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钱都存在银行,存起来就会产生利息,要么活期,要么定期。除非是现金钱都会有利息。但是这些多出的利息是从哪里来的呢?

假设社会总货币10000元,平均年化收益率是3%,所有人都不持有现金,那么一年后产生利息300块,但是社会总货币还是10000元,那这300元是从哪里来呢?央行增发300元货币?


你这个问题很小白,所以专业人士可能笑笑就走了。同样的小白则可能胡乱说一通从书上看来而自己也未必理解的话。因为我曾经也是个小白,所以带著这样的同理心回答你。将你的问题分两部分来回答:

1 利息从哪里来?

如果粗暴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应该是:利息来自银行放贷获利的一部分。如果要说透彻些,则需要从银行的商业模式说起。你把银行理解为一个商人,他只干两件事:吸存和放贷。吸存就是吸收储户的存款,就是你把钱存到他那里,无论是定期或不定期,在你今后取回本金的同时,他会额外给你部分利息。这是你所看到的一面,另一面是,他悄悄地把所有储户存到他那里的钱,实际上拿出了一部分贷款出去。而贷款者在今后还款时,除了归还本金外,也会额外给他利息。而一般贷款者给他的利息高于他付给你的利息,所以他除了给你利息之外,自己也从中赚了一笔。因此,赚存贷款之间的差价就是银行最根本的商业模式。举例来说,你存款利率是3%,他必然会高于3%的水平将这笔钱贷出去(假设10%),而一个房地产商急需用钱,而行情好的时候,挣30%的利润也是小意思。所以,房地产商(贷款者)、银行和你(存款者)三方都是有利可图的。

2 你那个例子的不妥之处

你例子中的不妥之处在于将所有货币都假设为存款。如果市场上所有货币都是静止的,即不存在「存款到银行-银行放贷-贷款归还本金和利息到银行-银行归还本利给储户」这么一个循环的话,那这些钱的确不会产生价值,当然也无利息可言。然而,正是因为钱是流动的,尤其是给了贷款者之后,钱是变为资本在获利的,所以才有了利息的来源。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执著的相信钱是印出来的。现在的货币形式早就不是金本位,而是信用货币。货币的面值本身没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是货币背后的社会生产力。换句话说,多出300块钱利息,没有必要让印钞厂开工印出3张百元大钞。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显现,这300元背后是让度10000元使用权所产生的价值,如果假设中经济体是活著的,名义上增发这300元会维持货币原购买力,否则每一元背后对应的社会价值是增加的。


如果货币总量不变,这300块就会以欠账的形式存在,时间久了就成为坏账,因为不可能还完。


从本质上,非常简单的回答就是,利息来源于人类的智慧。所以当一个地区或国家出现重大科技突破的时候,利息会暴涨。


一直困惑中。

这个3% 是因为一直有货币扩张? 新的还旧的。这样一个模式下,所以能一直循环。


楼下的回复都有点傻。我也思考过 , 反正网上没看到答案,可能真的是印钞出来的。

比如全社会总货币10000元,然后通胀起来了,央行加息抑制通胀。

导致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1. 通胀本来就是货币多了,加息加出来的货币使得整个经济体货币更多了。
  2. 比如发达国家的利率接近于0,咱的利率通过加息不断增加。不断增大的利差和利差增大的预期会使得大量的套利快钱流入,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进来,导致外汇占款增加,投放本币。这又增大了本国的货币量。导致了通胀进一步加深。

所以啊, 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想通了可以来教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