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的和富的,社會是不是都選富的?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②再努力的人也需要被貴人指點

③會讀書質變化並非決定量的聚變

④人物是需要理想情懷信念支撐

⑤時代地域環境歷史機遇

⑥核心團隊挺重要中國的社會群體無非幾種:官員、企業家、工薪階層、打工者,農民,能排前兩位群體的大多數者都是在新中國一窮二白伊始就摸爬打滾,一代甚至幾代人積累原始資本。不會守財固步自封沒有永遠貴族,勇於積累財富未必一直寒門,天道循環萬物生長非一朝一夕不變。


我現在是一名幾百線外的小縣城高中生,我的數學老師是從大城市來支教的,前幾天她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和我們聊天,那節課真的讓我記憶深刻了。 她說,前幾天放假回家她走在她家的街上,那條路是有點兩極分化的那種,一邊是富人才能消費得起的店面,另一邊是普通人消費的一般場所,她走在那裡她就想,以後我們是在哪邊消費,準確的說是能在哪邊消費得起,你們在努力,那些有錢人也在努力,人家還在財力上碾壓了你們,以後你們到社會上該怎麼辦,能怎麼辦。現在的社會就是錢當道,你有的人家也有,你沒有的人家都有。

寒門出子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我在..區和西城區的機構代課、與其說寒門指的經濟基礎這方面的話、我覺得說是教育理念更恰當。西城的孩子家長相比之下更注重教學質量、同樣的經費下可能他們更傾向用於教育、而大部分..的家長基本上報著一種「在學校跟著學就行了、只要不墊底」的心態、家長想要寒門出子弟主要還是看教育觀和這方面投入


以前的寒門貴子 到了95後這一代普遍的寒門敗家子 一首涼涼送給在座的95後00後


以我身邊人為例,我祖父在改革開放之初腦子很靈活,選擇做買賣,當然不大,產銷兼顧,手上也算有些小錢。我父親79年出生,我姑媽75年出生。按說他們兩個在物質上不會太差,但教育方面,不見得好。我姑媽還好,山師畢業,目前在職教師。但我父親,卻是技校畢業,做什麼工作也不見能長久至多五六年。

你說我父親是寒門嗎?

不。他在那個年代是妥妥的富二代。但為什麼現在是這樣?因為,我祖父母,只是靠自己下力得了錢,他們沒有教育的意識,在那個年代人眼裡,他的資產夠後代吃的。但是社會發展就這麼快。再談我自己。我父親頗自由散漫頗隨性的人,幾乎只出不進,但我母親,真的,在我眼中很偉大的女性。我母親並無太高文化,但是她的眼界,心氣,以致格局,甚至是超出一些受教育程度稍高的人的。我從小閱讀的興趣就被母親培養出來,在市裡上學,並且課外輔導班也不會少。後來上初中,是在市裡最好的私立中學(要通過考試的那種)。在初一初二的時候,我是頗有些自卑的,因為身邊同學有錢者不勝數。當然並不顯露在外,只是夜裡憋著哽咽吧。初二下學期時,母親在村裡辦了輔導機構,通過和那裡老師,學生,家長的接觸,我才真的承認母親的偉大。我見識過母親每次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家長總會說一句話「我要是早認識你(和你聊聊)就好了」

我見識到當地的鄉鎮中學初三學生連welcome都聽不懂,為了超過提檔線而學習,我慶幸自己有個把我送出去的母親。

寒門註定你在一開始沒有更高的平台更豐厚的物質條件,因此你會很吃力。但如果家人有足夠長遠的見識,足夠深入的教育意識,孩子非但不會因為寒門而卑微,反而還會因此擁有別人所缺失的自強和堅忍。
寒門並不單指物質上的貧乏,貴子也不是說的有錢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