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導讀:採石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與南京燕子磯、嶽陽城陵磯並稱“長江三大名磯”。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發動侵宋戰爭,宋金雙方在採石磯進行了一場決定性的水戰,宋軍在虞允文的指揮下,以萬餘殘兵力挫17萬金軍,阻止了金軍繼續南下,一戰奠定了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夕陽下的採石磯


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汴梁,滅亡北宋。南宋建立後,金軍數次南下,追擊南宋統治者,宋高宗趙構曾一度被完顏宗翰下海追趕三百餘裏。直至以岳家軍爲代表的抵抗勢力的崛起,宋金之間的戰略態勢才慢慢趨向平衡。襄漢之戰後,宋軍收復大片領土,對金開始表現出反攻態勢。1140年,金軍又向南宋大舉進攻,南宋派軍分路抵抗。嶽飛部在郾城大敗金的主力騎兵,乘勝收復了許多失地,並着手北伐中原,然而此時南宋內部矛盾激化,宋高宗在緊要關頭召回嶽飛,旋即解除其兵權並殺之。結果“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南宋反攻中原形勢圖

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紹興和議》,規定:南宋向金稱臣;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爲界,以北爲金統治區,以南爲宋統治區;南宋向金送納歲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紹興和議》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山西和關中養馬的馬場,從此岳家軍的背嵬戰士萬騎馬軍成爲南宋一朝的絕唱,宋朝直至覆滅,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精騎對陣。後來南宋的「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以步兵逆擊金國精騎大敗而歸,原因之一就是《紹興和議》後導致南宋騎兵力量缺失,無法和紹興年間的南宋軍隊相提並論。

《紹興和議》後,宋金之間大致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期間雙方雖然偶有衝突,但衝突規模不大,直至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規模侵宋。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金與宋南北對峙局面


完顏亮,金朝的第四位皇帝,爲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完顏亮自幼聰敏好學,漢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詩善文,喜歡與留居於金地的遼宋名士交往。憑藉宗室身份和個人能力,完顏亮在官場一路平步青雲,1148年拜右丞相,1149年正月兼都元帥,三月拜太保、領三省事,權傾朝野。

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發動政變,殺死了荒於酒色、嗜殺成性的金熙宗自立。上位之初,完顏亮將金朝都城由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區)遷到了燕京(今北京),推行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印鈔鑄錢,改革幣制,大量起用異族人才,金國國力持續增強。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南宋疆域


強大的國力激起了完顏亮的勃勃野心,他曾對大臣高懷貞說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國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 帥師伐遠,執其君長而問罪於前,二也; 無論親疏,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滅宋是其一貫主張,這一點從侵宋前他寫下的一首詩裏可以看出:“萬裏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峯!

1158年,宋朝賀金正旦使孫道夫察覺到金國上下瀰漫的戰爭氣氛,回國後上奏金國有南侵之意。宰相湯思退疑心孫道夫借題發揮,想推主戰派上臺,便壓下了奏報,把孫道夫貶知綿州。1159年末,金國貼出榜文,禁止百姓議論南侵,不料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南宋,金朝賀宋正旦使施宜生心向故國,也向宋透露了金兵南侵的情報。

宋金局勢越來越緊張,宋高宗一方面立趙瑗爲皇子,以便在抗金形勢不利時退位逃走;另一方面派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出使金朝,探偵虛實。葉義問證實金軍即將南侵的消息後,右相陳康伯、兵部尚書楊椿立即佈置兩淮守備。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金使到臨安,當面辱罵宋高宗,要求宋派大臣到開封商議割淮漢流域土地給金,兩國以長江爲界,否則唯有開戰。戰爭一觸即發,主和派又主張逃跑,右相陳康伯堅決反對:“敵國敗盟,天人共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主張抗金。一些太學生也積極請戰。高宗才拋棄幻想,下令宋軍備戰。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秋,完顏亮徵女真、契丹、奚三部24萬壯丁,另又強徵漢族壯丁,番漢合編,編爲三十二軍,另徵水手3萬,兵分四路,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其主要部署如下:

