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在想这个问题,汉服复兴者穿著「明制」「唐制」等古代形制,对改良和汉元素嗤之以鼻,表明「汉元素不是汉服」。既然是复兴,那是否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形制?且商家汉服用料愈发大胆图案也愈发浮夸,隐约有影楼装的影子,汉服越来越向观赏品的方向发展。是复兴,还是把拍照的衣服穿出去?


谢邀。

现在汉服谁说了算?形制谁说了算?

现在捧为经典的东西,难保将来不被证实错误。

他们以前「考究」了这个那个,总结出「形制」:交领右衽,系带无扣。

那圆领直领算汉服吗?先秦没有系带的袍子算汉服吗?唐宋明的纽扣衫算汉服吗?

过了几年,大佬们把「无扣」换成「隐扣」,但,明朝子母扣算明扣吧?

为什么我觉得他们说的形制不明所以,是因为汉人穿过的衣服,百花齐放,不是一个形一个制能概括的。不是说汉服没有形制,而是根本不是现在圈子流传的那个。

单说唐朝的裙,就已经非常多样化:

细心的可以看到「裙子」上端开衩,底下是还有衣服的

古人都知道创新。

古人都不穿古装。

现在有的商家设计的衣服,配色和款式,也夸张得像表演服。偏偏有的人穿出去,还生气别人问她是不是表演。其实这不是在夸你漂亮吗?

Diss古装和戏服很无聊,因为这俩也是有很端庄大气的。

舞台粤剧,撇除夸张的绣花,设计是很好看的,不比「汉服」低级

饱和度低的颜色,配合设计,很适合日常

到底形制应该往什么方向走?

现时分类不严谨,说学术不学术,说简易不简易。

要么老实承认「旧词翻新」,重新定义「现代汉服」是重新设计的服饰,作为礼服体系。袖子领子裙长配饰,认真弄一套礼服体制,比如日本的袴啊小振袖啊,哪套什么时候穿,有个标准跟随。

不然就让时间和群众发展这套系统,人家爱日常爱混搭爱全套爱仙女魏晋风,大家都别吵正统。

观赏的观赏,拍照的拍照,日常的日常,复古的复古,研究的研究。

不然再这样下去,小圈子玩玩得了。


谢邀

不知为什么,这句复兴不是复古,在题目描述竟莫名有了一丝戏言不是胡言的味道。

不抖机灵了了,好好答题。

我一开始想到的解释是「基础」。比如说我们都鼓励大家创新,可创新不代表1+1=3。你那一日取一个永动机来说是创新,我自然是可以驳斥你的。

但这里有一个漏洞,汉服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并非自然界本来就有。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似乎就没有了科学里那么明显界定的基础。

不过汉服作为文化,必定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而基础性质就是这样的一种约定俗称。而这个约定俗成的初衷可能很复杂,包括了劳动审美宗教等。我学艺不精无法解释清楚汉服性质所有的约定俗成的的由来。但我们所有的有关汉服的发展需要一份约定俗成。而复兴的意思表示在这种约定俗成之下我们对其以一些因素的新的约定俗成。不过既然是作为一种文化,那么他的约定俗成便不是商家一拍大脑就可以决定的。并且我们必须承认,许多商家根本不在乎所谓复兴,那么他的「创造」如何可以归于汉服?

我以为,在未来汉服必定会有变化。但并不是这样一蹴而就,全凭利益的变化。

个人观点欢迎批判。


谢邀

复兴不是复古,混搭不是乱搭。有小朋友问我,这汉服是哪个格格穿的呀,满汉不分,正影颠倒,这是要向全体同袍谢罪的呀。

六学结束,拉回来。

首先,汉服运动不是个有纲领有统一目标的zz运动,汉服社团也不是个严密的社会组织团体。所以,爱咋说咋说,都是每个人自己的观点。你说要考据复古,我说要时尚改良;你说要改版型,我说要改配色。谁说了都不算。这东西呢,很大程度上跟个人审美有关。而且呢,随著时间推移,你的审美还会变。我过去也喜欢仙的(嗯,我曾经也梦想过小仙男,现在是纯粹的糙汉了),后来逐渐更喜欢复原风格的了。我的观点是抓形制特点,形制正确,就是汉服。所以呢,就排除掉了汉元素,因为没有形制一说,而且都是立体剪裁。至于说什么旗袍是汉服的,也被这点滤掉了,因为旗袍也是立体剪裁,不属于传统服饰。

当然,这并不严谨。从汉服运动之初说吧。最开始呢,人总结汉服的特点,说是交领右衽、平面剪裁、褒衣博带、结缨无扣、有中缝和接袖。好了,依次反驳。

①交领右衽并不是剪裁特点,而是穿著特点,宋制汉服几乎全是对襟剪裁,作交领穿著。汉代以前,人并没有「襟」和「衣缘」的严格区分,所以有马王堆曲裾和直裾那么宽的衣缘,其实那不是衣缘,而是衣襟,用斜裁的方式,加到衣服上,又当衣领(衣缘),又当衣襟。汉代后期(可能是到东汉)有了「大襟」一说。襟和领从此分开。衣服前襟,接一块的,叫大襟,不接片的,叫对襟。二者共同发展,到了宋朝,基本抛弃了汉朝发展起来的大襟,只保留了对襟,腋下垂带,可以作交领穿著(严格地讲,交领是穿著特征,大襟才是剪裁特征)。而大襟影响了周边大量民族,元代,蒙古占领中原,大襟又回流到了中国,蒙古寒冷,又给中原带来了深交领。明制汉服,基础就是蒙古服饰。所以,并非所有汉服,都是交领右衽。上面提到,蒙古服饰就是标准的交领右衽,大量民族传统服饰,都是交领右衽,无他,方便。世界上最开始,衣服肯定是对襟剪裁,因为好做,穿肯定是交领穿著,因为交领才能挡风。现在衣服,之所以对襟为主,是因为有在里面再接一片,让中缝合上,不然中缝合不住,会灌风。而接这一幅,难度远大于交领,毕竟掖一掖就行。所以,交领右衽的也不一定是汉服。

