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拋棄美股瘋搶A股!3金股成最強風口 財經 第1張

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美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測下調至2.3%,進一步堅定了美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張剛(化名)減持美股的決心。

“今年以來,我們一直認為美股持續上漲與美國經濟衰退基本面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背離。”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美股上市公司發佈宏觀經濟下滑導致盈利縮水的警告,另一方面標普500指數卻從2200點一路上漲至2900點左右,年內漲幅超過20%,令他擔心美股可能會在未來某一時間點以大幅回調的方式實現價值回歸。

事實上,他之故此“無視”美股上漲的賺錢效應,還因為他找到了新的獲利品種——A股。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基金內部已經將A股作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型進行配置,打算將A股投資比例從當前的1%,提高至基金資產的4%。

“但是,從1%到4%,要走的路還很長。”張剛向記者直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到,將A股作為對沖美國經濟衰退與美股回調風險工具的海外對沖基金日益增多。

“但是,風險對沖工具交易制度的不夠完善,依然制約了這些基金加倉A股的步伐。” 對沖基金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分析師Aaron Kohli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加碼A股的憧憬與顧慮

“即便IMF不下調今年美國經濟增速0.2個百分點,我們也會減持逾20%美股頭寸。”張剛直言,原因是各種跡象顯示美國宏觀經濟衰退風險正悄然傳染到美股上市公司身上。

摩根士丹利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利潤同比增速可能創下過去3年以來的最低值,究其原因,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增加正壓低美國上市公司利潤增速。

3月初,花旗美國經濟意外指數一度觸及2017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35附近,表明近期大多數美國經濟數據表現都沒能達到經濟學家預期,令美股未來前景不容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美股還能保持上漲,完全得益於美股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驅動,但問題是在川普稅改政策紅利逐步褪去的情況下,這種股票回購熱潮未必會持續很久。”他表示。何況近期美國多位參議員正打算通過立法限制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以此要求美股上市公司將資金更多用於員工福利。

上週五,高盛分析師David Kostin發佈最新報告指出,一旦美股回購遭到“禁止”,很可能會破壞美股上漲的基本面狀況,以及市場對美股的供需平衡,其結果將是美股市場閃崩頻現、波動性大增。

張剛坦言,這也迫使他們決定盡早減持美股轉投A股。畢竟,基金投資委員會多數成員認為內地經濟觸底反彈與減稅降費措施有助於A股上市公司利潤持續回升,加之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資金流入,有助於A股獲利的安全邊際遠高於美股。

為此這家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在內部組建了A股投資團隊,並對A股投資做了部署,一是將2.5%基金資金按照 MSCI 內地A股國際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USION INDEX)配置一籃子A股股票,二是拿出1%基金資金委託境內私募基金進行投資管理,三是自營部門動用0.5%基金資金自主投資,尋找超額回報機會。

“但現在投資部署的落地進展並不順利。”他指出。由於股票對沖工具不夠完善(比如股指期貨開倉受限、個股期權期貨缺乏、利益互換產品流動性不足等),基金投資委員會將被動跟隨MSCI 內地A股國際通指數配置A股的資金調低了1個百分點,並暫緩了自營部門的投資。

在Aaron Kohli看來,這亦是不少有意加倉A股對沖美國經濟衰退與美股回調風險的對沖基金共同遇到的“煩惱”,為此他們只能轉變策略,先在香港買入掛鈎A股的不同投資策略ETF產品進行替代,原因是香港有相對豐富的風險對沖工具讓他們鎖定部分投資風險。

一家香港大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舊年初他們發行的一款掛鈎A股的指數增強型ETF產品,在過去一年期間資金流入量增加了70%,主要是得到不少歐美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的增持。

“不同於以往,這些對沖基金對A股高波動性的容忍度挺高,似乎他們也發現A股屬於散戶市場(與歐美股市機構投資者主導不同),因而不再將凈值波動性作為投資決策參考指標。”他指出,但如果掛鈎A股的ETF產品收益率持續跑輸MSCI 內地A股國際通指數,他們依然會選擇贖回離場,因為他們認為在內地經濟觸底反彈、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的大趨勢下,這類ETF產品收益率理應跑贏基準指數。

人民幣債券“吃香”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經濟走勢分化所帶來的中美利差走闊,扭轉了海外機構減持人民幣債券的趨勢。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與上清所最新發佈的託管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境外機構在內地銀行(3.860, 0.00, 0.00%)間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餘額為17642.84億元,單月增持119.11億元,一改上月減持25.28億元的狀況,其中,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成為3月海外機構最主要的增持品種,分別增持99.44億元與82.68億元。

