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西瓜可消暑解暑,还能利尿解毒。但有些养生观念却认为,立秋后不能吃西瓜。对此,专家表示「不完全对」,初秋还能吃西瓜,只是中秋过后要少吃。

6岁的金金特别爱吃西瓜,放暑假在家,每天都要吃个8斤的大西瓜。本月7日立秋后,奶奶就不让她吃西瓜了,认为伤身。金金委屈得哭,妈妈为此和奶奶闹了矛盾。

湖北省中医院亚健康调理门诊主任医师徐文华表示,立秋后不吃西瓜的说法并不确切。西瓜是应季水果,含有大量水分和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可用来补充营养、改善脱水。还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缓解水肿等,在炎热的夏天是必备食品。

「但有些人在立秋后确实要少吃西瓜。立秋后天气寒凉,虚胖、手脚冰凉的人大多脾胃虚寒,易因外界环境、食物的刺激,令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西瓜就属寒凉之物,所以老人、小孩及脾胃虚寒的人,立秋后应少吃。」徐文华介绍,立秋后能不能西瓜,不在于时节,而在于吃西瓜人的体质,若脾胃强盛的人,完全没问题。

从气候上看,初秋的中午温度还很高,吃西瓜可以消暑,但要控制量;中秋过后最好少吃西瓜这类寒凉食物。


炎炎夏日,吃著西瓜真爽,可是很多人说立秋后不能任性吃西瓜了,这是为什么那?

在很多地方的立秋节气上,还有著「啃秋」的习俗,不少地方至今还保留著这一传统。 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著啃,就是啃秋了,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中医说,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立秋后,气候逐渐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贪吃凉西瓜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后,就不能再像夏季那样任性的吃西瓜了。

当然,这是我国历史上留下的宝贵的经验,也是养生之道,但是,随著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身体抵抗能力大大的增加了,东北人夏天吃冰棍,冬天也吃,尤其是反季节水果的发展,很多人不管那个季节都吃西瓜 ,也没有什么事情,身体也正常 ,但你身体娇弱的话就要谨慎了,如果你年龄大了也要注意 ,养生的也要注意了,老祖宗留下的经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著传著就变成了西瓜。

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西瓜是属于寒性的水果)。

脾胃功能较弱、虚寒性体质的人不能吃。因为体弱者容易因外界环境、食物的刺激,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西瓜又属寒性水果,过分的寒凉刺激会减弱正常的胃蠕动,影响胃功能。对于脾胃功能强盛、体质偏热的人来说,还是可以继续吃西瓜,但要注意量,不可以过度。从夏季到秋季的这个季节变化过程中,人体本来免疫力就差,再加上一些寒性食物,比如说西瓜的刺激,更容易加重肠胃负担,让人产生胃病。所以西瓜再好吃,到秋天后大家也要控制自己的食欲,可以多吃一些秋梨、桃子、猕猴桃等水果,这些水果也非常好吃。

立秋后能不能吃西瓜也是因人而异。脾胃功能较弱、虚寒性体质的人不能吃。

因为体弱者容易因外界环境、食物的刺激,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西瓜又属寒性水果,过分的寒凉刺激会减弱正常的胃蠕动,影响胃功能。

对于脾胃功能强盛、体质偏热的人来说,还是可以继续吃西瓜,但要注意量,不可以过度。

农地圈问答团队:董金平


长夏,意即从夏天生长出来。夏为火,火生土,故长夏属土。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

长夏(zhǎng xià)指夏季最后一个月份,按照太阳高度计算,即7月7日至8月6日。

长夏季节就是夏末初秋,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分别与肝、心、脾、肺肾对应,脾属土,而五行与季节的对应关系为春、夏、长夏、秋、冬。土和长夏对应因此长夏季节是补脾的最好时间。从五味来看,甘也就是甜味对应我们的脾,适量吃些西瓜的甜味正好在炎热的夏季来补补我们的脾胃。

下面来了解西西瓜的营养价值:

古人给西瓜取了一个美称: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医名方,是治疗热病的。西瓜的功效就相当于一剂温和的白虎汤。在酷热的夏天,人们感觉全身发热,出汗多,口干舌燥,这时候吃上一块情况的西瓜,就好比救急的良药,顿时就舒服了。

一个西瓜包含了绿、红、白、黑四种颜色。外层瓜皮绿,里层瓜肉红,瓜子黑,瓜子仁白。颜色不同,功效也有区别。瓜皮、瓜肉性寒,瓜子性温。

西瓜外层的青皮是一位中药,叫做西瓜翠衣,有清热止咳的作用,可以晒干泡茶喝,能去心火。里层的白皮可以当菜吃,有利于消水肿的作用。

西瓜子可以去心肺积水。黑色的外壳能止血,白色的瓜子仁能化痰。

西瓜子还有一个作用,可以预防吃西瓜后肠胃不适。肠胃寒湿重的人吃西瓜会出现胸闷胃胀、嗳气的现象。准备一盘干的西瓜子一起吃,就没有事了。

西瓜的肉可以凉血,祛除上、中、下三焦的热,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清膀胱火。它能把心火往下饮,通过小便排出去。

西瓜清火,是很寒的,吃多了会加重脾胃的寒湿,引起腹泻,所以病后T恤的人和产妇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要吃。立秋之后我们还是少吃或者尽量不吃西瓜比较好。

那问题来了,立秋之我们应该怎么吃才健康呢?

长夏之后就是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著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秋吃酸,护肝胆,秋天保养的重点是润肺阴。保肝胆,秋天气候干燥,要润肺滋阴,避免产生呼吸道的问题。肺与大肠是一个系统,肺滋润了,肠道才能畅通。肺管皮肤,要想皮肤在秋冬保持水分,就要先润肺。秋天是最适合吃水果的季节,大多数树木都是在秋天结果实,而且秋天成熟的果实和种子往往都带著酸味和涩味。这些应季的果实正适合秋天用来调养肝胆。酸味入肝胆,能促进肝血和胆汁的生成。酸味入肝,能补肝血,平息肝火;酸味入胆,能促进胆汁分泌,可以解油腻,降血脂。酸味有收敛的作用,能帮助人体储存营养,保护精气不外泄,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立秋之后否能吃西瓜,决定因素不在时节,而在于吃西瓜的人的体质。特殊人群吃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若脾胃强盛之人,还是可以继续享受西瓜的香甜美味。

立秋之后不吃西瓜这一说法其实并不确切。一般来讲,不提倡吃反季水果,但西瓜现在正是应季水果,还是可以吃的。吃西瓜有很多好处,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可用来补充营养、改善脱水。还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缓解水肿等。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立秋之后吃西瓜。立秋之后,天气寒凉,体弱者容易因外界环境、食物的刺激,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西瓜也属寒凉之物,过分的寒凉刺激会减弱正常的胃蠕动,影响胃功能。


初秋开始少吃西瓜,处暑过后就不要吃了,应该要防『秋瓜坏肚』,西瓜等凉性瓜果还是少吃为好,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秋季本来就是腹泻高发季节,如果此时再大量食用西瓜等寒性瓜果,就很容易拉肚子。夏天人体气血损耗,处暑过后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排泄能力也会下降,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明显增多,如不加注意,容易发生腹泻。


为什么不能吃,只是不太好吃了,过了季节了!所谓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