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趙麗穎的新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前幾天剛看完第9集,對於裡面涉及的子女教育問題印象深刻。但由於放假犯懶,今天才終於抽出時間做個總結。

先大致給各位爸媽們介紹一下背景:盛家有四個女兒,大女兒華蘭(已出嫁,這裡的戲份與她無關),四女兒墨蘭,五女兒如蘭,六女兒明蘭。

△ 盛家三姐妹

其中,墨蘭是寵妾林噙霜所生,心機深重,最愛栽贓陷害兩個妹妹。

如蘭是正妻王若弗的女兒,雖然沒什麼頭腦和歪心思,但也是個囂張跋扈的主。

至於趙麗穎所扮演的明蘭,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她幼年喪母,養在祖母膝下,隱忍堅韌,聰慧善良。各種宅斗小說里的主角品質,閉著眼往她身上套就成。

第九集大致講了這麼個事兒:祖母請來宮裡的孔嬤嬤給孫女們教規矩,墨蘭故意霸佔嬤嬤的時間,不讓妹妹們學習不說,還各種煽風點火,惹得沒頭腦的如蘭跟她吵了起來。

墨蘭順勢大哭大鬧,說如蘭瞧不起自己是庶出的女兒,鬧著要撞牆尋死,明蘭上前相勸,姐妹三人鬧作一團。

△ 盛家三姐妹大鬧學堂

最後,孔嬤嬤請來盛家主君盛紘、大娘子王若弗以及小妾林噙霜,當著他們的面,把三個女兒打了一頓手板。

這場精彩的家庭戲如同啃甘蔗一般,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都爽脆利落,同時又包含了中國古代的世家大族在教育兒女方面的智慧,讓人回味無窮。

私以為每個家長,尤其是養了二胎的家長,都應該看一看孔嬤嬤的育兒經。


罰歸罰,不要弄壞孩子的身體。

盛家主君盛紘聽孔嬤嬤講述事情原委之後,呵斥三個女兒跪成一排。孔嬤嬤對此舉表示默許,隨後立刻讓下人遞上蒲團,道,「地上涼,不要把姑娘們的膝蓋凍著了。」

△ 孔嬤嬤的育兒寶典

看到這裡,捧著手機的我忍不住給孔嬤嬤點了一個贊——

生活中有太多脾氣火爆的爸媽,看見孩子犯錯,要麼一個大耳刮子抽過去,打得孩子臉上五根手指印;要麼一個掃堂腿,把孩子踹翻在地,直愣愣趴在地上,半天沒明白怎麼回事兒。

他們只顧發泄自己心中,對孩子闖禍惹事兒、不聽規勸的怒火,卻忘記了,懲罰的目的不在於懲罰本身,而在於讓孩子得到教育。畢竟,把孩子的身體弄傷了,最後心疼且受累的還是父母,何必呢?

我鄉下老家有位鄰居,千叮萬囑讓孩子不要去池塘邊玩,孩子卻屢教不改,家裡人經常懸著一顆心。

這天,鄰居晾完衣服出來,四處找不到孩子,發現他又蹲在池塘邊滑溜溜的台階上,用一根竹竿釣魚玩兒。 這位暴躁姐們兒一時火從心頭起,「讓你兔崽子不要去池塘邊玩你偏不聽話,掉下去了可怎麼得了?老娘一天忙裡忙外,還得分出精神看著你,你偏又不聽管教……」

當時正值夏天,池塘里的水都被引去澆地了。想著水也不深,這位被怒火沖昏了頭腦的媽媽順勢一腳,把孩子踹進了池塘。

她心裡的一口怒氣倒是平了,孩子卻連驚帶嚇高燒十多天,在醫院裡住了整整一個月。這位暴脾氣的媽媽也衣不解帶地在醫院照顧了一個月,瘦了將近20斤,眼窩深陷,兩邊顴骨上連暗斑都熬出來了。 所以,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秉承「教子須嚴,愛子須深」的原則,罰歸罰,不要讓孩子落下了病根兒,以免後患無窮。

懲罰之前,先讓孩子認識自己錯在哪兒。

三位姑娘跪下之後,盛紘二話不說,就要上家法。孔嬤嬤勸說道,「大人不要動氣,一味懲罰也不好,得讓姑娘們明白,自己到底是錯在哪兒了。」
△ 孔嬤嬤的育兒寶典

盛家的三位姑娘就像我們小時候以及我們的孩子一樣,問ta知錯了嗎,小腦袋點得跟撥浪鼓一樣,「知錯了知錯了。」

孔嬤嬤並未善罷甘休,而是一個個分析她們的對錯,在這場衝突中要負幾分責任。

△ 孔嬤嬤的育兒寶典

對於墨蘭,她是這樣批評的,「五姑娘說你,處處搶了妹妹們的風頭,霸佔我的上課時間,你可認?」

素來有小妖精之稱的墨蘭立刻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都是墨兒的錯,墨兒原想著,孔嬤嬤難得來一趟,便想著多學些東西,好給爹爹爭光,給家裡爭臉。沒想到竟惹著妹妹們不快,都是我的錯。」 對她這番表面認錯、實則把責任往其他人身上推的做法,孔嬤嬤一一予以駁斥,讓在座所有的人看清楚聽明白,墨蘭到底錯在哪兒。 「你有兩錯,一是言錯。你與妹妹們拌嘴,不該開口閉口就是庶出嫡出的。我雖來這個家不久,卻也看得清楚,你摸著良心說說看,你父親待你如何?你雖為庶女,卻可以養在生母名下,吃穿不愁。你一句不合,便要死要活地撒潑抱怨,這是大家的規範嗎?

