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脊椎動物亞門

雖說演化本身並沒有高下之分,只要能夠適應環境生存下去,每個物種都是演化的奇蹟。然而即使是這樣,身為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我仍然認為,自從5.25億年前,我們的先祖——第一批脊椎動物出現在寒武紀的海洋中時,地球的演化史從此變得無比的絢麗多彩,哪怕最初的脊椎動物,只是在當年的奇蝦、角石等克蘇魯巨蟲的陰影下苟且活命的不起眼的小生靈。

脊椎動物是脊索動物門中數量最多、結構最複雜的類群,雖然從整個動物界來說也有昆蟲綱等超級類群的存在,但論起在地球動物界的統治地位,脊椎動物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脊椎動物雖然只是一個亞門,但由於環境的不同,他們的生活方式千差萬別,而形態結構也有著懸殊的差異。然而在高度多樣化的表觀下,脊椎動物都有著脊索動物的特性,在胚胎髮育早期都有脊索、背神經管和咽鰓裂三大件的存在。

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徵有:

  1. 出現了明顯的頭部,神經管的前段分化為腦和眼睛、耳、鼻等感覺器官,後部分化為脊髓。
  2. 絕大部分種類的脊索僅見於發育早期,之後由脊柱所代替。
  3. 原生水生種類用鰓呼吸,次生的水生種(如鯨類等)和陸生種類的腮裂僅在胚胎期出現,成體用肺呼吸。
  4. 除了圓口類(無頜類),其他種類具有上下頜。
  5. 除圓口類外,都有不超過兩對的附肢作為運動器官,但也有蚓螈、蛇類等的附肢全部退化消失。

另外脊椎動物還有一些其他的特徵,包括循環系統和排泄系統等。

脊椎動物分類:

傳統上,脊椎動物亞門分為圓口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六個現存綱類,這也是中學生物課本上通常出現的分類方式。不過由於生物學的發展,一些分類已經發生了變化,例如有人將圓口綱的盲鰻和七鰓鰻分為兩個綱,原同屬於魚綱的軟骨魚、硬骨魚和肉鰭魚各自獨立,另外還有針對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更加合理的分類方法,在此不一一列舉了。雖然可能存在多種爭議和不合理之處,但在本專欄中脊椎動物採用以下分類:

  1. 盲鰻綱Myxini:現生的無頜類之一,曾列入圓口綱,眼睛退化。
  2. 七鰓鰻綱Petromyzontida:現生的無頜類之二,曾列入圓口綱,有七對腮孔。
  3. 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包括所有種類的鯊魚,鰩魚和銀鮫。
  4. 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各種硬骨魚類。
  5. 肉鰭魚綱Sarcopterygii:現生的肺魚和腔棘魚,具有肉質鰭。
  6. 兩棲綱Amphibia:包括形似蚯蚓的蚓螈類,娃娃魚、蠑螈等的有尾類,和很多人都很喜歡的無尾類。
  7. 爬行綱Reptilia:各種蜥蜴,龜類,鱷魚和蛇類等,傳統上的恐龍也分在此綱(當然如今已經傾向於另外的分類方法)。
  8. 鳥綱Aves:所有現生鳥類。
  9. 哺乳綱Mammalia:所有現生獸類,包括人類。

37.5. 盲鰻綱Myxini

一類海生的魚形無頜類動物,眼睛退化,因而得名。盲鰻棲息於溫帶和亞熱帶海域,全部營寄生生活,鑽入死亡或受傷的海洋生物體內取食,但也觀察到有捕食的記錄;脊索終生存在,有頭蓋骨而無脊椎骨和其他骨骼,無上下頜,口呈裂縫狀,內有角質齒,無偶鰭;腮孔1-16對,體表有粘液腺;雌雄同體,卵生。

盲鰻綱現存1目1科共6屬,約有82種(見於Fish Identification)。

37.5.1.1. 盲鰻目Myxiniformes

37.5.1.1 盲鰻科Myxinidae

37.5.1.1.1. 粘盲鰻屬Eptatretus

50種。

太平洋粘盲鰻E. stoutii:生活於靠近海床的太平洋深海,成體體長42 cm左右,受到驚擾時會分泌大量黏液,甚至能堵塞捕食者的腮。在美國西海岸的漁場太平洋粘盲鰻經加工後出口到亞洲作為皮革出售。

