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評第773期】

  

  民進黨當局第二任期,“臺獨”還有大動作?看看臺軍實力再說。(圖片來源網絡)

  近期,民進黨當局“飆車”之舉頻頻出現。在所謂“正名”話題上,“臺獨”勢力不斷挑動兩岸敏感神經,民進黨當局則一路火上澆油。從提議臺灣“中研院”改名,到建議去掉臺灣出境證件上的“中國”,接着又折騰臺灣華航改名,以及提案刪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國家統一”相關文字。

  在520之前,民進黨當局就已“上竄下跳”,不僅讓人生疑,當其第二任期開啓之後,“臺獨”勢力是否還會有更大動作?

  先聽其言。臺媒報道指出,針對兩岸長期“斷線”情況,蔡英文表示希望透過建立所謂“民共平臺”,恢復溝通。民進黨黨內人士指出,“民共平臺”不一定是個有形的平臺,民進黨“執政”時期,礙於臺灣社會的“反中”情緒升高,也不可能將“民共平臺”搬到檯面上討論,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將朝兩岸從“斷線”到“恢復溝通”努力,只要未來有固定管道可以溝通,那就是所謂的“民共平臺”。

  報道中借“民進黨黨內人士”指出,未蔡英文對第二任期的兩岸關係頗有期待,也希望有新進展。

  從島內媒體生態而言,這些消息能夠在此時出現,恐怕不是巧合。一些觀點據此認爲,蔡第二任期有可能對大陸方面採取緩和態度。

  聽過其言之後,更重要的是看看民進黨當局及綠營人士的具體行動。除了前文所述的種種“正名”活動外,臺軍近期也瘋狂與美軍隔空“互動”,再加上前段時間的導彈試射等舉動,明眼人很容易得出結論。時間已經到了2020年,民進黨卻還是從前那個民進黨。

  不過第二任期,民進黨當局一系列“臺獨”行徑,在內外部環境方面出現不少變化。

  首先,國民黨稱不願再做“剎車皮”,讓民進黨責任自負。柯文哲的臺灣民衆黨一直作爲“第三勢力”存在,此番也表態不做“剎車皮”。也就是說,在島內“臺獨”民進黨幾乎失去了所有制衡力量。

  其次,曾在陳水扁時期因民進黨當局搞“法理臺獨”而制裁臺灣的美國,現在態度也發生轉變,制衡“臺獨”的意願和力道都在波動,“爆炸危險”持續升高。

  但美國對臺灣的所謂“支持”,基本停留在口頭,且並不可靠。臺灣學者宋興洲早前就指出,這是美國慣用的“臺灣牌”策略,藉此挑釁中國大陸,但對臺灣來說並沒有實質幫助。香港《大公報》評論稱,美國表面上看是幫助臺灣民進黨當局開拓“國際空間”,實際上是利用臺灣議題來刺激中國大陸,企圖轉移焦點,以掩飾美國抗疫不力。

  第三,大陸方面正在積極推進統一進程,統一歷史大勢並不會因民進黨當局及背後的外部勢力有所影響。不管民進黨當局是否願意承認,這一點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也正是基於這些情勢觀察,臺灣前安全部門高級官員蘇起表示,民進黨民意代表欲拿掉“國家統一前”字句,充斥危險,也許民進黨內部有人被選戰勝利衝昏頭,下半年對岸極可能有“懲罰式軍事行動,給臺灣教訓”。

  雖然大陸方面主觀上並不希望動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但當情勢迫不得已時,民進黨當局能夠承受得住大陸的重拳呢?近期,美國《外交政策》在其網站發佈標題爲《臺灣的軍事是個空殼子》指出,雖然臺灣高調向美國採購坦克、戰機等裝備,但臺灣前線部隊已經空洞化。而整個後備系統功能不彰,幾乎沒有專家或臺灣現役軍人相信,一旦爆發戰事,高價購買的裝備能發揮實質貢獻。

  一些被美國洗腦的島內“獨派”人士對臺海局勢態度過於樂觀,認爲大陸不會動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明確迴應,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願爲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爲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文/關其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