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賢及仁人志士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希望來改造社會,致使國家富強,他們共同的宏偉藍圖是實現人人平等,有衣穿,有飯喫的大同世界。

由於政治理念的不同和具體操作的偏差,往往一個政治集團的行為會損害另一方的利益,結果導致雙方慘烈的鬥爭,失敗的一方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引起士農工商各階層人士的強烈憤慨,他們紛紛上書朝廷,要求維新變法,富國強兵。康有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

康有為屬於資產階級改良派,他從教育上,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提出改革。百日維新主要內容有:

一,廢除八股文。二,廢淫祠,辦學堂。三,開設報館。四,獎勵農工商。五,修鐵路,開礦山。六,撤併政府機構。七,改革財政。八,改革軍制。九,安置旗民生計。十,宣講新政。

康有為的改革起初還是很謹慎的,忌於頑固派勢力的強大,他並沒有直接效法西方,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他建議光緒皇帝,勿去舊衙門,惟增新衙門,勿革舊大臣,惟進新小臣。但是改革途中的矛盾還是顯現出來。

有關國計民生的改革方案,保守派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政治改革,已經觸動了一批舊官僚的利益,新進小臣和守舊大臣的矛盾已不可調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衝突也無可避免,一場腥風血雨的鬥爭正在醞釀之中。

光緒皇帝要求開懋勤殿,設制度局被慈禧太后嚴厲的拒絕後,由感困難叢叢,便下密沼,詢問四章京應當如何應對。這時的康有為便決定挺而走險,企圖包圍頤和園活捉西太后,將頑固派一網打盡,於是派譚嗣同去遊說袁世凱。

老辣的西太后早在掌控之中,缺乏政治經驗的維新派決非她的對手,宏偉的治國藍圖化為一腔碧血,康有為亡命國外,留下六君子命喪菜市口,其中包括自己的親弟弟。大同世界實在太遙遠了,西方極樂世界轉瞬即到。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


經濟上主張振興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政治上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開國會,設議院,興民權;文化上主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辦新式學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