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澎湃的五花卤肉、酸菜、花生粉和香菜,被夹在蛤蜊形状的蓬松蒸包中间,这是台湾传统街头小吃「刈包」。

(资料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报导,除了台湾料理的吃货之外,以前很少有人品尝过这道佳肴,不过几年前情况丕变。自从2009年在纽约街头出现后,各地现在都有刈包店冒出。

美国厨师大卫.张(David Chang)2004年将刈包放进他的Momofuku连锁餐厅菜单前,刈包在亚洲以外地区鲜为人知。

直到台湾移民之子「刈包小子」黄颐铭2009年在纽约市开Baohaus餐厅,刈包在美国的地位就此确立。

从此以后,刈包蔚为一股饮食风潮,在世界各地打响名号,尽管外国人有时候会把台式刈包和日式刈包搞混。

刈包最新的成功典范发生在英国伦敦。

伦敦刈包店Bao共同创办人钟承达告诉CNN:「当我们开始在伦敦开店时,大家要不把台式刈包与日式刈包搞混,要不以为是大卫.张的刈包。」钟承达、张尔宬和钟慧婷2014年在伦敦创业开店。

起初开在伦敦一处街头小吃市集、只有6个座位的Bao,如今在伦敦拥有4家装潢时尚的分店,每家店外通常都有排队人龙。

钟承达说:「当时甚至存在台式刈包与日式刈包的争论。但现在没有人记得这些,大家都只说包!」

钟承达表示,刈包受欢迎的部分原因跟它带有兴旺意涵的文化连结有关,因为它外型活脱是个白色小钱包。

他说:「对台湾人来说,我想它可能不是市场里的超级巨星,因为大家通常会争相购买盐酥鸡或是蚵仔煎。但它绝对有惦惦吃三碗公的魔力,以致拿它当午餐、放学后点心或是宵夜,通通都可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