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星期,联合报于周二皆推出各城市经验的系列作法,
于这个星期二推出的单车城市经验,让人大为感动,感动媒体愿意站在广播的角色,
向民众介绍各国宝贵的成功经验外,另一项感动是,
当今的高雄市自行车建设,虽然无法比拟这些欧洲城市,但每一个环节,
皆是根据这些成功的自行车城市经验,一步步的成长进步。

 

此次联合报介绍荷兰、丹麦和伦敦等的自行车经验,
向台湾民众体现了一个友善的自行车生活,更看出政府的决心,
撇开实施自行车政策数年的荷兰和丹麦,贵为世界三大城市的伦敦市政府,
也在几年前,硬在爆满的伦敦市道路上划下自行车道,开始一系列的自行车城市建设,
包含自行车和小折上大众运输政策(高雄市政府便依照此依据,
而实施小折无限时免费上捷运,一般车也从五月开始从完全限时,改为不限时,人和车六十元方案。)

 延伸阅读:一般车上高捷 不限时段

 






座落於伦敦市区的蓝色精灵公共自行车

而在今年,也可在道路上看见蓝色精灵的公共自行车政策,
表明城市逐步走向自行车城市的宣誓,今年六月,也去了一趟伦敦,
蓝色精灵的操作模式如同巴黎和里昂,前三十分钟免费,虽然造型和颜色不尽相同,
但其后台系统,以及以广告作为主要收支的模式,几乎如出一撤,但其中,
不如报导中那样的方便,不同于里昂或其它使用类似系统的城市,
伦敦蓝色精灵公共自行车前三十分钟免费,是一个可怕的陷井,何以见得?

 

建立民众骑乘习惯的关键三十分钟

三十分钟免费制度,除了建立民众使用的周转率,更重要的是,
建立民众使用的习惯,逐渐将自行车做为生活的一部份,但为何说在伦敦,
三十分钟,是一个易掉入的陷井呢?首先,伦敦贵为一座几百年的城市,
许多道路和城市规划是延袭旧时代的规划,马路的路幅早已不敷当今汽车为患的时代,
在自行车道和快车道(公车道)共用的情势之下,伦敦城市给予民众的自行车环境,是艰困的!




此部影片为伦敦自行车在道路骑乘的实况。
以我的经验,当我租了一辆蓝色精灵之后,因为不是当地人,除了要熟悉道路之外,
还得适应汽车和单车道共有,极具挑战的单车环境,正紧张骑车的环境之外,
还需不时找寻泊车的停靠站,也就是说,在骑15分钟之后,便准备找停泊的站体,
但有好几次都是,终于找到一处停靠站时,却发现没有位子可以泊车,
又必须赶紧找另一处泊车点,一连串下来,常常都已经超过30分钟了;
换另一种思考,也许他们各点的公共自行车其「搬运有无」的制度,
仍需再精准,或者是对於伦敦城市的现况,30分钟的免费时间,
需再延长的可能性,也许40分或1小时。







一大排的公共自行车,一个停放的位子都没有!
排列整齐的公共脚踏车,就是都没有人骑的最好呈现~

 

理想中随骑随放的租车环境,在伦敦当今的单车环境,我可以大胆的说,
并不如报导中说明,多数看见租车站摆放整齐的公共脚踏车站,
就是没有人骑的最好呈现,也就是说,虽然免费的30分钟有极大的诱因,
但在相对的环境硬体无法提供民众顺利在30分钟内还车,
虽然便利,但还是兴趣缺缺,如同当今高雄市的青苹果公共自行车。





高雄市公共自行车,因站点不足,收费偏高,还一度破产的危机。

 

转换为自行车城市的伦敦过渡期

当今伦敦的自行车环境,最令人感动的是,无疑是市政府的决心,
但若作为一位观光客,携家带眷进行亲子共骑,荷兰和丹麦会比伦敦更加适合。

朝向绿色城市,自行车建设无疑是必备的条件,每个城市都有他自己要面对的困难,
伦敦是世界第一个课征汽车税的城市,可以了解城市内拥挤的程度,
在朝向如同荷兰和丹麦的自行车城市,混乱的过渡期,绝对是必要的过程,
找出一个最适合伦敦的自行车建设,也许伦敦还在摸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
伦敦的自行车人口也愈来愈多的趋势。

 

属于高雄的自行车建设

报导中,记者拿伦敦的公共自行车和台北的微笑单车相比,并说出其看法。

其实,不管是微笑单车还是高雄市的青苹果公共脚踏车,其共同面对的挑战,
都是全世界最多的摩托车问题,当然,在摩托车仍然便宜且方便于公共脚踏车时,
公共脚踏车推展就会有他的困难,因此,在台湾发展绿色运输的城市建设,
面对摩托车问题,并拟出一套具成效且能诱导摩托车族选择使用的政策,
是值得深思倘若其政策成功,不管是台北还是高雄,将会是世界城市取经的典范城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