第二,你心裡念頭不好。你口口聲聲說想學東西,想為家人爭光長臉,難道盛府只有你這麼一個姑娘?難道只有你長臉了,盛府才算有了光彩?那你的妹妹們呢?她們就不需要學東西、不需要長臉?今日之事,看似五姑娘挑的頭,實則與你大有干係。」

對於如蘭、明蘭,孔嬤嬤也一一指出了她們的過錯,這裡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自個兒看電視去。 孔嬤嬤在責罰姑娘們之前,先明明白白、一條一條地指出她們錯在哪兒,雖然是虛構的情節,卻也值得現代的家長們好好學習。 因為生活中的情形可能恰好相反,管教孩子心切的家長一邊暴揍孩子,一邊怒聲質問,「你知道錯了嗎?」這種場景可能更常見。 熊孩子為了逃掉一頓打,大多唯唯諾諾如小雞啄米,「錯了錯了知道錯了。」但他們真知道嗎?我看懸。

小孩子的認知本就存在局限,否則還要大人幹嘛?有的時候,他們是真的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家長必須跟他們掰開揉碎了講明白。不能上來就是一頓揍,然後狂吼「錯了嗎錯了嗎?」

朋友家的閨女三歲,看見傢具或是紙盒上的洞洞眼眼就喜歡拿手指頭去戳。朋友害怕她不小心摸到插座,所以經常責罵,把孩子罵得直哭,然而但卻沒什麼用。 到了幼兒園才一個月,小姑娘就改掉了這個毛病,還經常指著插座說,「這個不能摸哦。」 幼兒園老師是怎麼教的呢?「插座是電視機插頭的家,是電飯煲插頭的家……裡面住著帶電的怪獸,不能用手摸,否則怪獸就會變出電來攻擊你。」幼兒園也有大大小小的插座,不管孩子們摸不摸得到,老師都在旁邊貼了帶電的小怪獸圖紙,提醒大家不能碰。 這種講道理的方式,比直接甩開膀子揍人有效得多。

多子女的家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孔嬤嬤推心置腹地告訴盛家主君盛紘,「兒女眾多的人家,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寧靜。雖說姊妹之間應該互相謙讓,可也得是這個讓,或者是那個讓,總不能讓一頭讓的。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間難免生出嫌隙來。」
△ 孔嬤嬤的育兒寶典

屏幕前的我聽見這些話,簡直恨不得擁抱孔嬤嬤——說得太對了!

我們家有兩姊妹,我是老大,小時候,我媽常常對我說,「妹妹比你小,你要讓著她。」 當時的我還很懵懂,根本不明白這話什麼意思,該和妹妹爭東西就爭,該吵就吵,逼急了還會動手。因為我比妹妹大一歲半,所以一動手我穩贏,妹妹只能跑到媽面前鬼哭狼嚎地撒嬌告狀。 然後我就免不了一頓打。偏偏我這人又倔——媽打我,還不都是因為她?我奈何不了媽我還奈何不了她么?!

所以,我媽一不注意,我又會報復性地揍我妹一頓。然後她又告狀,我又挨打,我又打她,她又告狀…… 陷入了死循環,家裡天天有大人吼孩子哭的聲音。我覺得我媽偏心眼,我妹是偏心眼的受惠者,跟她們的感情一度很差。直到讀大學距離產生美,感情才慢慢好了起來。 現在二胎政策出台,很多家庭都準備再生一個,讓孩子有個伴兒。 既然初衷是「伴兒」,就不要過多地賦予孩子哥哥姐姐的角色,不要老是告訴他們,「你是大的,要照顧好弟弟/妹妹,要讓著他/她。」 前兩天參加了一場婚禮,一個大概六七歲的小哥哥全程抱著自己兩歲的小妹妹,帶她玩,把糖果咬成小塊小塊,仔細地餵給她。看得出,他真的很愛很愛她。

家長在一旁跟朋友談笑風生,偶爾還遠遠地訓斥小男孩,「怎麼又把妹妹弄哭了?」 小姑娘跌跌撞撞地往人堆里湊,小男孩在後邊亦步亦趨地跟著,還要接受媽媽的遠程遙控,「不要把妹妹帶到人堆里去,有人在抽煙……問你妹妹上不上廁所,尿身上了一會兒回家你負責洗衣服……」 恕我直言,這樣的父母壓根兒就是給大的孩子生了個二胎。老大既要負責照顧小的,還要為他們背鍋。時間一長,即便再好的手足感情也經不起偏心眼父母的摧殘。感情冷淡算好的,兄弟姐妹因此不和也不讓人意外。
△ 孔嬤嬤有禮有節訓斥人的時候簡直太帥了~

好了,今日份的「孔嬤嬤育兒小課堂」就到這裡了!我也要追劇去了,希望說話有理有據、讓人信服的孔嬤嬤後續還會露面~


來源:微信公眾號【學著當媽媽】,90後媽媽們分享育兒乾貨的基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