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6021  

书店不只要大家买书而已,这是文化体系其中一环。根据2012年经销体系总销售量统计非连锁实体书店销售占比只有10%,作者到读者都是生命共同体,期许能透过台湾独立书店协会一起发展,让10%力量更大,维持各种思考与视野的可能。

 

 

芦洲阿福书店负责人萧文福在2000年开店前跑全岛一趟观察台湾书店状况,当时约有三千两百家综合型书店。「我在中盘商行业工作三十年,是很元老资深的业务员,」阿福说三十年前刚开始工作,最常跑重庆南路,当时热闹非凡达到一百多家书店盛况。当时估算开书店一年可以赚到一年一个资本额,例如资本额是一千万,一年就会赚一千万。

 

让孩子活在有图书年代

 

阿福书店举办很多亲子读书会,前五年的营业额没有超过五千块钱。「如果我折扣不打,或是跟上打九折,我只赚5%的利润,」抱定著赔钱也要开店的决心,因为当兵之前是一位文盲的阿福心里希望:借由儿童阅读能提升国家软实力,不要让国民都追求物质而遗忘心灵。

 

在花莲开店6年至2013年休业的凯风卡玛,负责人陈培瑜原本是国文老师,移居花莲开创新生活,企图打造专属儿童的书店,只要是出版过的台湾童书都有进货,「我很喜欢我的空间,但童书店有个现实问题即是:你服务的是儿童读者,但是掏钱的爸妈,」常常听到妈妈在店里对孩子说「看完了为什么要买?」

 

而培瑜真的彻底被打败,是因为花莲政大书城的新书折扣:关店前一位常客妈妈来订书,一直抱怨小孩后,培瑜拿了龙应台《目送》给她,这位妈妈读到流泪,感动之余把书放下去打电话给她先生,说请去政大书城订一本,因为政大书城75折。「这一本书我的进折78折但是卖85折,是因为我真的很想在对的时间将书给到对的人手上!」提这段回忆,培瑜依然相当在意。



书店消失对我们的影响?

 

实体书店的纸书手感跟书店选书是一种的指引,带领读者接触不认识的书,相对网路书店上读者只知道书名跟简介封面图,得冒险地买书。但在阿福眼中,图书市场中面临严重的并不是博客来兴起,是很多电子3C商品让大家花费时间,社会阅读风气转移到行动通讯上。而另一方面图书也不再是必需品,阿福透露:「书店市场客人最多的是老师,但是总是听到老师反映学校在教师节给的是超商礼卷而非图书礼卷。」现在文化部想要书店遍地开花,如果目前社会环境没有改变,加再多钱也无法提升阅读风气。

 

今年获得文化部补助而成功开店的书店不少,但事实上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开店容易进书难。做过资深图书经销业务的萧文福提到:这两年收掉的图书经销中盘商有屏东中华,花莲琼林,大出版社都对连锁书店直往,剩下一点利润给中盘。图书经销商目前在南部已经消失了,台中是大和亲戚做的没收,嘉义还有一家中盘。

 

很多读者不知道,经销体系最大经销商高见是统一的,博客来也是统一的。目前新书销售数字约略分布,博客来占40%金石堂跟小连锁占50%,独立书店剩10%,新的书店要开业,光靠书的销售金额根本无法进货,阿福计算零零种种进书跟装潢,开店可能就会花到五百万资本额,而书店经营并非浪漫补助一次的梦想,「请想一想:你有五百万可以开一家小书店吗?」



「2008年我已经认知到书店业是迎接冬天,这是幸运的。」永和小小书房店主虹风说,离开品牌连锁书店后我决定只做我擅长的事情,卖我擅长的书。连锁书店实行周转率后,半年一年不动的书就不卖下架了,但在小小书房常常是书进了就没动放著,读者常来找仅剩几套的绝版书。

 

书真的很贵吗?我们把钱花去哪里?虹风指出台湾社会现下盲点,「价值观确实改变,但是并未连结到我们已经遗失的东西。」我们应该要让出版产业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公平的利润,它是一整个产业的影响,而非只有书店。建议文化政策向法国看出版图书业,是不该财团化,被过度集中。

 

支持书店存在的读者始终会有,但要讨论的议题很多,像是,谈公平贸易你想到的是最上端的制造者,对照出版界:作者拿到正常的版税了吗?设计费有变多吗?

 

在场曾翻译「鳄鱼街」一书的译者林昀蔚指出,作为图书上游制造者后,发现台湾没有校对文化,举十月要出版的辛波丝卡的选诗集为例,这本诗集由波兰语翻译而成,有自己跟波兰籍的先生校对,出版社没有给那么多翻译费用,慎重起见她依然自己花钱请中国译者校对。

 

「我们支持的不只是书店,是文化产业文化环境,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可不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林昀蔚说出自身体验,在诗歌节策展中跟「中国共产」有关的字眼要以别的方式来讲,这是她当策展人遇到的问题,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




卖书有N个放弃与坚持的理由

 

「进不到书,其实是进货量的问题。」因为政大书城设立而决定让凯风卡玛休业的陈培瑜提到,2013年初一场饭局有机会跟政大书城第二代老板李信贤对话,培瑜试著站在服务读者的立场想,政大书城75折卖给读者,又能给很大的新书空间,地区靠近,你有什么理由不去买书。而李信贤相当豪迈,告诉培瑜:「你要不到的书,我可以调给你!」

 

