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医院吕建欣医师表示若能在病人心跳停止时,尽早开始高品质CPR,将可提高病患存活率,并且减少病人脑功能损伤的程度,改善病人预后。(图/记者林悦摄)

▲成大医院吕建欣医师表示若能在病人心跳停止时,尽早开始高品质CPR,将可提高病患存活率,并且减少病人脑功能损伤的程度,改善病人预后。(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高龄80岁阿公有高血压病史,有天在家吃著麻糬时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家人赶紧拨打119九求救,119勤指中心派遣员迅速引导家人协助评估病人状况,确认病人已失去意识且无正常呼吸,判断为OHCA(院外心跳停止),立即指导现场民众为病患实施CPR心肺复苏术,并由救护车送医而成功获救。

台南市消防局医疗指导医师、成大医院急诊部吕建欣医师指出当心脏停止跳动,脑部缺氧4至5分钟后就会受损,许多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却延迟施行CPR,存活率每分钟将下降10%,CPR可借由体外按压心脏的方式来维持血液循环,使氧气足以供给到重要的器官。

吕建欣医师说在救护车抵达现场的数分钟内,派遣员透过电话仔细注意施行CPR的速率、深度,并评估现场急救状况,使阿公能够持续接受高品质的CPR,在救护车抵达后,改由专业救护技术员迅速接手持续施行CPR,并即刻送医。

急诊医疗团队接获119通报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即将送到,立刻召集人手并启动急救流程,在病人到院后持续施行CPR,在进行插管维持呼吸时,发现异物梗塞住病人的上呼吸道,经异物取出、透过气管内管以呼吸器维持呼吸后,阿公恢复自发性循环,回复生命征象而逐渐转醒,并接受后续复苏后照护。阿公住院10天后出院,脑功能良好,也顺利回复生活功能;此次心跳停止而未有损伤,全赖心跳停止期间持续接受高品质的CPR。

吕建欣医师指出当病人发生突发性心跳停止时,需借由「生命之链」各环节的完整连结,才有机会存活。这「生命之链」包括:一、尽早求救,二、尽早CPR,三、尽早电击,四、高级救护,五、复苏后照护。面对危急的病人,一般民众能做的最重要的是前二项:尽早求救、尽早CPR,之后则依靠台湾完善的到院前救护体系及医疗照护能力,使病人受到最好的医疗照护。

打119求救已是常识,但是否需要CPR及如何做到高品质?是比较困难的一环。吕建欣医师说成大医院急诊部与台南市消防局勤务指挥中心合作,训练119派遣员在电话中协助民众进行辨识和指导CPR(DACPR派遣员协助施行心肺复苏术)。需要CPR时,必须持续进行到119救护技术员抵达现场。

吕建欣表示,成大医院急诊每月约有30位到院前心肺停止的病人,其中约3分之1能够回复自发性循环而接受后续复苏后照护。他说若能在病人心跳停止时,尽早开始高品质CPR,将可提高病患存活率,并且减少病人脑功能损伤的程度,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