中路,劉萼、僕散烏者率領,自蔡州南攻荊襄。

西路,徒單合喜、張中彥率領,自鳳翔攻大散關。

海路,蘇保衡、完顏鄭家率水軍由海道直取臨安。

東路,完顏亮親自率領,由壽春攻淮南。

四路南下,前三路更多是吸引南宋的注意,起牽製作用。主力是完顏亮親率的三十二總管兵17萬大軍。金軍“衆六十萬,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遠近大震。”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金軍四路攻宋


金軍四路入侵,南宋作了四路應對部署:

西路,以吳璘爲四川宣撫使,負責川、陝防務。

中路,以成閔爲京湖制置使,率兵3萬戍鄂州,與守襄陽的吳拱犄角相應,防守長江中游。

海路,以原嶽飛屬下大將李寶爲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進,襲擊金國水軍。

東路,以老將劉錡爲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擔負江淮地區抗擊金軍主力的重任。

海路方面,宋軍水軍規模和戰術水平可以碾壓金軍,何況金軍水手均爲漢人,不願意爲金人賣命,陳家島一戰,宋軍全殲金軍水軍,斬金將完顏鄭家奴等六人;西線方面,吳玠、吳璘兄弟經營四川多年,在西線構建了強大的防禦體系,在這次戰爭中,吳玠部將李彥仙在黃牛堡擊退了金兵,吳玠又派兵夜襲寶雞渭河,相繼收復了秦州、隴州、洮州等地,並向金兵發起了新一輪的反攻;中路並非金軍主力,只需戰略性牽制即可。

東路,完顏亮率領的17萬大軍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很大的戰績。

金軍南侵後,南宋方面主持江淮防線的是劉錡和副手王權,劉錡由揚州趕赴淮陰守淮東,王權由建康進駐壽春守淮西。劉錡此時已年老體衰,受命後抱病從鎮江渡江進駐揚州,隨即派兵北上,進駐寶應、盱眙、淮陰,加強淮東的防務。但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卻逗留建康,不肯進軍,在劉錡幾次督催下,才與妻子泣別,進駐長江北岸的和州,不再前進。又在劉錡再三命令之下,才進駐廬州。

十月初,當劉錡趕到淮陰時,金軍已到達淮河北岸。金軍畏懼名將劉錡,先以偏師佯攻淮東,吸引宋軍注意,正當淮東宋軍準備迎敵時,金軍主力直撲淮西。由於王權畏敵避戰、不思進取,淮西事實上沒有設防,金軍由北軍傳統的南渡地點——渦口渡過淮河。王權得知金軍已過淮河,二話不說又棄廬州南逃。金軍迅速推進到了滁縣,即將臨江。此時,在淮陰抗擊金軍的劉錡幾乎成了孤軍,只得撤軍,退保長江防線。

金軍臨江消息傳到臨安,京城亂作一團,文武官員紛紛把家屬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敵”。只有陳康伯和黃中將家屬留在了臨安,反對高宗逃海,並請求高宗御駕親徵,以穩定軍心民心。經過主戰派的說服,高宗最終同意繼續抵抗,並承諾御駕親臨建康。此時,金軍已佔領真州(今江蘇六合),王權從和州逃到採石,不久揚州失守,劉錡退守瓜州,後又退回鎮江,戰局持續惡化。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金軍(影視劇照)


兩淮防線完全奔潰,金軍再次飲馬長江,完顏亮的17萬大軍到達了長江北岸的和州督戰練兵,窺視江南。南宋朝延更加惶恐,眼見高宗的抵抗意志又快動搖,主戰派決定臨陣換將:派同知樞密院事葉問義督軍,李顯忠替換王權,成閔替換劉琦。

與和州一江之隔的採石磯,自古以來都是南北爭奪的焦點,此地靠近巢湖,江面狹窄,水流平緩,適合北軍渡江。南北朝時期侯景攻破石頭城,隋滅陳,宋滅南唐,北軍都是從採石磯附近橫渡長江的。這一次,完顏亮也把渡江地點選在了此地。此外,這次南征他還考慮了氣候和水文方面的因素,選擇冬天出兵,可以避開南方溼熱的天氣,還能利用長江的枯水期,方便渡江。