面对进货问题,实体书店得不停地要花力气去反映给出版社跟经销商。不止发生在东部花莲,同样的进书问题一样发生在新北市芦洲阿福书店跟永和小小书房。「在图书业,我们是要求上游要给我们书,而上游怕你倒店,还得加上送货运费的门槛,」虹风一句就指出产业链上通路端困境。

 

北部图书经销商中盘高见是统一集团下的,一个月结帐低于两万块就无法往来。不往来,找谁要书?而高见建议阿福跟网路书店博客来调货。虽然阿福有业界资深业务经历,但无法以高辈份的业务员得到往来,要谈合作,很熟的出版社朋友直接问进货折扣怎么算?回应条件是:63含税,63现金95扣,如此来往两年后,在上个月(2013年9月)这家出版社的会计小姐通知阿福说没办法再继续合作。

 

培瑜劝想开书店的朋友:站在把书当作商品的角度,不要太多依恋想像。

 

打不破的不只是进书关卡,还有书店最好开在文教区的迷思。

 

经营困难度是开店后才会开始出现,永和小小书房店主虹风表示,以新北市来说,永和是文教区,看起来比其他区好很多,但是开店后一个月就发现:营业额跟文教区不一定相对。

 

凯风卡玛开店在美仑,等于是花莲的天母区,周围包括花师附小有六间小学,但是没有因此赚大钱。陈培瑜表示,某学校提出二十万的购书经费,要书店把书单列出,依照经验建议可以从主题课程跟买过的书筛选,但最后小学的要求是要一样高一样厚、摆得漂亮的书。而学校的会计要列报价单,实体书店比不过经销商拿到的进货折扣;而更多恶劣的采购是拿到书店的书单向经销商买书 。

 

客人会在小书店里提出连锁书店体系服务要求,最杀手级的要求便是「订书」。

 

现在新书还没上市一星期实体书店就缺货了,如果你订的书很慢,或者没书了,就是因为书印太少,都放在某些通路上。小小书房店主虹风说,一开店就不做帮学校老师订书,因为采购买书第一句话就问书店:你给我多少折?台北市里出版社经销商很近,「可是那一家出版社就是给我七折啊!怎么卖七折?」少数企业有原价买书,请小小书房挑书,虹风学得经验后,会要求如果采购钱没有进来,是不给书单的。



开书店的意志力跟行动续航力要足,才能走得长久。

 

阿福说,卖书除了房租还有薪水水电自付,目前身体跟生意都在撑,「我要撑下去是因为我要孩子活在有图书的年代。」他曾经在图书经销商黎明大和工作,一个月薪水是十万以上,开书店时考量每个月亏损五万还有四万可以养家活口。2004年中央电视台报导阿福书店专题被对岸台商看到,同年12月12日台商给两亿支票开「城堡书店」,对于这笔庞大的捐款要怎么分配让阿福很苦恼,意外地阿福拒绝捐款后病倒,工作薪水变成三万多块。

 

对照2005年阿福撑到现在,凯风卡玛儿童书店负责人培瑜说:「当时我决定暂停书店,是因为我所有科别的医生都告诉我,该转身心科,」当时我就不想撑了。因为花莲很小,常常A跟B讲话就会有C夹杂的故事出现,实在无法回应太多声音,而当时看了《失控的正向思考》这本书,也让我决定应该暂停书店营业。



书店:明天你还爱我吗?

书店该做的事情,是开启读者对书对一点的想像,会在不同的柜子里发现不同的想法。培瑜回忆起凯风卡玛的店员曾被来逛书店的图书采购问到:「你们书店还要活下去吗,这些书都没办法卖出去。」作为爱书人,培瑜希望透过自身专业,提供读者在选书时有更多思考面向。像是近年畅销书里,不看书的朋友都会读松浦弥太郎,但可不可以有别的?甚至她发现有一套韩国科学漫画,翻译自有问题科学没有验证,她是不卖的,但是业界却卖得超级好。

 

虹风指出,在很多年前诚品敦南选书已经失去标准性了。「选书的标准不一定要成为文化标准,但应该要有『选了这本书可以引领某一个阅读潮流』的企图心。」若我们也把书店做大了,应该要想一想:你要第二家金石堂做什么?

 

多数人都希望家附近有家社区书店,灯亮著传递知识温度(也能顺便提高土地价值),但却很少关心邻居们的生存状态。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社区交流,然而给予支持并不是逛一圈周围的店面就觉得这样就够了,」虹风说,小小书房持续办读书会跟刊物,发现不是搏感情就能做社区书店:人跟人之间的失去变得快速。而每周三四五都举办亲子阅读会的阿福也认为,我们应该更支持有在办活动的书店,不管是怎么样,都是关心社会的脉络,如果有举办任何活动都去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让书店与读者之间超过买书卖书的层次。

 

关心你家附近有什么书店?以前是哪些?过去未来可能有吗?都是一种支持书店文化的开始。

独立书店协会正准备在网路平台上把「作者-书店-读者」营造起来,让读者跟译者作者都可以诠释一本书@网站www.indiereader.org

 

 

 

 

文字整理/林钰雯

讲座讯息==============

 

10/26(六) 7:30pm 永和小小书房主题: 独立书店路ㄊㄧㄠˊㄊㄧㄠˊ

 

主持人:刘虹风(小小书房负责人)

 

与谈人:陈培瑜(凯风卡玛儿童书店负责人)、萧文福(芦洲阿福书店负责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