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金山云、小米金融、新网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以“普惠金融”为导向,强强联合,共同创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很显然,这三家公司,同为小米生态链相关企业,他们的强强联合很明显是雷军系向toB市场深入布局的一次新的尝试。

  toB or not toB?雷军的答案是YES

  “toB or not toB?”,在过去的2018年,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都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但却不约而同的给出了相同的答案:Yes。

  2018年9月底,腾讯启动了第三次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正式将业务聚焦于toB市场。12月底,百度同样进行了架构调整,ABC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并明确了AItoB的战略方向。再加上更早就明确提出了toB目标的阿里巴巴,中国互联网标志性的“BAT”先后完成了toB的布局。

  那么,作为中国互联网第四股力量的小米,到底会做何选择?

  刚刚过去的小米2019年会,雷军说,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并提出全面拥抱AIoT,左手toC,右手toB的战略目标已经体现的非常清晰。

  小米的生态链一直是业界模仿的标杆,以缩短供应链的方式,减少中间代理商和流转环节,直接对接生产商与用户。小米在C端的横向扩张上效果非常明显,小米以及小米生态企业比如云米这样的公司,不断覆盖终端消费者的“衣食住行”。

  但toB市场所需要的是面向纵深的能力,首先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平台作为底座,对行业应用进行支撑,其次需要对应用场景的理解,和行业应用的经验,最后还要有众多的生态伙伴共同去创建解决方案。

  不难发现,这种纵深的能力恰恰是大部分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小米生态企业所不擅长的,而这却是all in toB的金山云最为擅长的。

  所以,我们看到金山云的身影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小米生态企业的合作当中,因为小米生态链的成长离不开金山云的技术支撑,而金山云的行业服务能力和应用场景落地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推动小米生态企业的业务创新。

  这也不得不承认雷军的眼光之独到,早在2012年,小米就曾经投资金山云天使轮。到2014年底雷军又公开宣布,10亿美元投入金山云。在去年初金山云连续的D轮融资当中,以雷军为董事长的金山软件都对金山云进行了同比例跟投,始终保持着控制权。

  我相信,在雷军的心中,金山云作为小米生态面向toB市场的强支撑能力,始终是金山云不可替代的角色定位。而金融,作为典型的通过toB创新去打造更优toC体验的行业,自然也少不了金山云的技术支持。

  一次打通2B和2C的行业跨界

  金山云、小米金融、新网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无疑是雷军系相关企业通过跨界合作,在金融科技领域,打通C端和B端的一次行业布局。

  金融科技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可以说是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科技创新。比如大数据风控、金融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运营等技术,只要运用于金融行业都可以被认为是金融科技。

  但金融科技本身就具有天然的跨界属性,对互联网金融来说,C端实现价值变现是最终的目标,但B端的科技赋能,和场景化突破又是金融科技改革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本次合作三家企业所要体现的价值。

  客观的说,新网银行、小米金融和金山云的合作,其实是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通过跨界合作,打造金融科技“新技术”、创造金融科技“新场景”,最终建立金融科技“新模式”。

  我们知道,金山云一直有“技术普惠”的使命感,所以每一次金山云的技术路线上,都有明确的“行业标签”。比如金山云推出的业内首个区块链云平台KBaaS,与小米金融供应链系统相结合,共同构建“金融联盟链”,帮助客户快速构建资金和资产对接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到了为区块链技术落地金融场景提供一个范式。

  所以,这次金山云与新网银行、小米金融的三方合作的实际意义,也是输出创新型金融产品提供底层技术支撑的同时,共同助力新网银行普惠银行建设,形成一个以“普惠金融”为导向的生态圈。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方的分工:新网银行作为整个生态圈践行普惠金融的“终端”,小米金融则是金融科技产品的输出方。而金山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方面的技术能力上融入小米金融的应用。

  事实上,基于这一模式,三方已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成熟的落地实践。同时,在银行侧,金融联盟链能够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客源,降低获客成本,加强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支持。

  深入金融数字化变革:左手云转型,右手云原生

  当然,金山云之所以能够承担雷军系企业的toB重任,自己对企业级市场战略定位的明确,对金融等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关键。

  互联网这条边界,其实已经将当下的金融机构切分为两大不同的流派:以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云转型”派,以及以互联网金融科技为代表的“云原生”派。

  新网银行、小米金融都是当前创新金融业态的典型代表,也是原生于互联网的金融企业。而金山云的金融客户,比如建设银行则是典型的通过金融云,实现业务云上转型的企业。

  金山云CEO王育林表示,金融行业将是金山云突破企业级市场的主赛道之一,为了赢得竞争,金山云“左手”要服务好金融机构从传统IT向“云转型”,“右手”要做好对以“云原生”为标志的全新金融业态的支撑。

  很显然,要真正做到深入金融数字化变革,必然要有能力支撑“云原生”和“云转型”两类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金山云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呢?

  首先,在“云转型”的传统金融企业方面。金山云继承了金山集团的三十年企业级服务经验,对金融等垂直行业的行业痛点、特定需求有清晰的认识,有能力为金融机构打造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正是金山云有别于其他云服务商最关键的一点,不仅有云上的技术能力,更有云下的地面服务能力。

  其次,在“云原生”的新金融企业方面。金山云自身就是原生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商,在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云、IoT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融合结构。可以为新金融机构快速的产品创新的迭代,提供底层支撑,助其金融场景、金融服务在云端生根发芽。

  最后,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需要通过智能化升级,迈向数字化变革,所以AI必然是核心的驱动力。而AI与行业需求的结合,恰是金山云的优势所在,金山云已携手鞍钢集团、陕西广电、易华录、天润科技等诸多行业伙伴,打造了诸多基于场景的AI云上解决方案。

  可以总结,左手云转型、右手云原生,并通过AI+云+行业的方法论,金山云已经在金融业的数字化变革中,开辟出一条独有的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