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品牌历史,挖掘科技背后故事,大家好,这里是每周日准时与大家见面的品牌故事,我是各位的老朋友游戏日报阿野。上一期我们讲述了「核弹狂魔」英伟达的故事,引发各位小伙伴广泛讨论,看来每一位游戏玩家都有用过一张英伟达的显卡。本期我们来了解一下作为英伟达和英特尔的老对手,一直活跃在PC硬体前沿,也被玩家们戏称「农企」的公司——AMD。

导读:

AMD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成立50年以来它一直都扮演著挑战者的角色,先是和英特尔在CPU市场相爱相杀了几十年,后来收购了ATI,又和英伟达展开显卡大战,可以说这家公司也包含了好几代电脑玩家的复杂感情,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近AMD的品牌故事。

初创之时:一家只想成为老二的公司

1969年5月1日,美国人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创办了AMD,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提供生产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精密构成模块,由于在技术上薄弱,也或许是当时的IBM太强大,桑德斯只希望AMD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第二供应商。 当然,作为第二供应商,优先要求当然就不是技术领先和创新能力,而是学习和模仿以及生产制造的能力。

(AMD创始人杰瑞·桑德斯)

公司成立之初,包括桑德斯仅仅只有8人,人员实在紧张,桑德斯一人就身兼总裁和普通推销员的重任,为了说服投资人,他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管创业的初期困难重重,但是桑德斯和他的小伙伴们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开拓精神以及极高的工作效率,所以很快,AMD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AM2501逻辑计数器诞生了。

(AM2501)

1974年,英特尔推出了8080处理器,取得市场的热烈反响,AMD在这个时候也看到了微电子处理器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决定投入研究微电子处理器并取得了成功,也成为了这个市场的第二供应商。

(英特尔8080处理器)

AMD迅速崛起让英特尔十分警觉,当英特尔推出8086处理器的时候,英特尔直接撕毁了当时和AMD的合作协议,让AMD一时间陷入了被动,好在后来IBM的出手相助,才让AMD渡过难关。

(英特尔8086处理器)

1984年,AMD的全年收入达到了11亿美元,不过在商业战场里,从来都没有所谓的规矩可言。1987年,英特尔再次单方面撕毁了AMD此前签订的5年技术交流协定。英特尔的出尔反尔算是彻底惹怒了桑德斯,并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官司足足打了五年,AMD最终获得胜利,不过AMD也十分可惜的错过了PC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高速发展:发展自己的技术,吊打英特尔

与英特尔彻底决裂之后,AMD果断加大了自己的研发投入。1991年3月,AMD推出了自己的AM386处理器,这也是AMD第一枚独立研发和生产的CPU,也标志著AMD和英特尔在CPU市场大战的开始。

(AM386处理器)

1996年,AMD收购了NexGen半导体公司,并于第二年推出了AMD-K6处理器,它号称是AMD有史以来最好也是最具战略性的一款产品,良好的性能、便宜的价格和广泛的兼容性,把当时英特尔的奔腾II打得抬不起头来,从而也占领了大片市场。

(AMD-K6处理器)

由于市场的强烈反响,AMD乘胜追击发布了AMD-K6-2,这也让奔腾II成为了英特尔历史上最短命的一款产品,同等价格比性能,同等性能比价格,也成为了AMD在市场上的制胜法宝。

1999年,AMD发布了它的全新产品—K7,代号「速龙(Athlon)」,这也是AMD历史上第一次性能超过了英特尔的产品。也是这一年,AMD彻底改变了CPU的市场格局。

(AMD速龙)

2000年,AMD推出了1GHz的速龙CPU,也是世界上第一款1GHz主频的CPU,同时期的英特尔不得不仓促的把还不稳定的奔腾III率先发布出来应战,结果因为质量问题还造成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那一年,AMD也以1055项专利在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12,可以说在那个年代,AMD是把英特尔按在地上打。

(AMD速龙)

2002年4月AMD创始人桑德斯宣布退休,在这第二年AMD发布了全球首款64位个人电脑CPU—速龙64,依靠著向下兼容32位程序的设定,让速龙64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随后,AMD拿出了K8产品,让AMD第一次进入了利润丰厚的伺服器晶元市场。在2003年到2006年,AMD奇迹般地拿下了22%的伺服器晶元市场。

