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大腸」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在清光緒年間,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把豬大腸(直腸)經洗刷後,加香料用開水煮至硬酥,取出切段,加醬油、糖、香料等調味,首先製成了香肥可口的「紅燒大腸」,贏得顧客的歡迎,逐漸聞名於市。後來在製作方法上又有所改進,即將洗凈大腸入開水鍋中煮熟後,先入油鍋中炸,然後再加調料和香料烹製,使「紅燒大腸」的味道更為鮮美。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讚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煉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從此「九轉大腸」一菜便馳名全省,成為山東最著名的菜餚之一。

食材明細
  • 熟豬大腸500克
  • 生抽醬油1大勺
  • 老抽醬油1茶勺
  • 醋1大勺
  • 紹酒1大勺
  • 清湯適量
  • 糖2大勺
  • 雞精適量
  • 胡椒粉1/2茶勺
  • 肉桂粉1/2茶勺
  • 砂仁粉少許
  • 花椒油適量
  • 蔥姜蒜末各1大勺
  • 鹽1茶勺
  • 植物油適量
  • 香菜末適量

九轉大腸的做法步驟

  • 1將熟大腸切成2CM長的段。
  • 2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瀝幹水分。
  • 3鍋中倒入植物油,油溫7成熱時下大腸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 4鍋中留底油,下蔥姜蒜末爆香。
  • 5倒入清湯。
  • 6加入生抽醬油、老抽醬油、鹽、糖、紹酒、醋、雞精。
  • 7再倒入大腸,大火燒開,轉小火將大腸煨透。
  • 8待湯汁收粘稠時,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 9最後淋入花椒油,起鍋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山東菜調味極重、純正醇濃,很少有複雜的合成滋味,其特點在於一菜一味,儘力體現原料的本味。

九轉大腸是用豬大腸為原料製作而成的菜餚,是魯菜中的傳統名菜。

有意思的是,中國菜餚中,有很多名字中都是帶數字的。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用來計數,而且有著深刻的內涵。用在菜餚之中,往往是取吉祥喜慶的含義,使菜餚的名稱悅耳動聽,以迎合人們追求富貴平安的心理。翻看一下食書或是菜譜,我們會發現,從一到十,乃至百、千,都有菜名使用,如一品天香、二度梅開、三絲燴魚肚、四寶豆腐羹、五香牛肉、八珍豆腐……以及九轉大腸。

古人認為,「九」是陽數,吉數、天數,有吉祥、高貴的含義。「九」與「久」諧音,因此又有長壽、平安的意義,上至宮廷顯貴、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喜愛使用「九」。用「九」表示的菜品就有九轉大腸等。「九轉大腸」是山東傳統的風味名菜,用豬大腸經過煮、炸燒制而成,其特點是色澤紅潤、大腸軟嫩、肥而不膩,兼有酸、甜、辣、鹹、香等味道。製作九轉大腸,關鍵在於醬料的調製和火候的把握。

相傳,九轉大腸是清朝光緒年間,由濟南的老字號九華樓首創。一天,九華樓的店主請客,廚師上了一道風格獨特的菜——紅燒大腸,頗受賓客們的喜愛。大家品嘗後都讚不絕口,但每個人的說法不一:有的說甜、有的說鹹、有的說酸、有的說辣。後來,其中一位客人站起來說道:「道家擅長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食此佳餚可與仙丹媲美,不如就叫它九轉大腸吧!」在座的賓客都十分讚賞這一菜名,從此,九轉大腸名聲大噪,越來越為大家所知。


九轉大腸是魯菜中的名菜,和蔥燒海參齊名,大腸雖軟糯但是還有咬勁,味道是鹹鮮酸甜帶濃鬱的砂仁味道,這幾種味道結合的非常好,是魯菜中少有的經典的複合味道,但是做起來確實是非常的麻煩,外邊的飯館幾乎都沒有這道菜,只有那麼幾個有名的老字號才會有,味道也是參差不齊,想在家中做出來也是不易,咱們就簡單說一下做法。

大腸買回來先用鹽和醋洗凈,要把裡邊的腸油盡量清理乾淨,然後一根一根的套在一起,直到沒有空間再套進去,這時就成了一根實心的大腸,然後放進冷水鍋中,加蔥姜,八菜花椒和白酒煮二個小時左右,讓大腸裏外達到九成的軟爛程度。

把大腸取出來,切成斑指大的段,抹醬油撒少許澱粉,放進七成熱的油中炸成金黃色後撈出來,油溫不能太低,這樣起不到讓大腸吐出多餘油的作用,油溫也別太高,這樣表皮炸的太乾的話口感不好了。

炒鍋留少許油,先煸炒一下蔥薑片,再把大腸放下去,接著下醬油,料酒炒香,放適量水,再放糖,醋和胡椒粉,大火燒開,中火再燒十分鐘左右入味兒。

等湯汁燒的快乾的時候,放肉桂粉和砂仁粉,再勾少許芡就出鍋了。這個菜的味道是酸甜味兒的,很多地方做的就全是酸甜味道,喫起來很膩,也樣也不對,應該也能喫出鹹味才對,所以在調味上對糖和醋的把握是小心了,不能壓過鹹味纔好。

希望能幫到您


油爆大腸

愛生活的饞貓vip

不有油炸,炒著爆的油爆大腸,一樣的好喫

用料主料

  • 豬大腸900克
  • 大蔥1根
  • 美人椒紅色的1根
  • 鹽1小把
  • 生粉1把

輔料

  • 胡椒粉1克
  • 醬油10克
  • 蠔油10克
  • 鹽1克
  • 菜籽油5克
  • 料酒10克

油爆大腸的做法1.

