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

終於正式通車!

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起初僅是對這座大橋有點小興趣,從地緣入手研究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過去的一年中,本著對大橋深沉的愛,米西幾成港珠澳大橋御用闢謠發言人(自封的)!

今天就來場闢謠專場發布會,集中將這些年港珠澳大橋的謠言各個擊破!

關於雙Y路線

問:傳聞香港政府為邊緣化深圳,藉助中央政府的力量,有意犧牲深圳的利益將 「雙Y」 路線變成「單Y」 路線,深圳不得不另求替代方案—深中通道來連接珠江西岸。

答:請先行閱讀

港珠澳大橋 | 前世今生路線之爭(上)

港珠澳大橋 | 前世今生路線之爭(下)

雙Y線路的地理條件先天不足

-穿過珠江口三大深水航道,分別通往廣州、深圳、香港三大全球前十港口,為了保證不影響繁忙的通航往來,需建海底隧道

-公路海底隧道對通風防排煙的要求更嚴格,長度有限,目前世界紀錄就是港珠澳大橋的海底沉管隧道:長6.7公里,海底部分5.9公里。

這是迄今為止最全的「世界最長 」隧道清單啦!

除了通往香港機場那段,其他三節海底隧道都太長難以建成,除非大量填海縮短內伶仃島至淇澳島、蛇口及爛角咀的距離。這種做法不僅成本高,還破壞環境,珠江口10%的高阻水率極易堆積泥沙形成衝擊平原,更是不容許在淇澳島和內伶仃島海域大規模填海,光環評階段就會否掉!

-當然強行建橋也不是不行,每座橋高都80米以上(為通行30萬噸油輪),在橋上開車連續幾個一上一下起伏,好比連坐幾個小型跳樓機。而且通航路線都被橋卡著,施工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及其精細地協調過往的船隻在繁忙的珠江口水域讓行,長達7、8年的施工周期很可能讓廣深港都丟掉全球前十港口的地位!

深圳要是真的非常非常想和珠海談戀愛,也是有出路的!

規劃中的深珠城際鐵路就是雙Y線路的鐵路簡化版,鐵路隧道不用考慮汽車尾氣等等,隧道長度極限遠大於公路隧道,技術可行性沒有問題。可深圳十三五規劃中對此也僅表示研究研究,新聞也很少報導,這可不是深圳的風格呀!為啥,不就是深珠城際和深中通道一樣作為省級項目,除廣東省財政撥款外,深圳得出大頭(深中通道的項目資本金深圳佔比高達36%)。而如果是雙Y線路,有香港的參與成為跨境通道,便和港珠澳大橋一樣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各自出資分攤成本嘛!珠海在港珠澳大橋這個項目中可是一分未出,主橋和珠海段工程都由廣東省財政和少量中央財政買單,這樣天大的便宜誰不想搭個順風車?因此即使心知肚明雙Y公路無法修建,深圳還是竭力爭取。

問:深中通道一直拖到16年底才開工,據說是香港擔心影響港珠澳大橋的流量和收益向中央反映暫緩建設?

答:想多了,深中通道得罪的是廣州老大哥,干香港毛線關係!

深中通道西橋東隧,中間的那座伶仃洋大橋就橫在廣州的南沙港面前,雖說伶仃洋大橋的高度已經滿足了通行軍艦和未來30萬噸油輪通航要求,可橋樑壽命可是100-120年啊,誰能確保未來不會有什麼技術革命?萬一橋樑高度不夠難道還炸橋?廣州人看著家門口這座橋真真如鯁在喉,極度不爽!

廣州更傾向也極力爭取伶仃洋大橋穿過的深水航道--伶仃西航道建海底隧道,可最終被環評(地震烈度VIII級)和成本給否了??!

路線改不了,就拖字訣~

不過已在「雙Y」路線失去先機的深圳,是絕不可能再放棄深中通道的~

2014年深圳聯(攛)合(掇)中山人大代表狂懟廣州!