“這主要得益於中美利差從年初的59個基點走闊至77個基點。”一家海外對沖基金固定收益產品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說。中美利差走闊,某種程度也反映近期中美經濟發展趨勢與貨幣政策走向正出現悄然分化。具體而言,美國經濟見頂與美聯儲持續加碼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湧入10年期美債避險,令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2.5%整數關口,而近期內地經濟持續好轉令市場預期內地央行短期內不大會採取降準等寬鬆貨幣措施,令10年期內地國債收益率4月以來上漲了22個基點,導致中美利差(10年期中美國債收益率利差)一度擴大至77個基點,創下舊年8月以來的最大值。

一家美國大型資管機構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77個基點中美利差對他們而言,的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他們內部估算,即便扣除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與相關債券投資操作費用,目前他們質押10年期美債換取美元,再兌換人民幣投資同期人民幣國債所得到的無風險套利收益,也有50多個基點,較年初高出約20個基點,鑒於他們通常會動用4-6倍資金槓桿進行債券投資,其實際無風險套利收益可能達到200-300個基點,在當前全球經濟動盪環境下已是相當可觀的安全投資回報。

但他坦言,目前海外機構持續加倉人民幣債券,似乎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究其原因,由於信用債與地方債的信用評級存在“虛高”,無法做到差異化精準定價,導致海外投資機構難以將多元化的債券套利交易策略帶入內地,只能對高流動性的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採取持有到期投資策略,無形間制約了他們加倉人民幣債券的規模。

【公告掘金】

1、深深房A(000029):預計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437.19%-1771.49%

2、盛通股份(002599):2018年擬10轉7

3、信息發展(300469):2018年擬10轉7派0.3元

【熱點掘金】

1、梅安森(300275)(繼續跟蹤)

全球資金拋棄美股瘋搶A股!3金股成最強風口 財經 第2張

利好:4月4日,江蘇省鹽城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決定,徹底關閉響水化工園區。到2020年底,全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或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不超過1000家。該《方案》還要求,全力推動化工園區整治改造提升,對江蘇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壓減至20個左右。公司主營安全監控技術與裝備,系統以空間為尺度進行點、面、區域三位一體動態監測、泄漏定位、科學預測、預警防範、應急聯動,可將數據無縫接入已有的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可供周邊企業查看,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交互。

2、中鐵工業(600528)(繼續跟蹤)

全球資金拋棄美股瘋搶A股!3金股成最強風口 財經 第3張

鐵路基建:近期,多地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據粗略統計,僅福建、陝西、四川等地集中上馬的項目總投資規模就超過一萬億元。近期總投資近360億元的成自高鐵、總投資278億元的南玉鐵路等多個交通基建項目陸續開工。利好鐵路基建板塊。公司主營道岔業務、鋼結構製造與安裝業務、隧道施工設備及相關服務業務、工程施工機械業務。

3、神奇製藥(600613)

全球資金拋棄美股瘋搶A股!3金股成最強風口 財經 第4張

超級真菌: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一種專門影響免疫機能衰弱者的致命細菌——耳念珠菌(Candidaauris),正在全球各地悄悄的擴散。包括委內瑞拉、西班牙、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和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曾出現。 公司全資子公司神奇葯業為集研製,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具有多類別產品和專利的製藥企業,目前主要從事神奇感冒止咳系列產品,神奇娃娃小兒系列產品,心腦血管系列產品等。

4、三聖股份(002742)

全球資金拋棄美股瘋搶A股!3金股成最強風口 財經 第5張

超跌反彈+利好:據媒體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川渝兩地的政府部門和學術界正在積極推動成渝城市羣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規劃中上升為國家戰略。據悉,最近一段時間,四川省和重慶市有關部門密集對接,召開了多個有關成渝城市羣發展戰略的研究專題會。同時,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也在對成渝城市羣發展展開相關調研。公司地處重慶,主營商品混凝土及外加劑等新型環保建築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硫酸等硫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原料葯、顆粒劑、硬膠囊劑、片劑的生產銷售。

5、科融環境(300152)

全球資金拋棄美股瘋搶A股!3金股成最強風口 財經 第6張

業績增長:根據披露數據,今年1月至3月,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00.00萬元至8300.00萬元,相較舊年同期虧損1496.07萬元大幅增長。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處置子公司增加投資收益9680.00萬元,由此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7898.00萬元。除了上述情況外,公司認為經營情況平穩向好,各項業務有序開展,並持續拓展新地區訂單亦是實現一季度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