採石磯對岸,金軍旌旗遮空,喊聲震天,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採石磯的宋軍士氣低落、組織渙散。此時,淮西副帥王權被撤職,新任指揮官李顯忠還未抵達,如果金軍趁宋軍新舊將領交替的空檔期發動渡江戰役,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金軍鐵浮屠


好在金軍也剛到不久,不清楚對岸宋軍的虛實,而且他們也需要做渡江準備。宋軍方面,十一月初六,宋廷派來的虞允文到達了採石磯。虞允文當時是中書舍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此行的任務是犒軍,也就是給軍隊送福利送溫暖,鼓舞士氣。

虞允文來到江邊,見王權殘部士氣低落,零散坐於路旁,皆作逃遁之計。虞允文明白:情況已萬分危急!採石一旦失守,長江天險將不復存在,金國騎兵一旦過江,便會如入無人之境,大宋危矣!

虞允文認爲坐等李顯忠已然不及了,必須立即將遊兵散勇組織起來,進行戰備。

於是他召集宋軍諸將做思想工作:“金錢和任免書都在此,就等有功的人。”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除了金錢官位刺激之外,虞允文還提醒他們:朝廷養兵三十年,就是爲了今日一戰,如果放任金人過江,家國將毀於一旦,父母妻兒難以倖免。

衆將表態:現在既然有人領頭,願意死戰。

有人對虞允文說:你的任務是犒師,不是督師,如果有人蔘你,你就慘了。虞允文回答:關乎社稷安危,我不能逃避!

採石宋軍終於羣龍有首,七聚八攏,集結了一萬八千餘人,而對面的金軍是宋軍的十倍。

虞允文將宋軍水軍分作五隊:兩隊沿東西江岸部署(採石磯段的長江是南北走向),西邊艦隊是第一道防線,承受金軍的第一波攻擊,東邊艦隊與岸上宋軍配合,水陸夾擊登岸的金軍;一隊停駐在江心,埋伏精兵,作爲水戰主力;剩下的兩隊藏在港汊裏,作爲戰略預備隊。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宋軍佈防


爲了增加勝算,虞允文動員了熟悉當地水文的當塗縣漁民駕駛戰船,又在金軍可能渡江和登岸地點鑿沉船隻,設置障礙物,還下令附近州縣組織民兵巡邏,對付金人的斥候,防止金軍發動突襲。此外,所有騎兵被組織起來,作爲機動支援力量,隨時準備填補防線上的缺口。爲了給金軍造成壓力,虞允文還讓人在江邊丘陵設置旗幟金鼓,虛張聲勢,讓金軍摸不清宋軍虛實。

十一月初八,完顏亮殺牲祭天,下令大軍渡江。

完顏亮手持小紅旗,指揮數百艘戰船浮江而來,一會便有70艘抵達南岸,宋軍一度被金軍的氣勢壓倒,有所退卻,但是在將領的監督和指揮下,避免了全面崩盤。最關鍵的時候,虞允文甚至進入戰陣中,拍着將軍時俊的背鼓勵殺敵,時俊備受鼓舞,揮舞雙刀出陣,宋軍拼死力戰。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江心的宋軍也用海鰍船衝擊金軍戰船,金軍渡江的船隻,基本都是拆百姓房屋臨時建造的平底沙船,便於通過江中的沙洲和泥濘地區,但是這種船底闊如箱,行動笨拙,結構比較脆弱,跟宋軍的戰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此時宋軍水軍已普遍裝備車船。

車船是唐末荊南節度使李皋最早發明的,是現代海軍戰艦的雛形和始祖。最初的車船有兩個木輪槳,每側一個,一輪叫一車,以人力用腳踩踏,帶動輪槳轉動使船行駛,前進速度很快,史稱“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舊唐書·李皋傳》)。到南宋朝時,船隻輪槳增多,有四輪、六輪、八輪、二十輪、二十四輪以至三十二輪之多。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古代車船


