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又一場毫無懸唸的蘋果發佈會,這一次庫克果不其然的祭出了流媒體大招。

流媒體視頻和新聞訂閱服務,庫克這一波強推的關鍵在哪?

庫克憑什麼“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一切歸於流媒體

關鍵在於打法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ALL IN”。

蘋果的新聞應用升級爲“Apple News+”,這個早就劇透了。

其內容包括了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這類大媒體,也沒什麼懸念。

至於可以跨平臺的Apple Arcade遊戲訂閱服務,不再專屬於電視的Apple TV(現在成了應用,還是流媒體服務,覆蓋更多),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庫克憑什麼“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蘋果乾嘛說“不追蹤”

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有一個,蘋果承諾:“我們保護隱私,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是不是好雞肋的說法,是不是應該是你不說都該如此去做。

如果這麼認爲,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恰恰是蘋果要達到的,也是這一步蘋果發佈的關鍵所在,也是蘋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崛起之初的核心密碼——編輯推薦。

庫克憑什麼“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流媒體已經達到峯值

流媒體的打法,大多是一個路數:追蹤用戶的閱讀習慣,然後根據“歷史記錄”,用算法的方式,推薦信息給用戶。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用戶“所見即所得”:平時喜歡看什麼,就來什麼。

日常好讀金庸,每天各種金庸小說趣談包圍你,N個六神磊磊輪番伺候。

平日愛看數碼,蘋果家發生什麼,庫克最近又做錯什麼,華爲近來勢頭多好,小米雷軍到底輸給董明珠啥了,打開首頁就會看到。

久而久之,你的閱讀習慣就會變成你的個性化信息推薦。算法之下,每一條信息的閱讀與轉換都可能達到峯值。

對於用戶來說,不費力氣看到自己喜歡的,是好事。

對於平臺來說,信息的最大利用,則可以換算成廣告營收。至於怎麼變廣告,套路很多,不一一說了。

庫克憑什麼“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信息繭房與坐井觀天

然後,就是最大的壞處了:信息繭房被你和平臺建成,當你想要看一些不一樣的內容時,往往很難。

今天想看下古龍,滿屏都是金庸評傳,只能去搜索,還不一定搜索到合適的,果斷放棄。

不想看蒂姆·蘋果了,想要關注下大劉的最新消息,可人家平臺遲遲不會推薦,結果你還以爲,最近大劉就沒動靜。

人都是懶惰的,信息繭房形成後,自己所見即所得的,往往會以爲是全部,結果就坐井觀天了。

信息也是懶惰的,揣測算法的路數,然後給自己的標題、內容貼上足夠算法喜歡和推薦的標籤。結果呢,算法喜歡的機油,未必是用戶喜歡的黃油。

何況,根據算法而出來的內容,或者刻意迎合用戶心理而來的信息,往往只是洗出來的稿、很水的文。

做信息流和算法推薦的內容分發平臺也早早認識到了這一點,大力扶持原創和重點推文、推好內容的招式也已經放出,但畢竟算法優先的大格局下,很難逆轉。

庫克憑什麼“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複製應用商店的成功

很多人說,此次蘋果服軟了(發佈應用),不再硬(發佈硬件)。

但實際上,蘋果一直都是,而且賴以成功的就是一個內容服務商的角色。

沒別的,應用商店的成功,才真正讓蘋果實現了成功。

庫克要做的就是重複當年應用商店的成功招式——編輯推薦。

“每週有5億人訪問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庫克在發佈會上的這個信息,並非無的放矢,他在得意洋洋。

商店裏的應用,除了排行榜以外,還有另一個機制——編輯推薦,在不同的地區推薦的也各不相同。

更關鍵的是,編輯推薦永遠是在醒目位置,比排行榜更加醒目,而這其實就是一個蘋果負責編輯的、日常更新的應用新聞簡報。

現在,蘋果只是把這個內容服務的範圍,從過去的應用板塊,擴展到了資訊全領域,而所有的一切依然是編輯推薦。

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這類大媒體成爲了蘋果的外請編輯,當然,費用得用戶出。

等於,來自傳統媒體(也包括遊戲公司和影視公司)精心編撰的內容,通過蘋果的服務,分發給用戶,形成信息流。

所不同的是,過去各大媒體各自爲戰,各有一個應用,自己的內容又不能完全覆蓋,結果形成了媒體版的“信息繭房”,而現在蘋果給他們做了一個聚合。

但似乎這依然沒什麼稀奇的,編輯推薦更精緻和專業的內容,更多了一點,不夠顛覆。

庫克憑什麼“不追蹤人們的閱讀習慣”?

你不知道的ABCDE

在發佈會上,也說明瞭不追蹤用戶習慣,但依然會有個性化推薦:雜誌頁面也有“For you”這種根據個性化推薦的方式。

可這是否又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呢?請相信編輯的專業力量。

在紙媒特別強大的時代,很多人或許注意到了,報紙越來越厚,動輒一天百餘頁,分成ABCDE多疊。

這就是報紙的個性化推薦方式——你喜歡看財經,就看財經那疊;愛好時政,別的疊丟進垃圾箱……

至於被頭版上的一些標題吸引,進入到其他疊(自己平時並不喜歡的),然後瞭解更多,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精選的海量內容,優質的信息集成,再有效地進行分類,同時編輯推薦又在具體分類中形成對重點信息的重點推薦……傳統媒體的精選形態,也就自然而然的複製粘貼到了流媒體上。

標題黨、信息繭房、水文、搬運之類的問題,或許也由此解決,也未可知。

而對於蘋果來說,一個更宏觀的“應用商店”一旦建立起來,顛覆式創新的戲碼或許也就來了。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