有你的內心。世界在你心中......

山牆的設計,憑添一份拙樸和生趣。這份生趣來自於反樸歸真的自在心境。

思維上突破概念的束縛,有助於設計上突破形式的束縛。

後院水面上,一座曲橋貼水而過。橋身平穩,在一側設有欄杆。另一側向水面打開,以增加親水的感覺。橋上懸掛風玲,空寂之中,耳畔響起輕輕的風鈴聲,提醒人們傾聽自然,超然物外。

橋體及欄杆皆以金屬材料構成,取意於傳統的棧橋和竹欄杆。輕盈而通透,簡潔中韻含古意,別有一番禪趣。

橋體每個部件的細節設計均採用現代手法表達出中國傳統的隱逸文化。風鈴輕吟,意遊天外。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希望竹韻園能夠帶給人們淡看浮華,廉潔樸厚的心境。

沿着逍遙廊拾階而上可達僻靜的山亭。山亭立於園區北側,因坡抜高,形成全園高點。從下面看上去,林木遮掩,若隱若現。立於山亭前,可鳥覽全園,平臺上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毛石牆上閃爍斑駁的光圈,彷彿是時光的疊加。

坐在山亭前,看着園中景緻和坡下剛剛走過的小路,悟及新的境界。一切煩惱在這一刻,變得遠去和渺小。竹韻園中,彷彿穿越了時間,感受到那份與松竹爲伴,拜泉石爲師的隱士情懷,體會那從“濁世”超脫出來的生活態度。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萬科·四季文博園

項目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

景觀設計:易蘭規劃設計院

建築設計:易蘭規劃設計院

項目面積:3598.65㎡

工作永遠都做不完

適時就出去學習一下吧

- END -

免責提示:部分文章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衆多,無法確認原作者與出處的,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有問題,請加微信:chenran58,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閱讀原文可查看:一室戶這樣設計,讓你的家寬敞又明亮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