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地理課本中我們就已經知道,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的表面積被水覆蓋着,只有21%的表面積是陸地,所謂地球,實際上是一顆“水球”。人類在太空中回望地球,纔會發現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美麗星球,這種瑰麗的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的代表着生命的蔚藍色,就是水帶給地球這顆生命星球的厚禮。正是因爲大量液態水的存在,廣袤的水體將波長較長的紅、橙、黃光充分吸收,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及附近波長區域的綠光射入海水後易發生多次折射,大量的水分子再作爲散射載體,於是就將地球編織成了一顆蔚藍色的瑰麗星球。那麼地球上的水從何而來?

  追本溯源,我們得從地球誕生的時候談起。話說50億年前,銀河系中漂浮着一塊龐大的的太陽星雲。星雲的中心部分慢慢積聚成了原始太陽,星雲的外圍包層部分漸漸拓展成了星雲盤,圍繞着原始太陽旋轉,再經過漫長的過程,其中的某一塊星雲盤慢慢冷卻凝固成了原始地球,這時候時間軸已經來到了約46億年前。原始地球非常不穩定,溫度很高,火山噴發、地震非常頻繁,還時不時有些小行星等來玩個“碰碰車”,熱鬧非凡。水,尤其是液體水,那是毫無藏身之地的。

  從地球的誕生來看,它與它的7個行星兄弟並無太多的特別之處,沒有得到太陽星雲母親的厚愛分到更多的家產,相反原始地球非常貧瘠。地球只好自力更生,與月球的一次邂逅導致最終導致一生的脣齒相依,更是成爲一段佳話。月球的到來,幫助地球穩定了曾搖擺不定的地軸,在前沿陣地上抗住不友好的小行星的撞擊,這一下地球似乎無意間打通了任督二脈,使得地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來改造自己的家園。

  水,作爲地球改造自己的基礎建材,是怎麼來的?如今,大多數科學家相信,對於水,地球奉行的是“拿來主義”。我們知道,原始地球環境惡劣,不太可能存在水,敵對分子很多,只好苦其身,不斷接受外天體的撞擊,卻無意間收穫了一大筆“饋贈”-水。也就是說,當年撞擊地球的外天體中,有一些是攜帶有大量水的。當年撞擊地球的外星天體已經灰飛煙滅,我們無從追蹤,但是現如今在地球的身旁,仍然有一顆調皮的類似於早年間撞擊地球的小天體,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示,它就是哈雷彗星。哈雷彗星原始質量超10萬億噸,其慧尾和慧核中水冰佔70%以上,儼然一座巨大的移動水堡。在地球漫長的數十億年成長過程中,有許多類似的移動水堡厚道地親吻地球,不過地球非常不厚道,統統來者不拒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宇宙星空,天體撞擊非常頻繁,地球可以對水來者不拒,其他大天體應該也具備這樣的本領。情況確實是這樣。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太陽系中,地球應該也不是唯一有水的大天體。比如在月球極冠上,已經被證實存在少量水,而木衛二、土衛二,和早期地球非常相似,讓人浮想聯翩。只要天體的條件適宜,能將水積累下來,也會就會是下一個地球。

  換句話說,地球不生產組裝水,只是水的倉庫。蘊含水的小行星等小天體是宇宙中的富二代,整天遊手好閒,悠哉遊哉,一不小心遇到了地球這個乾渴的強盜,只好“既來之,則安之”了。太陽系經過50億年的發展,正好各種機緣巧合使得地球處在了宜居帶上,溫度適中,引力大小剛好保護家產不被外太空掠走,水就是這樣被日積月累,最終成爲了地球生命之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