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A、 故乡的春天悄悄苏醒


故乡的春天,从清晨的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唱声中醒来;

故乡的春天,从清晨田野里春耕生产的拖拉机那巨大的轰鸣声中渐渐惊醒;

故乡的春天,从清晨池塘边女人们此起彼落的棒槌声中缓缓苏醒。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阳光下,最显眼的要数池塘边那一簇簇迎春花儿格外耀眼,随风起舞倒映在池塘里,惟妙惟肖!三三两两的鸭子漂游在池塘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洗衣铺旁女人的欢笑声夹杂着邦邦的棒槌声,给乡村人家增添几分喧闹和人气。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菜园里的油菜花儿黄了,池塘四周的杨柳绿了,人家屋前屋后的杏花、桃花、玉兰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故乡的春,正悄悄拉开帷幕。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故乡的花儿繁多,开的也很纯粹,我也曾悄悄的兴奋很久。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只是那些看上去很光鲜灿烂的花儿,大多是一些在城市和乡村很寻常可见的花朵,所以久而久之,大约因为审美疲劳的原因,对这些外表艳丽的花儿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淡淡的漠视。

❖ 蒲公英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B、蒲公英的精神让我警醒

一、偶遇蒲公英

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对故乡这些司空见惯的花朵渐渐有一种排斥和疏远的感觉。在很多人的眼里,蒲公英不过是一种平凡的小野花,有啥出奇或精彩的呢?

也是最近在故乡,我无意中发现,蒲公英原来居然是一种特喜欢阳光的花朵,接连几天阴天没看到蒲公英,我还以为它已经夭折,不再重新开放。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那是一个早春的上午,我发现家门口池塘边的水泥路旁一堆堆、一簇簇金色的小伞一样的花儿,在太阳光底下煞是好看,忍不住问一个姐姐,怎么这些小花儿有点像菊花?这个季节不应该有菊花啊!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谁知道,这个姐姐居然告诉我,那是蒲公英啊!

我当时就有点一愣,这就是我们少年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蒲公英吗?我居然把童年时候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小花儿都彻底忘得一干二净,真的不可思议。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回想从前,上学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同伴不是抓蜜蜂吃蜜,就是捕鱼捉虾,要么就是大家伙漫山遍野挖野菜、采摘映山红、手捧蒲公英吹啊吹--------那一幕幕童年的趣事如今就像电影里的情节忽明忽暗在眼前闪烁不停------,只是时光不可能再回首!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二、蒲公英的传说

关于蒲公英的名字,坊间世代相传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女孩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这件事被她母亲知道了。

在封建社会,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后来,姑娘将这种花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姓蒲的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三、蒲公英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蒲公英这种花朵,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在儿时。离开故乡这么多年,很少有机会真正看到蒲公英这种花朵。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其实,年少的时候,我们喜欢蒲公英,并不只是因为蒲公英是一种难得的食材和药材,只是莫名的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花。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同人家院子里、菜地里,以及人家屋前屋后的那些桃红柳绿的花朵不一样的相比较,蒲公英这样平凡的花儿,其实并没有人去刻意的去呵护,也没有人专门去浇水、施肥,或者精心培育。但是,这些野花儿独立自强的精神,就像那些没有父母亲人的野孩子一样,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活着,着实让人敬佩。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小野花,它们不惧风雨的侵蚀,不惧冰雪的恫吓,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着,哪怕是一粒普通不为人知的种子,悄悄遗落在小路边或者山坡荒芜的角落,但是,它们从不自怨自艾,从不放弃自己或者依赖别的生命而活着,它们从来都是靠自己的力量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默默坚守,悄悄成长。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静静凝视着眼前这一朵朵、一簇簇含着露珠次第开放的蒲公英,它们似乎在悄悄催醒我沉睡已久的思绪。就是这样寻常可见的野花,它们的生命力却出奇的强大,禁不住让人在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怜惜和敬佩。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C、年少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人们常说,闹里挣钱,静处安身。

故乡的小村,地处大别山区的万佛湖景区附近几公里,因为远离都市的喧嚣,这里的春天,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80岁—90多岁的老人在这里更是寻常可见,的确是个宜居的风水宝地。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矛盾纠结,如果是在故乡偶尔小住一段时间,的确很惬意,甚至不舍离开。可是,如果真的在这里待上一年半载,常常会耐不住寂寞。

地球人都知道,如今的中国,为了生活,年轻力壮的人,无论男人女人,大家纷纷背井离乡,离开了熟悉的家园,去远方的城市打工谋生。村子里剩下的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或者空巢老人,我常常纠结自己是否就这样长期守在故乡而矛盾。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虽然人在故乡,我的思绪却常常停留在昨天和远方。

回到故乡还不到一年时光,我有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沉醉于乡村生活的安逸与宁静,有时候甚至觉得乡村生活大单调乏味,让人有点压抑喘不过气的感觉。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年少时候喜欢蒲公英,只是无心的喜欢,并不懂蒲公英的精神和实际价值。

少年不懂蒲公英,待到懂时已中年!


人到中年时,再见蒲公英,虽然被蒲公英坚强倔强的生命力彻底震撼,只是已经人到中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才如梦初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