采石之戰中,宋軍使用的海鰍船就是一種小型車船。海鰍船設有弩炮和投石機,船體有加固木板防護,攻擊力和防禦力十分強大,還有恐怖的機動能力。在熟悉的水手操作下,海鰍船猶如鐵甲艦,在江中橫衝直撞,金軍戰船或沉入江,或半浮水面。《宋史·虞允文傳》:“中流官軍亦以海鰌船衝敵,舟皆平沉。”少數突破防線的戰船,也因灘塗障礙物的阻攔而亂了陣型,結果上岸的金軍被宋軍輕鬆剿滅。《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 允文 即與 俊 等謀,整步騎陣於江 岸,而以海鰍及戰船載兵駐中流擊之……﹝ 蔡甲 、 韓乙 ﹞乃急命 當塗 民兵登海鰍船踏車。”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車船作戰示意圖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水戰,金軍除了人多船多,其他都不佔優勢。運輸船(平底船)怎麼能打過驅逐艦(海鰍船)?以武器爲例,金軍的遠程水戰武器只有弓箭,反觀宋軍,不僅裝備了投石機、神臂弩、拍杆(可撞碎敵船),還有霹靂炮(陶瓷罐裝火藥和鐵屑)和轟天雷(一種延時漂雷)。即使近戰,金軍也佔不到便宜,宋軍船舷高,裝備鉤槍和利斧,可以輕易推開和斬斷金軍的繩索,阻止金軍接舷戰。

戰至黃昏,金兵死戰不退。此時,恰好有一支潰散的部隊自光州而來,虞允文交給他們軍旗和戰鼓,讓他們從後面殺出來,金軍懷疑是宋軍增援部隊趕到,這才恨恨退去。

初戰告捷,但虞允文很清醒:金兵主力並未受損,不久就會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必須提前準備。第二天,趁清晨大霧,虞允文命令將一隊戰船拉往上游地區,又分出部分兵力在楊林河口(金軍駛入長江的入口)佈防。

上午,金軍準備在楊林河登船入江,遭到宋軍艦隊的弩炮和炸彈襲擊,金軍難以靠近船隻,被封鎖在河港無法動彈。此外,宋軍還用神臂弓射殺岸上的金軍騎兵,金軍被神臂弓的威力所震驚。(“神臂弓,實巨弩也,立於地而踏其機,可三百步外貫鐵甲。”《閱微草堂筆記》)。而早先埋伏在上游的宋軍,也準備了滿載易燃物的火攻筏,順流而下,焚燒金軍戰船。金軍經此打擊,漸漸放棄了從採石磯渡江的企圖。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神臂弓


完顏亮見強攻不行,於是給王權寫了一封勸降信。虞允文接到信後,明白這是反間計,於是回書完顏亮:王權因爲不戰而逃已經撤職,現在的統帥是李顯忠,以及去年出使金國的虞允文。

完顏亮見採石磯無懈可擊,又誤以爲對岸是宋軍淮西主力,軍心動搖,無可奈何。此時,金軍在瓜州方面取得了突破,完顏亮聽到消息後,決定率軍前往揚州,進而在瓜州渡江。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采石之戰示意圖


不好的消息也傳來:西路,金軍被吳氏兄弟擊敗,只得退守鳳翔府和大散關一線;中路,金軍糧草被嶽飛舊部焚燬,已失去再戰能力。最糟心的是,金國朝廷有變,完顏雍造反了。

當初,完顏亮大刀闊斧的改革爲女真族完成封建化奠定了基礎,他統治的十二年裏,金國經濟穩步發展,吏治清明。然而改革必然會觸及大批女真舊貴族的利益,爲了推行改革,完顏亮不惜以殘酷手段鎮壓舊貴族和反對勢力,對原金太宗一系、宗翰一系及其其他宗室親貴大開殺戒,而遷都移民也讓大部分女真貴族敢怒而不敢言,加之完顏亮生性荒淫,肆意淫虐宗室大臣妻女,早已聲名狼藉,四處樹敵。反對完顏亮的政變逐漸醞釀而成。

