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曹將的助理,澤濤。

今天的文章不是來自曹大,而是來自於我。

說起這篇文章的與緣起,不得不想起在後臺默默「蹲點」了一百多天的心酸經歷,終於等來了可以名正言順「吐槽」一次的今天!

  • 2018年9月5號 曹將正式招募助理
  • 2018年9月10號 正式成為曹將的助理
  • 2019年1月12號 成為曹將助理的第124天

在入坑新媒體的這一百多天裏,無論是看文章的讀者,還是身邊的朋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有天成為了關注很久的KOL的助理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和曹大排檔期的時候,原本今天是沒有文章的。那我就說,不如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分享分享作為曹將助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於是有了今天的文章。

這一百多天的「奇遇經歷」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大家不妨接著往下看。

01 跨年夜還在追熱點的小編和老闆,除了「敬業」大概就是「孤獨」了吧

成為曹大助理,大概是2018年我最沒有想到的一件事,但是我萬萬想不到這份「沒想到」居然延伸到了跨年夜。

2019年1月1日 00:06

剛按下發送鍵的我舒了一口氣,而窗外此起彼伏的「新年快樂」聲也剛剛停下,我的又一次追熱點工作結束了。

遇上一個放棄了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門票,在家多臺設備並用聽羅胖的新年演講,還要拉著小助理加班的老闆,我只想說:「老闆,你不去,我去啊!」。(此處自動屏蔽曹大!!!)

然而,當看到後臺的留言以及推文的閱讀量,不得不承認,這就是自己當初選擇成為新媒體人的初衷。

提起這段經歷,不是想說跨年夜追熱點這件事是有多麼的「敬業」,而是想說這是曹大幾百上千個寫作夜晚的縮影,守得住寂寞,才換得回成就。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懂得為這個目標做出取捨,並且日積月累的刻意練習和持續耕耘。

這是在和曹大相處過程中最大的體會和感悟。

也正如曹大在微博所說的:總有一些路,沒有捷徑,所以才造就了人和人的差距。

跨年夜也好,平常也罷,優秀的人總是會在大多數人已經開始放棄自律的時候依舊堅持著。

而當你有機會跟著這樣的人一起成長的時候,感激也會由衷發出。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段經歷:是一場幸運,亦是一段新的成長與挑戰。

02 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

喝完了雞湯,來聊點實在的。

當了新媒體助理4個月,要是實習的話也該換一家公司了。幸好曹大會逼著我們定期寫總結,這也讓我回憶起做了什麼沒有那麼的難。

  • 排版文章 50 篇
  • 製作神器圖片 40 張
  • 輸出原創文章 2 篇
  • 策劃了一條目前累計閱讀量達 38w 的微博圖文
  • 微博漲粉 9 w
  • ……

而這樣回頭看起來還不錯的工作成果,其實源於曹大對於我們兩個助理的嚴格要求,這樣的要求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1.學會解決不擅長的工作並把工作流程化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免會遇到很多機械性、重複性的工作,雖然我們會很不情願去做,但卻又不得不完成,那這樣的工作我們又如何處理呢?

這樣的事情就出現在我當助理的第一個月,由於對於文章配圖工作的拖延和反感。

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首先需要擺正心態,而不是持續的陷入情緒中。

那我是怎麼克服的呢?

首先,找到我對於這項工作厭惡情緒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對於這項工作的不熟練以及害怕出錯的心理。

那麼,找到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解決掉它。不熟悉的問題通過外部的大量刻意練習來解決,「害怕出錯」的心理就只能通過自己的內部調整。

其次,我們要學會把這樣的流程化和自動化下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和不能及時完成;

第二,可以減少我們在工作中出錯的概率,因為這樣的工作一旦出錯可能就不是一兩次了,而且還不易發現。

諸如這樣的要求,在四個多月的工作中處處體現著。

一旦形成這樣的工作習慣,不僅會讓自己的工作標準化和結構化。簡單來說,就是既能按時完成還能高效有質量。

排版工作SOP

2.學會復盤,讓經歷轉化為經驗

復盤的重要性就不用過多贅述,曹大之前有多篇文章提到。

復盤 | 曹將,你有什麼想對過去的自己說的

沒想到,我竟然在微信裏做復盤!

上一個要求能提升自己的效率,讓自己完成好要求的工作。而復盤這個習慣,則能夠讓自己的工作完成更好,通過不斷的總結和思考,不斷的更新和迭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從而不斷的驅動成長。

你是你的機會,你也是你的答案。這是自己一直都很喜歡和認同的一句話。

你的機會和答案源於你對於自己的經歷的挖掘是,而通過復盤,不僅能夠讓你的經歷轉化為經驗,同時還能讓你成長得更快。

和將哥工作中的復盤

3.結構化思考以及刻意訓練

人工智慧即將來臨的時代,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的價值,只會不停的從事重複、機械性工作會讓你在被淘汰邊緣搖搖欲墜。

懂得結構化思考,遇事比別人多想一個層次、一個深度,是能力的區別,亦是不同結果的導向。

關於寫作的總結和思考

當然,並不是說跟了曹大之後,自己的思維就形成怎麼的有邏輯,怎麼的有調理。

事實上,在跟曹大之前,我個人也會不定時的看書和做筆記,但都處於一個比較低效的狀態。

然而再成為了助理之後,曹大會要求我們每週做一個主題分享,這樣的一個機制,既是一種知識分享和想法交換,更是一種學習的倒逼機制。

原因在於,為了每週都有固定能分享的東西,這就會驅動自己主動去吸收新的知識,更新迭代知識;同時作為一個分享的過程,你還需要去思考怎麼更好的輸出和表達,以讓你的整個分享更有條理性和價值感。

這樣的要求,不僅通過輸出使得自己的自我學習更有效率,而且讓自己的學習形成了閉環。感觸更深的一點在於,通過複述這樣一個步驟,會讓自己掌握的知識更牢固,開始做到「學有所思」。

方法可以層出不窮,但方法論卻經久耐用。曹大的三個要求,從表面上各有要求,但從本質上講,都是在驅動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更有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執行層面。

「我希望你們在我這裡的工作是有收穫,就算你們之後不在這裡,能力依舊是能被認可的」。

這是曹大之前說過的一句話,看似不經意,卻久久不能忘。發自內心的講,曹大的要求,其實更是對於自己助理成長的一種負責。

這段經歷,是機遇,亦是緣分。能成為曹大的助理,何其幸運!

我是小結

總的來說,在成為曹大助理的這124天裏,一共收穫了兩個方面的成長:

第一,在工作方面,從排版到配圖到選題再到選標題,不僅僅只是知識方面的增進,更是工作思維和工作能力的養成。

這就包括了學會解決不擅長的工作並把工作流程化,學會復盤,讓經歷轉化為經驗,結構化思考以及刻意訓練。

第二,是在個人目標上的影響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懂得為這個目標做出取捨,這是在和曹大相處過程中最大的體會和感悟。

在這篇文章中,曹大更喜歡把我們稱為同行者,而非助理。相似的,對於我來說,這段經歷,是亦師亦友的陪伴,更像是同行者的相伴。

我的三分之一2018,有突如其來的歡喜,亦有不斷跌倒成長的爬起。

而 2019 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