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蘭迪·納爾遜教授發現,夜間過多接觸光線可能導致抑鬱。英國媒體報道,在燈火通明的城市中,人們發生肥胖的幾率更高。

在家居裝修裝飾中,燈光的使用不可或缺,但家中夜晚如同白晝,在外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回到家,不僅得不到放鬆和休息,健康還可能受到威脅。

據瞭解,如果在室內長時間過度用眼,眼睛睫狀肌高度緊張,晶狀體過度屈光,長時間用眼將會導致視疲勞或視力下降。夜晚長期不當用光,還可能出現頭暈、情緒煩躁,甚至血壓升高、心悸等。

在選擇和使用燈具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01

色溫別太高,色溫是人眼對發光體或白色反光體的感覺,在光學中被用來定義光的顏色。一般來說,偏紅的色溫低,偏藍的色溫高,暖色的色溫低(如早晚的日光),冷色的色溫高(如中午的日光和天空光)。建議家中採用低色溫的燈具,比如3000K(開爾文)以下。低色溫的燈具有助於降低對褪黑激素的抑制,調節體內生物鐘,讓人放鬆。

02

顯色性要好,簡單地說,顯色性就是在光照下物體顏色的逼真程度。顯色性高的光源對顏色的還原較好,我們所看到的顏色更接近在自然光下的原色。使用顯色性低的光源,看到的顏色會有較大偏差,看東西不逼真,事物偏離原來的顏色,容易導致視疲勞。室內使用的燈具要求顯色指數在80以上,挑選時注意光源或燈具上的標籤。

03

控制眩光,這個指的是燈光是否刺眼,如果刺眼,說明眩光等級高。家裡安裝燈具時有一個原則,就是正常活動時盡量不會直接看到光源。如果是節能燈問題不大,因為它本身亮度就不太高。對LED球泡燈和直管燈,需要帶有擴散罩,亮度最好控制在節能燈的兩倍以內;射燈和筒燈要控制好出光角,不要讓眼睛很容易看到光源。這裡有一個小竅門,就是以不專門看燈的時候感覺不到刺眼,或者看一眼也不覺得刺眼為宜。

04

顏色別太雜,有些人喜歡五彩斑斕的燈具,尤其是兒童房裡,各種造型的彩色燈,很受孩子歡迎,但對眼睛卻沒有好處。年齡小的孩子特別喜歡盯著燈看,我們的主觀感受是,看時間長了,眼睛都會花,對孩子的視力發育可能不利。

05

寫作業不能只開檯燈,很多人喜歡看電視、用電腦時關掉所有燈,這會造成視疲勞,損傷眼睛。因此,看電視電腦時也要開燈。寫作業時,開檯燈是為了讓作業看上去更亮,除了檯燈,頭頂上也要開燈,提供背景照明,以免損傷視力。

06

晚上九點後關掉一些燈或調低亮度,有些人喜歡家裡燈多些、亮度高些,但建議晚上9點後,關掉一些燈或調低亮度,使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逐步提高,以免推遲睡眠時間,影響深度睡眠。夜裡睡覺時也盡量不開燈,因為光會隔著眼皮入射到視網膜,抑制褪黑激素,影響睡眠質量。

07

嬰兒房善於「借光」,晚上或夜裡,如非特殊需要,最好不開嬰兒房裡的燈,而是開旁邊其他房間的燈,比如衛生間的、客廳的燈,虛掩著門,透進來一些昏暗的、弱弱的光即可。如果嬰兒與父母一起睡,晚上需要用燈時,盡量開一盞暖色的小夜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