「前期工作推進很慢,原因很多。到末期,我認為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廣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廣州,廣州不但不吹東風,還吹點冷風。

廣州作為老大哥,要有全局觀念,要有大哥的風範,不能僅僅從一市之利來反對,或者已經論證A 3方案是最佳方案的情況下,還提出其他的替代方案,更不要在裡面再做些其他工作,影響進程。」

最終廣州妥協,路線同意了,可還是得延期開工

因為。。。。

emmmmm

雖然自曝家短不太好,可還是要說,

基建狂魔在橋樑界獨孤求敗,建沉管隧道可是不折不扣的弱雞啊!

港珠澳大橋之前,國內所有沉管隧道加起來才三四公里,香港都比國內有經驗的多,這一上來就建6.7公里沉管隧道還是在經驗更加不足的外海,明顯技術儲備不夠哇,所以一開始想到找荷蘭公司買專利,結果人家獅子大開口要價15億,好氣哦,只有咬牙自主研發啰!當時全中國懂沉管隧道的專家技術團隊都跑來支援這個項目了,深中通道就是早開工也沒個趁手的專家主持大局是吧!

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比港珠澳大橋長(7.1公里),比港珠澳大橋寬(雙向8車道),沉管安放難度比港珠澳大橋高,島隧工程能隨便提前開工嗎?!

看時間表,

2016年12月29日深中通道開建西人工島,為首節沉管對接創造條件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全線貫通

2017年12月深中通道開工島隧工程

只有港珠澳大橋的最後一節沉管成功合龍隧道全線貫通,技術人員回歸才有譜開建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

問:哼,不管,就是香港的陰謀!

答:深圳!這是闢謠發布會,不是吐槽大會,請自行安撫你的小情緒!

關於成本

問:港珠澳大橋嚴重超支,是「大白象工程」,尤其香港花費了千億多最後成本無法收回!

答:好問題!首先這座橋到底花了多少錢?1269億人民幣!

這個數字是米西根據多方數據來源推算而來

其中,橋島隧主體工程、香港段接線和口岸工程的核算成本均由官方披露,數據來源可靠透明無爭議

香港政府關於港珠澳大橋主橋超支的公報

香港路政署官網--港珠澳大橋香港相關工程(附具體合約總價)

珠海、澳門段及大橋總成本則披露有限,多來自於項目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所透露出的數據,結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建設發展辦公室官網上披露的港珠澳大橋相關合約,最終成本存在一定小幅度誤差。

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橋總投資1269億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營運管理部副部長張鳴功告訴記者...整個項目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接線和三地口岸,總長約55公里,總投資約1269億元。

維基百科--珠澳人工島總投資133.5億

在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及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兩地對關口岸也設置在島上,投資達133.5億人民幣,設計中採用了砂、泥及土三種材料作為回填料。

珠海接線成本91.5億

據負責施工的項目部經理潘建立介紹,... 整段連接線13公里長就要花費91.5億。其中國家財政安排12.3億,廣東省財政安排29.2億,其餘50億通過銀行貸款解決,因此屬於政府還貸性路橋。

香港為整個項目花費605億(711億港幣),並後續承擔119.6億的銀行貸款,超支共130~150億港幣。

主橋部分超支99.5億人民幣,香港按比例承擔17.93億元及24.76億銀行貸款(共摺合50億港幣),超支原因參見

港珠澳大橋之績效評估--主橋篇

香港段工程一開始就因六旬老太太以環保不合格入稟高院被逼停開工一年,這一場攪局就導致80億港幣以上的超支,最終超支80~100億港幣。

然而在媒體的口誅筆伐下,成了香港持續為大橋撥款1200億以上,超級「大白象工程」,這又是怎麼回事?總結就是香港政府奇葩的項目範圍管理和渣公關是起因,反對派、香港媒體的推波助瀾是關鍵,深圳的羨慕嫉妒恨起了一點點小作用!

