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韓國駐華大使館網站,據英文版譯出。本文絕不代表譯者認同韓國政府的歷史觀,譯者對本文的看法請看題圖↑↑】

關於東北工程

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簡稱「東北工程」,是一項由中國社科院(CASS)下屬的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組織的研究項目,從2002年起至2007年。該項目無視史實,錯誤地聲稱高句麗

歷史是中國歷史,將其描述為「古代中國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權」。

在2004年8月中韓副外長在歷史問題上達成口頭協議【注1】後,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韓國修正上述歷史表述的要求。

不過,一些地方政府對於高句麗歷史的錯誤表述依然沒有改正。同樣的,在中央政府級別也出現了新的歪曲歷史的情況。作為回應,韓國政府繼續要求糾正這些錯誤的解釋。

韓國政府在高句麗歷史問題上的立場

韓國政府認為高句麗歷史問題關乎民族認同,因此將其置於最高優先順序。因此,韓國政府對於歪曲高句麗歷史的行為做出了堅決的回應,並且依據2004年的口頭協議,要求改正這些歪曲歷史的行為。

儘管如此,韓國政府相信,歷史問題不應該損害韓國同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關係。所以韓國政府的立場也是通過積極尋求在學術領域同中國的交流,增進歷史領域的互相了解。

因此,當朴槿惠

總統在2013年6月對華進行國事訪問時,中韓兩國在聯合聲明【注2】中都鼓勵歷史研究方面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再次強調,韓國政府會堅決回應中國今後歪曲韓國歷史的任何企圖。同時,基於2013年6月的峰會聲明,雙方將尋求加強中韓在歷史領域的合作,以促進兩國面向未來的關係。

【注1】2003年6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署名邊眾的文章《試論高句麗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主張「高句麗是我國東北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從「邊眾」這個署名看,似乎是中國學界對韓方主張的一次反彈),引起韓方強烈不滿。2004年8月24日,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與時任韓國外交通商部次官崔英鎮就中韓歷史問題展開談判,雙方達成五點共識:

一、高句麗史問題成為兩國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中方對此予以重視。

二、為了防止因歷史問題影響韓中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雙方將做出努力,並根據一九九二年八月的《韓中建交聯合聲明》及一九九三年七月兩國層峰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為發展全面的合作、夥伴關係而努力。 三、雙方達成共識,將在韓中合作關係的框架下,尋求公正解決高句麗史問題的方案,採取必要的舉措,為防止高句麗史演變成政治問題做出努力。

四、中方就韓方從中央和地方政府角度關注高句麗史相關記述表示理解,並採取必要的舉措,防止問題複雜化。

五、雙方將為儘快舉行學術交流而努力,並使之有助於增進兩國間的學術交流和兩國國民的理解。

韓方認為這是中方同意不再進行所謂「扭曲高句麗史的行為」,但中方認為此舉並不影響中國一貫以來的歷史觀。

【注2】2013年6月27-30日,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雙方聯合發表了《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其中指出:

促進兩國國民間多種形式交流,積極推進加強兩國人文紐帶活動。為此,積極推進兩國學術、青少年、地方、傳統藝術等多種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兩國公共外交領域的合作和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由此,增進兩國國民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夯實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為加強人文紐帶,成立「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作為政府間協調機構。委員會每年定期舉行會議,確定有關交流合作項目,並指導其落實。加強教育、旅遊、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的多種交流,同時將合作把以上領域交流合作擴大至國際舞台。

在《充實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行動計劃》中,雙方同意:

增進歷史研究方面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努力為兩國關係發展作出貢獻。與此相關,雙方決定,鼓勵兩國學術界在史料發掘、查閱和研究等方面開展相互交流與合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