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對詩是文人們的一大風流雅事,而在皇帝之間,也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詩句。上句是“未離海底千山墨,纔到中天萬國明”,出自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說起這位皇帝,人們就會想到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也就是黃袍加身,還有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事件,都讓這個宋朝的開國皇帝在歷史書上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他是通過發動政變得到皇位,但由於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又勤奮好學,成爲開國皇帝當之無愧。據說趙匡胤在一次和大臣們賞月的時候有感而發,說出了一句詩,也就是“未離海底千山墨,纔到中天萬國明”,但不知道是趙匡胤想不出下句,還是有其他原因,在當時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對得出他的下句。

  直到400年後,一位同樣身爲開國皇帝人對出來了,他就是被明朝史學家李贄評爲“千萬古一帝”的朱元璋,朱元璋大家都知道,雖然出生於貧困家庭,還當了一段時間的和尚,但其實人家肚子裏還是有些墨水的。在得知趙匡胤的這一句詩後,他斟酌了一番,便對出了下句,兩句詩連起來就是“未離海底千山墨,纔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此志成永志,百戰問鼎開太平。”

  可見朱元璋的文字功底還是很不錯的,從中我們也可以得知朱元璋對趙匡胤是比較欣賞的,因爲從朱元璋評價趙匡胤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