故事要從香港政府當初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說起了

港府非常作死地將港珠澳大橋和另外兩個項目(屯門至赤臘角連接路和屯門西繞道)一同作為香港連接工程打包申請,由此埋下禍度,之後接連不斷的爭議和謠言幾乎都是拜這個決定所賜!

三大項目打包作為一個項目申請預算,金額巨大,立法會和民眾第一反應就是貴!第二第三反應還是貴!好好的項目一開始就被渲染成「大白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被民眾買賬。媒體攻擊的撥款1200億以上當中近500億撥給了一個還未完工、一個還在研究階段的兩個項目,香港民眾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港珠澳大橋竣工遙遙無期,而港府在面對詰問也沒有過多辯解(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要填完~)

奇怪的是竟然無一人站出來指出這其中誤會,任由反對派和媒體煽風點火,大概是這座橋動了一些利益方的乳酪吧!大橋起初是和廣東省內很多高速公路一樣採用公開招標,即由私人財團(香港財團是曾經的絕對主力)出資興建,運營一定年限(預計50年)後轉交給政府的模式。這種模式在地方政府囊中羞澀之際可謂雪中送炭,不過缺點也很明顯:私人財團融資和興建成本高於政府投資,之後運營期間的高速公路過路費也貴得令人望而卻步,反而惡化車流量和投資回報率。粵港澳三地政府恰恰不差錢,便改為三地政府全資興建,較少的投資和更經濟的過路費,惠及大眾,不過也得罪了一些利益方,大亂子不敢捅,使點小壞還是可以做到的,香港貢獻了港珠澳大橋的絕大部分負面新聞,而真正偷懶的澳門卻幾乎沒啥事!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猜猜誰是拖後腿的懶羊羊?

最後,談談成本回收問題

港珠澳大橋的收費路段僅限29.6公里的主橋部分,包括22.9公里橋樑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含東西人工島),主橋成本已披露480.68億,三地政府按比例出資42%,銀行貸款佔比58%,這個金額還是比較容易回收回來的。

至於三地與主橋的連接線和口岸,都是免費路段。珠海和澳門段(轉包給珠海政府代工)一方面造價低,另一方面還承擔著市政交通改善功能(珠海接線不少路段是為了發展橫琴自貿區,打通與珠海市區的交通,澳門接線也同時是新城區A的城市道路及連接新城區A與澳門市區的連接路),因此不好將成本都算在港珠澳大橋上。儘管不收過路費,城市交通改善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已遠超建造成本。香港段就比較特殊了,一來香港接線和香港口岸人工島幾乎就是為了這座大橋專門建的,二來為創造就業僱用了高比例的本地建築工人,人工高企,香港段技術難度和工程量遠低於主橋,最終成本還高過主體工程。這麼高的成本還是免費路段怎麼回收?這也是為什麼港府堅持要和另兩個項目一起打包,屯門-赤臘角連接路是海底隧道,屯門西繞道是穿山隧道,統統要收額外過路費,香港口岸人工島也專門騰出一塊地作為屯門-赤臘角連接路的收費站,由此才可抵消高額成本。只是這兩個項目開工和竣工時間晚於港珠澳大橋,短期內非但沒能幫助香港段工程的成本回收,反而引起誤會隱形增加了港珠澳大橋的成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講得口乾舌燥,稍事休息,大家有其他的疑問可在文中留言,下節統一答覆!

相關文章:

港珠澳大橋 | 前世今生路線之爭(上)

港珠澳大橋 | 前世今生路線之爭(下)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猜猜誰是拖後腿的懶羊羊?

港珠澳大橋之績效評估--主橋篇

這是迄今為止最全的「世界最長 」隧道清單啦!

抗16級颱風設計的港珠澳大橋 PK 18級颱風「山竹」?

港珠澳大橋相關視頻 (一)

港珠澳大橋相關視頻(二)

END

轉載申請,請聯繫微信號:Missy_Zheng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