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即將步入“中年”的90後有點忙,繼第一批90後“禿了”以後——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油膩”

  “第一批90後的胃垮了”

  “第一批90後出家了”

  還有“第一批90後長斑了”,這對仗工整的排比,往往都會被一笑而過。

  但近日,#90後已成中風高發人羣#這一話題衝上熱搜,讓廣大網友再也坐不住了。

  印象中中風好像是種“老年病”,30歲不到真的有可能中風?這樣問只能證明你對中風知道的太少了。

  中風是我國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所以無論你是哪個年齡段的,都請仔細看下去。

  90後有可能患中風嗎?

  中風學名腦卒中,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疾病。

  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25歲以上的人中,1/4有中風風險,而中國人風險最高,高達39%。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指出,中風仍爲我國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

  我們通常認爲中風是“老年病”,然而近年來中風越來越年輕化。

  據統計35歲以下人羣發生中風佔總數的9.77%,這意味着,90後有可能會患中風,它也不再是“老年病”了。

  但是,“90後已成中風高發人羣”的說法尚言之尚早,真正的卒中高發人羣仍然是有肥胖、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

  爲什麼90後可能會患中風?

  雖然90後不是中風高發人羣,但是可能的風險還是存在的,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過度勞累

  過勞和熬夜是目前90後中風的兩大最直接的導火索。如今90後成爲職場上的主力軍,“工作996,生病ICU”已是常態。

  隨之而來的是激素分泌紊亂,血壓和心率波動,導致90後過早地患上各種心血管疾病。再加上長期喫外賣,攝入高油高脂高糖高鹽,同樣會增加中風風險。

  2、缺乏運動

  90後連喫飯都是點外賣,更何談運動。通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這會大大增加血栓風險,而血栓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久坐90分鐘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使靜脈血栓風險增加10%。此外,蹺二郎腿也會增加血栓風險。

  3、情緒波動

  情緒的強烈起伏往往容易突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兩小時,中風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風險則會增加5倍。

  中風徵兆有哪些?

  中風雖然可怕,但其實發生前是有徵兆的,因此學會識別這些預警徵兆十分重要。

  1、一過性黑蒙

  即突然出現眼前發黑,可伴有不明原因的嚴重頭痛。往往數秒鐘或數分鐘可恢復,沒有噁心、嘔吐、頭暈及意識障礙。

  2、口齒不清

  表現爲突然出現的舌頭僵硬,言語不清,或者突然不能理解別人的話,甚至不能說出家人或朋友的名字,此時一定要警惕中風的發生。

  3、哈欠連天

  卒中發生前,會有腦組織缺血缺氧的加重,當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哈欠反射。這多在中風發作前5~10天內,頻頻打哈欠者可達80%左右。要注意,這也是重要的報警信號。

  4、麻木或無力

  中風發生前,會發生身體一側的突然無力或麻木,導致行走困難、眩暈或平衡困難。

  如何預防中風?

  中風一旦發生,輕則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嚥障礙等,重則可直接導致死亡。 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到以下這幾點積極預防:

  1、良好的習慣

  日常因多食用蔬菜、水果、穀類、牛奶、魚等,少食動物油脂,堅持低鈉低糖飲食。

  吸菸會使中風風險增加 1~2 倍,還能增加心梗、癌症的發病風險,並且,吸菸不止傷害自己,還傷害身邊的人,因此積極戒菸,刻不容緩。

  2、控制體重

  肥胖和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都有密切關係。保持體重不超標,可以減少中風的風險。

  堅持每週3~4 次,每次持續約 40 分鐘的運動。

  3、控制“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可加重中風風險,所以要積極防控,積極治療。

  4、勞逸結合

  保證睡眠,保證飲食,保持情緒穩定。人在暴怒、極度緊張或喜悅時會導致血壓上升,很可能誘發“爆血管”。

  因此

  日常生活中

  要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並適當的運動

  不給中風可乘之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