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一条「活鱼」来感受「糕体」

新闻界把「新闻事实」称为「活鱼」。学生托管业的蛋糕究竟有多大,最有发言权的是发现信息和制造信息的新闻媒体。这里转录一篇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最新信息报道,大家看后,当可管中窥豹。《广西新闻网》2014年12年19日的报道如下:

火爆的学生托管

每天放学,在校门口翘首以待的,不仅仅是学生家长,还有一群举著写有「××小饭桌」、「××托管班」字样牌子的人,这些人就是托管班的老师。托管费用年年涨,6年花4万。可是这些托管班仍然处在「脱管」状态,找不到明确的「婆家」。

学生托管开创品牌—晋级教育

低年级一半学生要托管

下午3点20分左右,托管班的老师聚集在校门口。他们手里拿著四四方方的小牌子,上面写著「小饭桌」或「托管班」字样,脖子里挂著一个小牌牌,上面同样标注著托管或者小饭桌的字样。冷不丁看过去,还以为是学校的老师。

山东济南曹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天下班在17点左右,而丈夫上班的地点更远,每天晚上回家时都要7点多了。

今年曹女士的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夫妻两人就在学校附近的小区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没有多余的空间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居住。夫妻俩又都没有时间来接孩子放学,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把孩子放在托管机构。

工作了十几年的李老师介绍,学校里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托管的需求,三到六年级的孩子情况要好很多,但是一到二年级的需求量就很大,大概有一半的孩子要去托管班。「在2005年左右时,学校里还有免费的托管班,只是后来教育部门不再允许学校开办类似的托管班,就逐渐取消了。学校取消托管班以后,放学后孩子去哪儿成了家长头疼的问题,私人的『小饭桌』和『托管班』就应运而生。」李老师说,根据目前的情况,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条件让爷爷奶奶接送,家长选择这些托管班也是无奈之举。

一学期托管费3500元

托管班成了孩子从学校到家之间的「临时停靠站」。而这个「临时停靠站」的费用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不小的花费。

山师附小附近的托管班全托每个月要700元,包括接送、午餐、午睡、作业辅导,一直到他们的父母来接。如果只有午托,则450元一个月。只有晚托,不同的托管班价格也各不相同,有的不管年级高低,都是400元一个月,有的则一到三年级350元一个月,高年级400元一个月。如果全托,按一学期5个月算,一学期下来就要3500元,6年的小学读下来就要4万多元。

十亩园小学附近的托管班又是另外一个价,全托一个月600元到650元,午托则是500元一个月,晚托则只要100元到150元。

李女士的女儿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托管班,今年已经上五年级了,在托管班里已经待了4年半。李女士说:「刚开始的时候托管费要便宜一点儿,基本年年都涨价,现在是600元一个月,孩子上了4年半,光托管费也得将近2万5千块钱。」

有十三年经验的小饭桌老板孙女士介绍,不同的学校价格各不相同,越好的学校附近价格越高。孙女士自己开了5个小饭桌,在大明湖、菜市庄、十亩园等地都有,最贵的要数十亩园,每个月六百元,最便宜的是菜市庄,每个月也就两三百元。而托管的价格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刚开始干的时候,每个月也就一两百元,像十亩园,基本上每年都会涨50块钱。」孙女士说。

托管班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小学附近都有那么十几个小饭桌、托管班。与十亩园小学相邻的一栋居民楼中,每个单元楼都能找到小饭桌、托管班的招牌。沿著十亩园小学附近的街道走,差不多每隔十米就能看到一个小饭桌或者托管班的招牌。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二十多个,都是在居民楼中。

「小饭桌」业务不光在饭桌上

目前,从事托管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小饭桌」,可是其业务却很复杂,远不止于饭桌之上,孩子接送、指导写作业成了重头戏,叫做「托管班」反而更加贴切。