太平洋粘盲鰻

37.5.1.1.2. 盲鰻屬Myxine

23種。

大西洋盲鰻M. glutinosa:分布於大西洋西北部、地中海西部、北海和大西洋東北部,體長可達0.76 m,1對腮裂,口旁有6條觸鬚。

大西洋盲鰻

37.5.1.1.3. 線盲鰻屬Nemamyxine

2種。

N. elongata:生活於紐西蘭的普倫蒂灣和坎特伯雷灣。

N. kreffti

37.5.1.1.4. 新盲鰻屬Neomyxine

2種。

細盲鰻N. biniplicata:生活於新紐西蘭的東海岸。

藍帶盲鰻N. caesiovitta

37.5.1.1.5. 雙孔盲鰻屬Notomyxine

1種:雙孔盲鰻N. tridentiger,見於太平洋東南部和大西洋西南部的溫帶海域,體長最長有57cm。

37.5.1.1.6. Genus Rubicundus

4種。其中的R. eosR. lakesideR. lopheliae分別只有在塔斯曼海、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海域和台灣附近海域獲得的1件標本。

37.6. 七鰓鰻綱Petromyzontida

身體呈鰻形,頭部兩側有一對眼,眼後方有7個腮孔,因而又被稱作八目鰻。

七鰓鰻多營半寄生生活,靠口部的漏斗狀吸盤吸附於魚體上,吞食其血肉為生。無上下頜,無偶鰭,皮膚裸露有粘液無鱗片,身體兩側和頭部腹面有側線;脊索終生存在,全身軟骨,肌肉分節神經管前段分化為腦;雌雄異體,體外受精,淡水產卵繁殖,之後親體死亡,胚胎經過胚胎期、變態期成熟。

一條被七鰓鰻盯上的可憐的魚(圖片來源自Wikipedia)

七鰓鰻綱現存1目3科10屬共約47種。

(七鰓鰻的口的圖片對於密集恐懼症有奇效,見題圖或自行搜索)

37.6.1. 七鰓鰻目Petromyzoniformes

37.6.1.1. 澳洲七鰓鰻科 Geotriidae

37.6.1.1.1. 澳洲七鰓鰻屬Geotria

1種。澳洲七鰓鰻G. australis,見於澳大利亞東南角、紐西蘭、智利和阿根廷的附近海域,有寬大的口,成體部分時間在海水中生活,營寄生,之後回到淡水水域產卵並死去,幼體在淡水中生活直至開始變態。

37.6.1.2. 背眼七鰓鰻科Mordaciidae

37.6.1.2.1. 背眼七鰓鰻屬Mordacia

3種。背眼七鰓鰻M. lapicida:生活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附近海域。

智利七鰓鰻M. mordax:生活於智利南部。

澳洲溪七鰓鰻M. praecox:只見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Moroya河和Tuross河,終生生活於淡水中。

37.6.1.3. 七鰓鰻科Petromyzontidae

37.6.1.3.1. 裏海七鰓鰻屬Caspiomyzon

1種。裏海七鰓鰻C. wagneri,成體生活於裏海,之後遷移至伏爾加河、蘇拉河等河流產卵繁殖,體長約40cm,近危。

37.6.1.3.2. 楔齒七鰓鰻屬Entosphenus

7種。

太平洋七鰓鰻E. tridentatus:分布於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和亞洲。

太平洋七鰓鰻(圖片來源自Wikipedia)

37.6.1.3.3. Genus Eudontomyzon

7種。

喀爾巴阡七鰓鰻E. danfordi:生活於多瑙河流域特別是其支流提薩河和蒂米什河,幼體非寄生,以昆蟲幼蟲、小型甲殼類動物和碎屑等為食。

喀爾巴阡七鰓鰻(圖片來源自Fish Identification)

37.6.1.3.4. 魚七鰓鰻屬Ichthyomyzon

6種。該屬的幾種七鰓鰻是非寄生或在幼體期是非寄生的。

北方七鰓鰻I. fossor(圖片來源自Fish Identification)

37.6.1.3.5. 七鰓鰻屬Lampetra

12種。

陡鰭七鰓鰻L. aepyptera:生活於密西西比河流域,非寄生。

陡鰭七鰓鰻(圖片來源自Wikipedia)

37.6.1.3.6. Genus Lethenteron

7種。

北極七鰓鰻L. camtschaticum:分布於從斯坎迪納維亞半島的拉普蘭到勘察加半島,以及日本、朝鮮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部等地區,棲息於靠近海岸的淡水水域,體長通常在13至32 cm範圍內。

37.6.1.3.7. 海七鰓鰻屬Petromyzon

1種。海七鰓鰻P. marinus,分布於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和歐洲海岸,以及地中海和五大湖區。

37.6.1.3.8. Genus Tetrapleurodon

2種。墨西哥溪七鰓鰻T. geminis;墨西哥七鰓鰻T. spadiceus。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