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敢和佤邦人通用漢語,來源有很多共同點,這裡的人一是來源於隨南明永曆帝敗逃的官員和士兵,二是紅色社團活動時的「褲腳兵」,三是常凱申集團的殘留搗亂卸甲的士兵,以及本地方的土著,很難仔細辨認了。

2.緬甸果敢地區是撣邦第一特區的簡稱,主要民族是果敢族,其實就是漢族。當地通用漢語,衣食住行都是鄰國的東西,連快遞都是某通的。

3.佤邦是撣邦第二特區,民族成分很多,但很多都是漢化民族,就連佤邦的閱兵儀式也都是用漢語的。佤邦與鄰國接壤,經濟往來頻繁,特朗普孫女都會中文,作為近鄰更是要會漢語了。


因為那塊地區在一百多年前原屬於清政府果敢縣,邦桑縣等管轄,本來就是漢族人。追溯歷史明朝時期就有華人在果敢地區居住。

後來英國殖民者發動英緬戰爭。佔領緬甸後,對緬甸實行殖民統治,並強迫軟弱的清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將這些地方(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劃歸英屬印度轄緬甸殖民地,成為殖民地的殖民地下轄的一部分,簡直就是緬甸華人的痛。致使原先血脈相連語言相通的同一民族被劃分到兩個國家。

果敢縣(撣邦第一特區),隨著1897年的中英條約,清政府將果敢地區割讓予英國,果敢地區的華人自動變成緬甸的本土少數民族,說雲南方言。

佤邦(撣邦第二特區),是緬甸聯邦共和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佤、北佤兩塊地區組成。第二特區的面積3萬平方公里,這裡居住著佤、拉祜、撣、克欽、漢、愛尼等16種民族,其中佤族佔70%,人口約60萬。佤族有自己本民族語言佤語,但云南方言也是其擅長的。

佤邦位於緬甸東北部,其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小勐拉)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華人聚居的城市、鎮隔江相望。所以佤邦的中文使用既有歷史源頭,也有地域優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