无论是何种叫法,其提供的服务基本相同,中午接送孩子上学,提供午餐、午休的地点。午餐大多数是三菜一汤一饭,至于午休,有些托管机构可以做到一人一床,有的只能让孩子睡上下铺的大通铺。晚托接孩子放学,辅导写作业。有些托管机构在孩子做完作业后,还会有兴趣班,指导孩子写作文、练字等。

不同的托管班主打也各不相同。十亩园小学附近一家主打食品质量的托管班老板介绍,自己就是高级营养师,孩子的配餐是她亲自配的,并且有自己的QQ群,老板每天都会把食谱和菜品拍成照片发到群里,供家长查看。还有的主打自己退休教师或者辞职教师的身份,把重点放在课后辅导或是兴趣班上。

2、培训「蛋糕」变小后部分转向托管

双休日培训的发展已达强弩之末,在提前进入品牌时代以后,必将展开下一轮的优胜劣汰,世纪之交的从业潇洒将不复再有。

由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学生家教」,发展起来的双休日培训(含寒暑假培训),几乎走了长达30年的潇洒风光之路,以至在当代世界教育史上,创出了一段堪称神话的佳话——全中国每个城市都同时存在著成百上千个各称各异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既互不关联,且都个个风光潇洒!

但到现在,这种发展已渐成强弩之末——近两三年以来,培训机构上市之路已经被阻断,而且还有不少新老机构关门大吉。相反,一些品牌培训机构,尤其是一些名牌培训机构,却在全国各地把「加盟」、「兼并」搞得风声水起,热火朝天。这种情况说明,至少从新东方、安博等培训机构相继上市之日起,中国的双休日培训即已进入品牌时代。

双休日培训之所以呈强弩之末,即发展的规模不可能再继续膨胀时的原因,似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学生托管开创品牌——晋级教育

A、培训自身的先天局限性充分显现,其局限性带来的负作用阻碍了其规模的无限膨胀。

学生家长送孩子来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其文化课成绩。但「提升成绩」这一任务又是单靠培训根本完成不了的。

首先,需要提升成绩的孩子们,主要有四大原因:或者是过于玩劣成绩不好,或者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不好,或者是智力原因导致成绩不好。显然,这四大原因的消除,单靠双休日上培训课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其次,某孩子在一个星期长达五天计40多小时的「大锅饭」中,都「吃不饱肚子」,你培训机构仅靠双休日两天总计也就是两三个小时(单科)的「开小灶」中,让其「吃饱」,显然是力度不足的,甚至是自不量力的。这种培训时间相对很短的先天局限性,带来的负作用是:来参加培训的孩子有相当数量提升成绩不明显。

这种不明显的真正原因,培训机构自身,作为教育行业中人,自然洞察其弊,心知肚明。由于吃了这碗饭,便自然不会说破这层道理,甚至更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强化正面宣传。一个又一个家长也许因为涉时短、涉事浅而长期不知其弊。但「鞋子大小只有鞋知道」的那些孩子们,自然会感同身受,明察其弊。如此情况持续30年,当这些孩子又生了孩子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去送自己的孩子去「培训」吗?

B、社会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减缓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拥挤,相应弱化了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去培训」的积极性。

C、「反面大学生」的镜子,照得许多家长减弱了「不惜血本买智育」的积极性。

「高学历不等于高回报」、「大学生不一定好就业」、「好智力不一定有好德性」、「抚养他最后没报答我」之类的事例多了以后,也使许多家长减少了重金投培训的积极性。

D、多种培训替代品分流了培训生源,使培训产业渐入式微。

有钱人开始弃培训而奔向了「一对一」;发现「托管」不仅可以提升学员成绩,还可以享受附加服务者,弃培训而奔向了托管;还有的学员奔向了网上培训;甚至有人还奔向了在校老师的「地下培训」……如此结果,培训行业便只可能缩水而不可能膨胀了。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缩水在外人看来甚至在培训行内部人士看来,似乎认为是「不存在的」,或者认为是「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使培训需求的人口绝对值在大幅度增加。正是这种增加,掩盖了其「实质性块头」正在缩小的真相。