十月八日,完顏雍(金世宗)在金國貴族的支持下,在遼陽自立爲帝,改元大定,下詔廢除完顏亮。十一月二日,完顏雍登位的消息傳到前線,軍心動搖,加之兩路大軍被宋軍擊敗,金軍士氣狂降。

完顏亮得知完顏雍在遼陽擁兵稱帝的消息後,他也本想停止攻宋戰爭,率兵北歸圍剿大定政權。可是完顏亮卻錯誤地聽信了身邊親信紅人李通的建議,即先行打過長江之後,直至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滅亡了南宋,再回兵攻打金世宗,可得雙雙全勝。

李顯忠終於趕到了採石。虞允文估計完顏亮會從瓜洲渡江,在和李顯忠商議後,決定派李捧率軍趕赴京口。隨後,虞允文來到鎮江,探望了病中的劉錡。劉錡拉着允文的手說:“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我輩愧死矣!”

此時楊存中、成閔、邵宏各路援軍也已經達到了鎮江,宋軍淮東主力達到了20萬人,並且以強大的水師控制了江面,各部都在修築防禦工事,打造戰船武器,還在江面舉行操練演習,向金軍示威。金軍擡眼望去,只見宋軍巨大的車船在江中來回巡遊,其速度之快金人從未見過,關鍵是這種船還沒有划水的槳,金軍疑爲天兵水將降臨,看得目瞪口呆。

自此,金軍已不佔優勢。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古代車船


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顏亮在瓜州集結兵力,命令金軍:“三日渡江不得,將隨軍大臣盡行處斬。”爲了震懾兵士逃往,金軍實行殘酷的連坐法,完顏亮還殺了幾個大臣立威,結果金軍人人自危。

渡不渡江都是死,而金國的真正老闆是誰,現在還是問號,金軍部將們私下交換意見,認爲還不如干掉完顏亮,拿完顏亮的人頭向新老闆完顏雍領賞。

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與其子王祥,以及都總管徒單守素、猛安唐括烏野等,聯合完顏亮的近衛軍將士,發動兵變,衝擊完顏亮的龍帳。

完顏亮聞變,以爲是宋軍劫營,急忙起身穿衣,直到看到射入帳內的箭矢,才意識到是部下叛亂,剛準備伸手取弓抵抗,便中箭倒地。完顏亮中箭後手足猶動,叛將們縊殺了他。耶律元宜代行左領軍副大都督事,率軍北還。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采石之戰


金軍雖然撤退,但大軍依然秩序井然,此舉令宋軍將領大爲讚歎,也斷絕了追擊的念頭。待金軍撤完,宋軍收復兩淮地區。之後,完顏雍爲了穩定內部,派人到南宋議和,宋金戰爭結束。

采石之戰是宋室南渡以來最振奮人心的一次勝利,凱歌傳來,舉國歡欣,著名詞人張孝祥一氣呵成,寫就了名篇《水調歌頭·聞採石戰勝》。

水調歌頭 聞採石戰勝

[宋] 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爲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剩風去,擊楫誓中流。

一代梟雄完顏亮爲了他統一中國的理想,失去了他的江山和性命,成就了虞允文的千古英名。書生虞允文在風雲際會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於即倒,使風雨飄搖的宋王朝轉危爲安,又一次拯救了漢人文明。八百多年後的今天,在四川仁壽縣虞丞鄉,宋克成一家13代人爲虞允文默默守墓835年,“宋氏不絕,守墓不止”,這是宋氏家族的一句祖訓。而這一切,只因爲“爲虞丞相守墓是宋家的榮耀。”

採石大戰:宋軍力挫17萬金軍渡江,一戰奠定宋金南北對峙格局

宋克成一家守護虞允文墓


采石之戰基本徹底奠定了宋金南北對峙的格局。此後,金國統治階層幾乎斷絕了南侵的想法,而南宋在進行了幾次不癢不痛的北伐後,也滿足於偏安一隅。而隨着女真的持續漢化,以及南宋日漸腐朽,兩國實力同步衰退,直到被後起的蒙元逐一收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