大腸買回,用水沖洗一遍,加入鹽揉搓掉表面的粘液沖洗乾淨。翻過來摘掉腸油裏的淋巴結,把生粉倒入揉搓3分鐘,,用水徹底沖洗乾淨

2.

用刀切成2CM長度的小段

3.

開火倒入鍋內,加入薑片,翻炒出大部分水分

4.

直到大腸縮捲成型後剷出

5.

大蔥洗凈切小段,辣椒切絲

6.

大火熱鍋,鍋內倒入菜籽油,倒入大腸快速翻炒均勻

7.

煸出油後倒入料酒和胡椒粉拌勻

8.

辣椒絲翻炒1分鐘

9.

大腸變幹後加入醬油,蠔油,鹽翻炒均勻

10.

倒入大蔥翻炒至大蔥變軟即可出鍋

美食傑官方 查看官方網站 美食傑,讓喫飯變簡單。

最正宗的九轉大腸距離濟南站6.5公里

九轉大腸是山東的一道名菜,在山東省很受歡迎,其原名叫「紅燒大腸」,可為什麼叫「九轉大腸」了呢,這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今天小編就給你講一下關於這根大腸的故事。

說起九轉大腸的名字就要從清光緒年間說起。清光緒年間濟南城裡縣東巷有一家叫「九華樓」的酒樓。酒樓店主姓杜,是濟南富商,在濟南開的店鋪很多,所開店鋪,均習俗「九」字冠其名。「九華樓」以豬下水出名,其中「燒大腸」這道菜下料狠,用料全。經過簡單製作之後,大腸紅潤光亮,肥而不膩。上面再撒上香菜段,清香撲鼻,食客回味無窮,非常喜歡。

一次宴客上廚師做了這道菜後,一位客人即席贈名「九轉大腸」。一是迎合店主的喜「九」之癖,二是稱讚廚師技藝高超,如道家燒九轉仙丹。這個名字深受店主和來客好評,於是,「九轉大腸」便逐漸聲名遠播了,紅燒大腸從此也改名為九轉大腸了。

九轉大腸主料是豬大腸,但是豬大腸做不好會有一股很刺鼻的臭味,所以即使有很多人愛喫也不會輕易在家中做,不過經過專門的處理之後,你也可以輕易的將大腸的異味去除,可以享受到大腸的香味和勁道的口感。

大腸的處理上其實還是有很多小妙招的,第一法寶,淘米水,新買回來的大腸可以泡在淘米水裡將腸衣反過來去除油脂,第二大法寶白醋和精鹽,用加了醋的水浸泡一下,之後用精鹽仔仔細細搓洗一遍,這時的大腸已經非常乾淨了。不過您要是不放心,還可以用最後一個法寶,麵粉,仔細揉搓一遍,之後就可以下鍋了。

九轉大腸的做法並不難,首先準備主料:大腸,豬油、花椒油、清湯、鹽、味精、料酒、蔥、姜、蒜、香菜、醋、胡椒麪、砂仁、肉桂、豆寇各適量。

1.將大腸煮熟後切段,香菜切小段。

2.勺內加入清水,開後放入大腸再煮一下,撈出瀝凈水份。

3.鍋中加熟豬油、白糖,將糖炒至發紅時,放入大腸上色,下姜蒜末,烹上醋、料酒,加入清湯,開後下鹽、白糖、各種配料。

4.然後移至小火,燒至湯汁發濃時,加入少量的砂仁肉桂等,再淋上花椒油,出勺擺在盤內,撒上香菜段就可以出鍋了。

是不是很簡單,快試一試吧,這樣做在家也能喫上乾淨衛生美味的大腸了。


九轉大腸必須用大腸頭(即直腸)來做,其餘部分是不可以的。首先是要洗乾淨,除盡異味。要先把腸子上不好的油剝掉,反過來內壁依次用鹽麵粉素油明礬抓揉透,用熱水洗冷水裡外沖,如此過程反覆2-3次,聞不出異味了纔可以。然後焯水定型並再洗凈,入鍋換水白煮,不加鹽,煮到筷子輕易扎透取出放涼再切段,進行煎炒上色並加調料燉煮收鹵出鍋擺盤就可以了。大腸頭選粗壯一些的,腸壁很厚,跟五花肉類似,肥瘦分層,這樣的喫起來口感豐滿,大腸的其餘部分做出來就不叫九轉大腸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