放眼今后中国的培训市场,品牌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将再所难免。在「生意不好做,甚至越来越难做」的情况下,已经生存达10年以上的各品牌机构,为了今后的「饭碗」,必将要开展「大鱼吃小鱼」、「精鱼吃憨鱼」的优胜劣汰。这一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20年前打一块培训招牌就大幅赚钱的「空手套白狼」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迎接各位培训大侠的,是更加残更加残酷的生源争夺战。

淘汰之后的培训机构资,包括老师、场地、以及经营资金等,都转向了哪里呢?现实情况以及接下来的趋势是:大部分转向了经营托管或兼营托管。

中国学生托管开创品牌——晋级教育

3、城镇学生托管存在刚性需求

任何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开发意义,首先取决于是否有购买欲。这种购买欲又分三种:偶然性购买欲——心血来潮,偶尔为之;间隔性购买欲——时间的间隔、地区的间隔、人群的间隔,让某时段、某地区、某群体有一定量的需求;必然性购买欲——刚性需求,非买不可。

城镇学生托管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答案:刚性需求,非托不可!

A、学生家长存在「六大心理需求」。

晋级五年跟踪近万名家长的另一个发现,是发现众多学生家长还存在六大心理需求。即在家长抚养子女度过长达9年的「小学——初中」期内,长久存在六大心理烦恼。

一烦:学校布置的作业多,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或解题方法不当等原因而作业效率不高,由此导致孩子长年累月做作业开夜车,家长孩子都常年夜间休息不好,他们常常感叹不知怎么办。

二烦:双休日、寒暑假的孩子或某些城市下午放学很早(早至下午3时)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现场管护的情况下,或者关在屋里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久了伤眼睛,或者私进黑网吧打游戏时间长了就变成网瘾少年,他们常常哀叹不知怎么办。

三烦:自己辅导孩子在家做作业时辅导慢了,自己耐不住性子;辅导急了孩子容易发毛、起性子,他们常常哀叹不知道怎么办。

四烦:孩子放学回自己家,爷爷奶奶担心当爸当妈者管孩子太严,孩子受不了;送到爷爷奶奶家,自己担心爷爷奶奶管得太松或根本管不住孩子把孩子惯坏了,他们常常哀叹不知道怎么办。

五烦:孩子在长知识阶段,一天到晚问自己多达「十万个为什么」,自己不回答不行,而真要回答到让孩子满意的份儿上,自己又没有那份时间和精力,他们常常哀叹不知道怎么办。

六烦:独生子女孩子在家没有玩伴,不陪著孩子玩容易使孩子患上「独生子女孤独综合症」,陪著孩子玩,自己更没有那份时间和精力,他们常常哀叹不知道怎么办。

存在以上心理烦恼的家长,竟占整个家长总数的42.7%!其中的一半,是的确存在托管需求的「八大人群」,另一半,则这些人群之外者。晋级认为,上述六大烦恼中的几手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托管」的形式予以较好解决。但上述烦恼者中,除极少数认识到「托管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外,绝大多数的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如果托管从业者向这六类家长加以「托管作用」的宣传,并使他们产生共识,则托管市场的需求率将合占到整个学生家长总数的58.85%(37.5%+42.7%|)!

