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媽媽50萬針「琴棋書畫」巨幅綉作想找買家

挑染的短髮,搭配著淺灰的發卡,浮腫的雙眼,隱隱可見兩條黑色的眼線,老人的身材較胖,邁著蹣跚的步伐走過來,身上的裙尾也跟著飄動起來。看得出來,是個愛美的人,她叫劉聯琴,55歲,還沒開口說話,便發出爽朗的笑聲。「太好了!終於等到你們,我今天都不敢出門。看,這就是我繡的那幅長畫。」

看劉聯琴的精神狀態,誰也想不到,她是位失獨媽媽。現在,她加入了愛心鳥公益組織,在這個大家庭里,同樣聚集著不少失獨媽媽,她們相聚,互助、嘮嗑,相互安慰,化解生活中的苦難。10月21日下午,愛心鳥公益志願者聽劉阿姨講述了她和她的刺繡故事。

栩栩如生的十八仕女《琴棋書畫圖》

劉媽媽絲繡的《榮華富貴》圖

自我救贖:靠手綉走出失獨陰影

2012年,劉聯琴唯一的兒子因病過世。「他活了28年,與病魔抗爭了28年,最後還是走了。」劉聯琴的兒子小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是劉阿姨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然而家庭的變故,自己因先後離婚、下崗、失業,孩子過世的遭遇,將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拖入了巨大的苦難深淵。

兒子過世後,劉聯琴與80多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不到兩年,她最親的母親和大姐也撒手離開了人世。從此,她一個人也開始了漫漫的求「生」之路。

「我的命運就這樣一步步被改寫,從2006年開始就一直領低保到現在,最開始那兩年,我也在問我自己,最親的親人都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唯一的親人離去,對劉聯琴整個家庭來說意味著毀滅性的打擊,她面臨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巨大痛苦,還要忍受長期的孤獨,以及晚年生活無子女而帶來的精神上的恐懼與憂傷。

劉聯琴的兒子是在2012年去世的,那幾年,劉聯琴形容自己是「想啊想啊,腦袋都要炸了」 6年來,只要她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都要把門打開才敢入睡。她怕自己病在家中無人知曉,遇到事故或者發生意外,無法及時求助。直到有一天,她無意中看到兒子當年買給她的一幅十字綉:「蒙娜麗莎畫像」,那一刻,她無比感謝兒子給她找到了一條自我救贖之路——刺繡。

3年半綉出3.6米巨幅作品「琴棋書畫」

「唯有拿起手裡的針線活,心才靜得下來,不然我就會亂想。」劉聯琴說,抱著試試的態度,她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自我救贖——刺繡,沒想到卻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自己「拈針拿線」的生活。「我小時候跟老媽學過,以前還做過衣服和褲子,手藝不錯。」

「生活安排得滿滿的,自己就不會亂想。晚上也能睡著。我頸椎不好,又有風濕病,腿腳不麻利,自從拾起手工活後,我的精神面貌就好一點了。」回憶起3年前的自己,劉聯琴總結自己就是個拚命三郎。靠領低保生存的她,第一次就很奢華的購買了布、針、10支筆和50多種顏色的線。

劉聯琴住的是廉租房,家裡掛滿了自己繡的十字綉,一間40平的房子,被隔成兩小半間,分別是客廳和卧室,不大的屋子裡掛滿了《花開富貴》、《蒙娜麗莎》、《美人魚》等一幅幅精美的手工綉品。短時間內接連失去3位親人,她的孤獨,只能在日日夜夜的手工活中尋找慰藉。

從80公分的《美人魚》手綉,到1米5長的《花開富貴》絲綉,每一幅作品都讓她體會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成就感。「第一次繡的時候,手法笨拙,一度懷疑自己能不能拾起自己當年的手藝,但後來卻越來越有興趣。」透過花開富貴,她彷彿看到了年輕時一家人的快樂時光。六年來,大大小小,她綉了幾十幅作品,具體多少幅她也記得不太清楚,她說,她只鍾情於這五色勾勒出的斑斕天地。每次綉好一幅,就感覺自己還能幫上朋友的忙,還有存在的價值。

