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思索的回答就是:綠茶製作工藝相對簡易,產地多,四大茶葉產區都能出產綠茶。(當然茶葉喜好因人而異,好綠茶的朋友們勿噴)明朝之前,我國只有一種茶就是綠茶。製作工藝獲得實質性創新後才有的紅茶、烏龍茶,當然也正因為紅茶的出現讓我國茶葉在當時名震全球。

宋朝時期福建就是著名的朝廷貢茶產區,「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當時做的就是綠茶。茶葉原則上是要看產地的,「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一個道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出好茶的。這兩年北方一些之前不產茶的地方,產出來的茶葉能買到上千一斤,只能說這是市場所決定的。

此圖為武夷岩茶水仙新葉


我國綠、白、紅、黃、黑、青(烏龍茶)六大茶類,是按製作工藝分的。同樣一棵茶樹的新葉,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製成六大茶類的任意一種。比如把正山小種的茶青做成烏龍茶也很好喝。大多數茶葉的工藝都是通過工藝元素及環節的精準定位,使之合乎茶葉生化演變規律,當然也有少數茶類的一些工藝做法現在看來是值得商榷的。

通過紅茶、綠茶製作工藝的研究發現,製作工藝環節的位置前後不同產出的茶葉也不同,而且對製作出來的茶葉類型特徵起決定性作用。比如。將「炒青」作為開頭製作工序,制出來的茶就是綠茶;再如「萎凋」之後「炒青」之前,加入「揉捻」做出來的茶,就是紅茶。因為發酵從「揉捻」開始,揉捻使茶葉細胞破碎,內含物更容易發酵。烏龍茶把「做青」發在「萎凋」和「炒青」之間,做出來的茶「綠葉紅鑲邊」,香高味純,兼顧綠茶之芬芳,紅茶之甘醇,就形成了烏龍茶(青茶)。

上圖左側為太平猴魁,右側為武夷岩茶


這裡說下閩南烏龍(鐵觀音等)和閩北烏龍(武夷岩茶)的區別,簡單說鐵觀音發酵輕,岩茶發酵重;鐵觀音香氣清香,岩茶普遍香氣高昂;鐵觀音湯色偏綠,岩茶湯色偏紅;(岩茶要是湯色偏綠就說明萎凋、做青沒有做好);口感因人而異。

上圖左側為一款鐵觀音,左側為武夷岩茶


這兩年鐵觀音「綠茶化」嚴重,發酵較比過去更低,加上鐵觀音這會「做青」多為「空調做青」,使得現在鐵觀音市場表現略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