B、儿童少年存在身心发育性需求。

当今中国城市的儿童少年与以往几代的儿童少年和国外同期儿童少年比,有著不同的人生环境。这种人生环境所带来的身心发育性需求,也呼吁专业化的托管服务帮助其健康成长。

●「独生子女孤独综合症」问题呼吁托管助其健康成长。

当今中国儿童少年与「以往」、「以外」者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独生子女据独对数量。其极易产生的「独生子女孤独综合症」包括:A、长期缺乏纪律又疏于同家长交流,易产生内向性格和自闭心理,严重者可患上「少年抑郁症」;B、一人受到两位父母和四位祖母关爱的结果,往往令变为溺爱,由此会产生专横、任性、冷漠、自私等不良性格,还会产生背叛、叛逆心理,更大量的现象是部分弱体普遍弱能;

C、没有兄弟姐妹的日常家庭生活竞争,又极易使多数者产生大方花钱、大量耗物,摄食不当、起居不当等不良生活秉性。而专业托管却可以提供让这些孩子有规律脱离溺爱环境和空间和时间,给这些孩子提供生活竞争对象,让其有自我锻炼生存能力的场所。由此促进这些「问题孩子」的身心发育,从而起到家长和公立学校很难起到的作用。

●「单元楼居住综合症」问题呼吁托管助其健康成长。

作为全世界城市居民住高层单元楼最多的国家,中国城市居民的「单元楼综合症」也波及到儿童:1.蜗居楼内缺乏游乐空间;2.对门相居,老死不相往来;3.长期近视,没有远眺机会;4、一寸土一寸金,没有家庭户外运动场地。

而专业托管远高于「小饭桌」的硬体设施(如游戏场地和游戏器具)和服务手段(如开展学员「户外拓展」和「野外大课堂」等),可以为单元楼孩子解决综合症问题。

●「留守儿童综合症」问题呼吁托管助其健康成长。

作为中国当今独有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部分地存在于城市居民家庭中,且有相当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已转到父母打工的城市镇中小学校上学。这些儿童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包括:

1、长期缺乏父母教育和关爱,不少孩子因此出现心理「亲情饥渴症」,并产生性格异化、劣化;2、早劳、早熟,导致其产生劣质人生观、价值观;3、打工父母的素质和精力局限,其随其进城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专业托管通过发挥其「家长」角色和「老师」角色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品牌托管服务有较强的非智力教育能力。此类孩子的上述三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开展托管服务得到解决。

●「公办学校停托」问题呼吁专业托管助其健康成长。

世纪之交年代,中国各地的公办学校适应学生托管的社会需求,曾在相当一部分公办学校开展了收费性学生托管服务工作。但在2009年以后,全国所有地方的所有公办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全部停办了这项收费服务。面对这种形势,专业托管机构正好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通过上述分析家长和孩子的需求状况表面:中国学生托管的市场需求空间极大。这种需求已经深入到了「儿童身心发育需求」的深层次。由此表面:这种需求不仅在空间上,有「全国各地都需求」的广度,并已经达到了占学生家长总数的60%左右的需求份额;而且从时间上看,必将持续一个非常非常长的社会发展时期,即要持续到「家长没烦恼孩子很幸福」的中国社会高度文明期!

中国学生托管开创品牌——晋级教育

4、学生家长有托管购买能力

分析中国城镇居民对学生托管的购买能力,只能从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的整个社会购买能力入手。而判断这种整个社会购买力的大小、变化的准确数据,也只能按全世界的通行办法——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十九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居民家庭收入中收入越少,收入中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系数(恩格尔系数)便越大;反过来说,其系数越小,则说明其收入会越多,用此收入去进行吃喝之外的消费也越多。

恩格尔定理这种用定量来定性的方法,是第一次在全世界经济学界,用数据统计完成了对居民消费水平和富裕程度的准确判断和分析,因此得到世界公认和普遍使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国家统计的分布数据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在1995年来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50%以下,达到了小康水平。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而后至今的10多年间,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大幅度降低的背景下,城镇居民的这个系数一直在37.9%--41.9%之间徘徊,即其富裕水平基本稳定在「小康」与「富裕」之间。

●居于「小康」与「富裕」之间状态的中国城镇居民,2010年的收入支出是什么状态呢?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总收入,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数字是11321元,应该说这是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数字(国家统计局的同类数字为19109元。)当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给出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数字。其六大基本开支的数据为:

1.食品支出为4805元(注意,这个数字与当年收入相当,其恩格尔系数已高达42.44%,超出了所有官方公布的同类系数数字);

2.人均居住支出1322元(注意,这个数字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类支出数字111元相比,相当于后者的11.9倍);

3.衣著支出1444元;

4.交通支出1255元;

5.通讯支出729元;

6.家庭日用杂品支出340元。

总合计为9895元。总收入扣出上述六大基本支出,还剩下1426元(11321元—9895元)。这笔钱大家又干了什么呢?