2013年初,為了挑戰自己,她給一個十字綉店的老闆借了一本專業教材,選中了一幅長3.6米、寬1.5米的「琴棋書畫」圖,圖上有18仕女,並且整幅圖都需要滿綉,難度非常大。3年半的時間裡,除了上街買菜、做飯、做做家務,她幾乎是從天亮綉到天黑,「為了綉好這幅畫,在這3年多的時間裡,用掉了80多支筆,弄斷了30多顆針。左手食指和中指不知道被扎了多少針。」5年前的手綉時光,劉聯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她回憶說,綉圖時間長了,她的眼睛常會痛得流眼淚。還有長期坐著刺繡,導致她一度消化能力變得很弱很弱,患了膽結石病,把自己的膽也貢獻給這幅畫了。

劉媽媽與愛心鳥志願者講述她的人生經歷

引得路人觀賞的琴棋書畫圖

曾有人出價3萬元購買 她沒捨得賣

「這幅太大了,家裡掛不了,我也沒錢做畫框,一直放在柜子里快3年了。」劉聯琴從柜子里拿出摺疊整齊的十字綉《琴棋書畫圖》,臉上帶著笑容的將十字綉展開,幾乎相當於普通客廳的一面牆那麼長,一針一線穿連而成,栩栩如生的18位美女,躍入愛心鳥志願者的眼中。

「你們看,這18位古代仕女,她們有的在認真的下棋,有的在彈奏樂曲,有的在專心致志地讀書,還有幾個在看畫卷。我大概算了一下,這幅圖,我一共綉了50多萬針,用了60多種顏色的線,花了三年半的時間才完成的。僅物料成本就花了我1000多元,夠我領兩個月的低保了。」劉聯琴在繡的過程中,需要仔細對書本上的線號、圖紙、布的格子等每一個細節認真比對,整張圖不僅正面繡得十分整齊,背面的針線也很精細。整幅綉品,針針分明,線條有勁,顏色鮮艷。

「我平日里比較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特別喜歡紅樓夢裡面的人物,尤其是看到古裝劇裡面的女性不但賢淑溫柔,而且還特別有才藝,很是羨慕。兒子和老母親在的時候,想著老房子拆遷後,能換個大房子,所以特意手工綉了這幅《琴棋書畫圖》」,用來勉勵自己要做個好媽媽,也鼓勵兒子好好學習。」話語間,劉聯琴連忙轉身端茶杯給愛心志願者,試圖掩去眼角流下的淚水。曾經也有人出3萬多元買這幅十字綉,她沒有賣,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幅簡單的手工綉製品,更是她救贖之路的藝術結晶,對她來說是有生命價值的。

不管寒冬酷暑,劉媽媽的心血都凝聚在這一針一線中

綉品背面的針線精細、整齊

如今,她想賣綉品養老

目前,劉阿姨的生活來源靠每月600多元的低保以及零碎工掙來的錢,而這不多的錢,她有一半要用於治療自己的風濕病。「我今年55歲了,出去找活計也沒人要,尤其是一知道我是失獨媽媽的,更是不敢要,還好政府政策好,給我這一點經濟上的補助。」說到這,劉聯琴沉默寡言,沒有一絲笑容,表情瞬間變得很凝重。她說:「你們問我還有什麼困難,什麼困難也沒有,我最擔心的就是怕自己將來老了,哪一天病死在家裡都沒人發現,想想都很害怕。」

劉聯琴生活十分節約,平時做飯、買菜都捨不得買肉,基本沒有食用油和新鮮的蔬菜,家裡的灶台上只擺放了10多個土豆,她總是很隨和的說:土豆耐吃,加之我的膽被切除了,吃其它的也不好消化。每天能吃上土豆就不錯了,哪裡顧得上這些。

歲數逐漸步入晚年,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劉聯琴雖然靠刺繡走出了失獨陰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付諸她自身主要消化功能的「膽」也因膽結石病複發被永遠切除了。「琴棋書畫是我的封針畫,以後再也不敢坐著刺繡了,醫生說,我在長期刺繡的話,就會引發各種老年病。」劉聯琴患有風濕,家裡的蹲坑不方便,很早就想換個馬桶,但老人手裡沒有積蓄,也不敢去醫院治療,只能去二手市場買坐便椅。

「家裡唯一值錢的好像只有這幅畫了,以前捨不得賣,那是還有一點念想,現在我留著也用不了,希望雲南愛心鳥失獨家庭關愛中心能幫這幅巨型十字綉找個好東家,賣個好價錢。」劉聯琴說,這是她唯一值錢的東西。如果你有意向,可以撥打雲南愛心鳥失獨家庭關愛中心電話:0871——68055706。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