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不要什麼就來什麼。今天又看了一部國產片,《邪不壓正》。

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萬眾一心團結戰鬥不屈不撓,刺殺了萬惡的日本強盜和狗漢奸,取得了勝利。

《邪不壓正》是個新片子,背景是在抗日戰爭開始前的北平。講的是習武少年李天然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山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李天然僥倖從槍下逃脫,被美國醫生亨德勒救下。李天然傷愈後,赴美學醫多年,並同時接受特工訓練。1937年初,李天然受命回國,一心復仇。在神祕人物藍青峯的幫助下,終於達到目的。

整個影片就是個老一套的復仇故事。把這個故事放在抗日的背景下,又有了點大義凜然民族氣節和公報私仇的味道。李天然有仇,關巧紅有仇,朱潛龍有仇,互相見了面還皮笑肉不笑,暗地裡互相算計。各種仇恨糾結在一起,給影片增加了一些複雜曲折和不真實。照藍青峯的說法,是造了一個幾十年的局。這又是武林圈裡的老套路,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所不同的是,李天然練功的地點不是昆崙山而是紐約,報仇對象不僅是武林敗類還有日本浪人,格鬥的方式不僅是拳腳相加還有王八盒子。背景音樂不是「中華有神功」而是外國美聲。武俠小說中那種起碼的信義也沒了,明著是英雄獨闖虎穴,暗地裡還帶了一幫子弟兄,那邊是全副武裝的一車便衣警察,這邊是一輛接一輛的三輪車夫。都不是善茬。最後精明的警察局長還是輸在李天然藏在褲子裏的第三支槍上。讓觀眾充分領略了「兵者詭道也」的道理。

影片的臺詞和場景還是秉承了姜文的一貫風格,飄忽跳躍,不像人話中捎帶著黑色幽默。對話的口氣似乎是學侯寶林「三毛錢未免是太少一點了」。影片一開始師傅主持徒弟的婚禮就很有意思。後來聊到老蔣日記,也很有諷刺味道。再如藍青峯打醋,朱元璋大長臉等等。李天然裸奔比較無趣,但穿上了關巧紅精心製作的大褂後,裡面套一件日本褲子,更顯得滑稽。

影片的音樂一如《讓子彈飛》,很有特點也很有激情。看影片結尾的字幕,搞音樂的是浩浩蕩蕩兩撥人,一撥中國人,一撥外國人。平心而論,為了使影片達到最好效果,多花點心思多花點錢是值得的。單就音樂看,雖然不那麼接地氣,卻為影片的情節敘述增色不少。很喜歡。這裡聯想到幾十年前看過一個香港影片《馬陵道》,兩軍打仗時候的伴奏直接用了民樂合奏《送糧路上》,驢脣不對馬嘴,令人啞然失笑,一聽就知道是小成本電影。

影片的場景盡顯老北平的原貌,無際的四合院,青瓦磚牆,土的掉渣的前門火車站,遊走的駱駝,黃土漫地煙塵四起的馬路,30年代的天安門,內務府街,祿米倉。雖不中亦不遠矣。

影片由姜文導演。他原來是個演員,演過太監、賭徒、土匪和莊稼漢等等。演技十分了得。後來做了導演,導了幾部我喜歡看的電影和不喜歡看的電影。他導演的電影,被影評人稱為後現代主義或魔幻現實主義。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最喜歡的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常升起》。那情節、那音樂、那攝影,實在是很美。不喜歡的是《一步之遙》。不喜歡的原因肯定是因為我沒有看懂。

電影說到底是一門通俗藝術。是為了講一個故事引起觀眾的共鳴。笑過或哭過之後讓觀眾去思考。而這部電影感覺卻有點擰巴。來不及笑也來不及哭,甚至來不及激動。或許姜文是拍給自己看的,至多是拍給影視圈內的人看的。製造了許多梗,以便讓那些懂的人會心一笑。用足球場上的話說,那些瞭解影視圈故事的人都是「真球迷」,談起那些「梗」,如數家珍。更加佩服導演的功力。更加為這些「梗」所感染。例如史航飾演的潘公公(仔細看了,確實沒有鬍子)在裁縫鋪裏參加了蘇格蘭調情,還大談沒看過電影就可以寫影評,實在是高人一籌。可話說回來,觀眾中的絕大多數畢竟都是如我一樣的「偽球迷」或「非球迷」,編導試圖傳遞的情緒如果不為他們所理解,也就失去了意義。畢竟絕大多數的票房也指著這些「偽球迷」呢。

本人評分:6.5。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