●此报告列出了一些没有具体消费数据的内容:医疗保健,住房装潢,外出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美容,购买汽车等。但对「人均培训班费用支出」却给出了具体的增长率数字(比上年增长20.5%)。而在「人均家庭设施用品及服务支出项」内,具体表明其总支出为908元,但此项内的「人均家庭日用杂品支出」仅为340元。那么,剩下的高达568元(908元—340元)的大头支出内容即「家庭服务」,又是干什么用了呢?

很明显,就应该是这增速达20.5%的「培训班费用」。

●如果联系到「中国家庭极为重视子女教育投入」和「中国城镇居民现在基本没有付费培训班可上」的实际,则可以肯定,这个「培训班费用支出」的指向,就是当今中国城镇居民为提升子女的教育素质,而付出的子女在公立学校之外的教育培训费用。这种教育培训费用肯定包含了托管费用。

请不要小看了568元这个数字。在这里,「每人平均」的数字,在当今城乡人口几乎各占一半的中国,6亿个568元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认为,在社会泛指的「培训」概念之下,托管要占到其中的1/3的份额。

那么,城镇居民对学生托管的实际购买能力,就是2亿个568元,也就是每年全国城镇居民存在1136亿人民币的学生托管付费能力,且已经在逐年支付(568与2亿的乘积)。

这就是当今城镇居民存在的巨大学生需求购买力!

结论:当今中国的城镇居民,有58.85%者对学生托管存在服务需求,同时当今中国的城镇居民已经可以出得起托管付费、并且每年已经出到了1136亿元人民币的份儿上——这就是当今中国学生托管的刚性需求市场的发育现状。

中国学生托管开创品牌——晋级教育

5、晋级各直营校的直接调查

2014年初的新学期开学之际,晋级襄阳直营校的14个校区,在襄阳市的大庆路小学、人民路小学、松鹤路小学、晨光小学、荆州街小学等14所小学门口,面向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调查了5000名家长,最后的结论是:这些学校的在校生,有30.2%进了托管班,其中,有一半进了低端托管机构,俗称「小饭桌」。

2015年春节期间,武汉市总校校长邱名春、晋级黄石市总校校长陈文敏、晋级宜城市校长郑新涛、晋级襄阳市卧龙镇分校校长鲁新军面询。这些校长都肯定地回答:他们所在地的小学,学生入托率也均在32%以上。

有了30%这个「学生入托率」的概数,全国学生托管行业的「蛋糕」有多大,就可以推算出来了。从网上「中国人口·百度百科」中可以查出,2012年中国0―14岁的儿童少年,占中国总人口的16.45%,总数为22287万人。由此,便知上述毎个年龄段的儿童少年,平均为15919285.7人。全国7―12岁这6个年龄段小学生中的一半,应为城镇籍学生(现在中国城乡人口各占一半)。由此可知,这些城镇籍学生约为4776万人(15919285.7人X 6个年龄段/2)。按照30%的概率计算,全国城镇籍小学生的入托总数,约为1433万人(4776万X 30%)。

这就是中国学生托管的「蛋糕」概貌:全国当今的小学生入托总数,约为1433万人!如平均以20人为单位来累计计算托管班和「小饭桌」的总数,则散布于华夏大地4千余座县以上城市、和近4万个乡镇的托管班和「小饭桌」, 累计就有71万6千个之多(1433万人/20个)!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中国学生托管的市场,真是太大了!

中国学生托管开创品牌——晋级教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