②汉服是平面剪裁,但中国很早就有立体剪裁的思想,比如马山楚墓直裾袍腋下的接片,穿著时衬出前胸更加挺阔。还有在圆领袍里面衬半臂、褡护,使肩部更挺,这虽然不是立体剪裁,但却是立体化穿著。现代意义上的立体剪裁,是十五世纪以后从小亚细亚、欧洲那边出现的,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是平裁。

③褒衣博带就更无从谈起了,窄袖、收束的衣服不知道有多少。阿拉伯长袍也褒衣博带,是汉服?不过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汉服不论大小,放量通常都比较大,但这也不能算是什么特征。

④结缨无扣,这就是胡说八道,汉服里面有扣子的形制多了,圆领袍的盘扣、竖领的金属子母扣、还有战国就有的石扣、漆扣,中国扣子品目繁多,又极具特色,也是世界上最开始使用扣子的国家之一。

⑤中缝接袖,这仅仅是明代服饰的特征。当然,后中缝历朝历代都有。唐代圆领袍,有前中缝,但很多不在正中间。魏晋时期的接袖,一般是用肩襕的形式。汉朝以前压根就是斜裁,顺著领子接衣襟,哪有什么中缝。中缝和接袖,貌似只有和服是一板一眼地遵循著这个。

马山楚墓服饰,理论上讲,用布拼出一件衣服能穿,就行了,最开始人也没那么多剪裁要求。这种战国秦汉的剪裁方式,和后来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早期总结的五个特点,无一符合。那汉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特点总结不出来,就只能枚举。于是有了分深衣、衣裳、通裁、罩衫四类,但还是不严谨。其最大的错误在于,上衣下裳明明是两个东西,不同形制的上衣可以配不同形制的下衣(裳其实有特指,和裙子并不是同一种形制。为了严谨在此不用这个字,下衣包括了裳、裙、袴)。还有罩衫,也有问题。至于曳撒、贴里,应该算是什么?上下断开肯定不是通裁,说是深衣吧,跟古制深衣又毛关系没有。可谓错漏百出。

所以,只能用朝代来区分,才是最简单也最严谨的。况且很多形制,名字一样,但不同时期外形结构区别很大,比如圆领袍,唐宋明各有不同,不能不用朝代区分。


添一下,关于汉服考据,可以归入历史学考古学的一部分,是个科学,而科学的特性就是,不证实,只证伪,另一个呢,就是要逻辑自洽。

各种科学研究,都分为两部分,一种叫建立体系,另一种叫打破体系。建立体系就是尝试、假设,建立一种可自洽的逻辑,而打破体系就是证伪,找到错误的点,使逻辑出现漏洞。所以呢,归纳和建立体系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掌握的资料越多,反而越复杂。而打破一种体系,只需要找到一个错误的点就可以。

我们目前确实难以构建一个严密的汉服分类体系,而按照朝代分类,确实就是最简单鲜明,也最严谨没有错误的一种方式,因为一切都是客观可见而不需要构建新的逻辑的。


谢邀 首先 现在的汉服 汉元素分别趋近日常、还原和好看 。我觉得三方面都在发展汉服 让汉服可以被大众了解 使他变得更生活化 使我们在日常生活 庆典活动 和写真拍摄都可以去选择汉服。

但是我并不喜欢现在汉服复兴者的风气 一面说要大众化 一面对穿著者的知识储备 辨别能力等又有很多的要求 且做法过于极端 真的很大程度限制了人们去了解汉服的想法 。


因为「汉服」这个辞汇本身就是个模棱两可,至今无法给出一个确切明了定义的东西。个人私下称之为「薛定谔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汉服圈的当下形态。

不知道是复兴还是复古——因为我们处在薛定谔的发展状态中啊!

我既不是「圈内人」也不是「圈外人」——因为我们是薛定谔的汉服人哪!

a类衣服到底算还是不算汉服——因为汉服分类处于薛定谔阶段哪!

b女士是不是该开除汉籍——她的汉籍本来就是薛定谔的啊!

其实最后一点反倒对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的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你看,有了这个解释说明,一切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啦?

喵喵大法好!

…………………………………………没想到这么快就迎来了更新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我之前用来描述「汉服」状态的句子被用来反驳自己啦!汉服的定义就是汉服!人的定义就是人哈哈哈哈哈!

原句是:「汉服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写在哪的就不提了,毕竟个人喜欢用四字词语语言习惯非常复古,站在大部分汉卫兵对立面的情况也是很心知肚明的,目前也没见谁这么用过,就算撞脑洞了,也是巧到想仰天大笑的程度啊!

奉劝诸位汉卫兵心里有点点数,这话的意思是,汉服圈对「汉服」的定义存在问题,汉服圈的划分基准过于绝对又缺乏真实的操作性,在传统服饰上,很多问题需要的是探讨可能,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黑白选择结论。实际上,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在同一片大陆,拥有近似甚至是近乎一致的文化氛围,汉族服饰和非汉族服饰的分界线远没有汉服er们认为的那样干脆利落,多数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却具备一定自我特色的。连这点都没读懂就抄下来当反驳用句的……

部分小将还需要原作者帮忙做阅读理解啊,真是愁死我这个原作者了,你们啥时候才能肩负的起「复兴汉服」的重任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