物极必反:收购ATI成了衰退的开始

此时的AMD一时间风光无限,不管是在桌面、伺服器还有移动端这三大市场上都独领风骚,把英特尔挤得喘不过气来。可能是看到未来显卡市场的蓬勃发展,AMD在2006年花费了54亿重金收购了显卡双雄之一的——ATI,这也让AMD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有能力研发生产CPU和显卡的厂商,不过这也成为了AMD衰弱的开始。

因为与英伟达和英特尔的双线作战,造成了资金链的紧张,从而也造成了AMD研发不力,市场节节败退。2008年为了保证公司的经营,AMD被迫卖掉了自己的晶圆厂,让AMD从此再也没有了晶圆生产能力,成为了一个单纯的晶元设计公司,让其在各个领域都落后于老对手英特尔。

2014年,AMD推出了第一款ARM架构处理器皓龙(Opteron)A1100,主打伺服器市场,不过可惜的是,这款处理器并没有在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响,也没有打破英特尔在伺服器市场的垄断,AMD在伺服器市场的份额跌倒了1%。伺服器CPU市场没有起色,显卡业务上在和英伟达的竞争中也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市值由最高时期的750亿美元跌落到了30亿美元以下,连英特尔的一个零头都不到了,这个时候的AMD可以说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AMD皓龙)

复兴之路:她成了AMD复兴的关键人物

也是在2014年,AMD原COO苏姿丰(Dr. Lisa Su)博士接任了CEO,这位曾经在IBM、飞思卡尔、德州仪器担任过技术顾问的女性CEO在上任之初可以说是压力巨大,在此之前的AMD被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短短几年时间,AMD连续更换了四任CEO都没有挽救AMD的颓势,苏姿丰可以说在接手AMD的时候简直就是个「烂摊子」。

(AMD现任CEO苏姿丰)

作为技术工程师出身的苏姿丰上任开始对AMD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展现了他自己的商业天分。首先他确立了以精心打磨产品、加强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简化公司内部运营的三大目标。并且苏姿丰还亲自来到公司一线和员工交流,对公司有卓越贡献者,给予丰厚的奖励,可以看出苏姿丰对于人才的重视。

除了公司内部,苏姿丰还亲自与各个合作伙伴厂商进行沟通,加强技术合作和研发。可以说,后来AMD利用重要合作伙伴台积电的7nm制程技术,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对英特尔的漂亮反杀。

2016年底,知名媒体曝光了AMD全新CPU锐龙(Ryzen)的跑分资料,震惊了全世界,因为在此之前,大多人都认为AMD高管谈到的新一代Zen架构的性能会提高40%以上的说法是在吹牛。

(AMD锐龙)

但是2017年2月,AMD发布了它的全新CPU产品锐龙系列,锐龙系列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同级别对手,而价格却只有同级别对手的一半,这也让全世界消费者感叹,那个曾经的技术控AMD又回来了。而对AMD进行大改革,重新打造晶元产品并带领AMD走向复苏的苏姿丰,也被粉丝们亲切称为「苏妈」。

(AMD锐龙处理器)

并且AMD也积极与索尼和微软进行深度合作,因为早年收购ATI积累下来的图形显示技术以及自己本身在CPU上的造诣,本世代的PS4和XBOX ONE游戏机都是采用了定制版的AMD APU处理器。

(索尼PS4)

在锐龙系列发布没多久,AMD也乘胜追击发布了伺服器晶元那不勒斯(Naples),主打云计算处理性能。确实,现在云计算伺服器市场的火热或许能给AMD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一系列的全新产品发布,仿佛就像AMD在向全世界宣示,要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

结语:

AMD的发展过程中,尽管经历了屡屡失败,但是它从未放弃,总是能再一次站起来对这个世界上最成功,也最有竞争力的公司英特尔发起冲锋。

不管最后结局如何,AMD都是PC硬体史上的英雄,也正是AMD的坚持,成功的打破了英特尔的一家独大,拉低了整个处理器市场的价格,让PC电脑真正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而现在AMD足以让全世界的A粉们高呼一声:AMD YES!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