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她真正成熟了。

我曾經一度很後悔初中時看到的是她的早期作品,因為細想之下實在是矯情至極而且乏善可陳,如果我第一次看她的作品是這本就好了。

不過也沒關係,她在成長,我也在。從另一個角度說,看一個人一路成長,其實比只看到成果更有意義些。

希望她一切都好。


這本書是我在書店買的,當時被封面吸引,然後看了前面幾頁內容,覺得還不錯,就買了下來,說實話,我很少在書店買書,除非是我特別喜歡的,因為書店的書實在太貴了,網上買基本都有折扣,所以能在實體店買下這本書,這說明這本書在當時對我來說,真的對我胃口。

萬人如海一身藏,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蘇軾的一首詩,指的是在茫茫人海的京城裡藏一個人是非常容易的,也指隱居生活。無法徹底明白作者為什麼選擇這句話做為書名,但我猜測應該是和她生病有關吧,都一腳踏進了鬼門關了,有幸活了下來,可能就不想再追名逐利了吧,就想著安安穩穩,平平凡凡的過好自己的日子。 這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漫遊記,關於旅行,講述的是作者旅行時候的一些見聞以及所想,二是夜未眠,講的是作者的生活,關於老家,關於母親,關於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這兩部分,我更偏愛第二部分,即便第二部分只有三小節,但是給我的觸動會更大。 第一部分,講述作者和自己的朋友去的世界各地旅遊的經歷,體驗和感受。越南、貝加爾湖、英國、日本東京、北海道、小樽、摩洛哥等,其實感覺最喜歡的是她去越南的那一小節,當初也是這一小節讓我買下了這本書。 這節有幾個點讓我喜歡,首先,羨慕JOJO和笨笨的感情,「無論我還是笨笨,都有一些自然而疏遠了的朋友。奇怪的是,明明在這方面很冷淡,可是我們倆的關係卻一直很好。我們也曾有過長長的時間沒有聯絡,但心裡一直很確認、很清晰地知道,對方還在那裡。」真的很羨慕這種感情,不用經常聯繫,但是知道對方會一直在,一旦你需要,她就會出現。現在微信里的好友越來越多,從開始的50人,逐漸的現在已經快接近千人了,但是你點開微信,想找個人聊天的時候,突然發現,你不知道能找誰,只能轉而點開朋友圈,一直往下翻,並不忘隨手點個贊。越長大啊,越孤獨。 第二,佩服笨笨的勇敢,「對她而言,這些工作都是暫時性的,做得不開心就走,有什麼非要堅持的呢?」做得不開心就走,永遠不考慮今晚之後的事情,這種年輕該有的氣魄,真的很是佩服。別人都說年輕就是資本,趁著年輕就要多嘗試,但是我才剛大學畢業,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做著這份沒有一絲上升空間的工作,工資還不高,但我仍然不敢辭職,我害怕,我辭職之後,找不到工作,下一餐的飯錢都出不起,房租都付不出去,但是其實這些都是介面,我其實只是懶,懶得折騰,害怕失敗。我並不是說辭職就很棒,是佩服那些勇於辭職追逐自己理想的人。 第三,關於笨笨的樂觀。在西貢的時候,一些當地的混混騎著飛馳的摩托車,一把扯走她的手機,那根連著手機和充電寶的數據線,被硬生生拽斷了,幸虧,沒有成功。JOJO安慰她,「別不開心哦,反正明天我們就要去美奈了「然而這個自愈能力超強的笨笨回了一句」哈,不開心?什麼事情不開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能夠學會自我安慰,自我原諒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一直鑽牛角尖,就可能被堵在死胡同里出不來了,你要明白,你不幸,但是世界上會有更多比你不幸的人。之前欠款不少,心裡很是焦慮,我關注了知乎上的一個問題:欠巨額債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在上面有1879個回答,13693個人關注,看到裡面有的答主因為提前消費欠款幾十萬,也有因為家庭原因欠款幾百萬的,看著這些,我突然感覺到了自己的真不算事兒,然後就該吃吃該喝喝去了,生活是苦,但也很有趣呀。 第二部分,夜未眠,說實話,這part很多的地方真的有觸動到我。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很忌諱用「回「這個字,因為我覺得只有回家,才能用回字,如果到學校,去上班的城市也用回字的話,讓我有一種背叛了老家的感覺,但逐漸的,在家去上學或者去上班的時候,我會和人說,回去上學了,回去上班了,在學校回家的時候,也順其自然的說回家了。在哪去哪的時候,都用回字,可能是因為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沒有歸屬感吧。學校工作的地方,籠統也就呆了5年左右,不到6年,然而一年當中更多的時間,還是花在了這裡。而老家,雖然從小生活到大,十幾年了,但現在,每年算下來呆那的時間不足半個月。逐漸地兩邊都沒有了歸屬感,哪裡都沒有屬於你的地方,可是你又無力改變這處境,因為長大就等於遠離,遠離你熟悉的地方,離開你熟悉的環境。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正常的母親,看到女兒從手術室里被推出來,整個人散發著淡淡的血腥味,會不心碎的。你的傷口會癒合,而她的心,碎過就無法癒合了。「那麼多感情當中,估計最難割捨的就是親情了吧。即使在外面再苦再累,也不願意告訴家裡的父母,當他們問,你怎樣了呀,吃飯吃好點哦,都只會回答:爸媽,我好著呢,別擔心啊,你們要照顧好自己呀!其實說真的,除了報喜不報憂,我們還能做點什麼,父母操勞半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然而長大之後,我自顧不暇,都已經不能很好報答他們了,怎麼還捨得讓他們在家提心弔膽為我擔憂呢,我做不到這樣子,於心不忍。 前段時間出了點事情(當然現在已經算是順利解決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就看往後造化了)對於我這種沒啥經歷的人來說,算是一個大事吧,但是就這整件事下來,對方的爸爸、男朋友都出席了,但是反觀我這邊,除了自己就還是自己,其實想想還是有點小心酸的。默默的一個人請假,一個人去醫院就診、複診、檢查、手術,和對方溝通事後賠償,簽訂賠償合同,就這樣,自己一個人,慢慢的度過了這段時間。經過這件事情後,我變的更加的惜命、注重健康了,開始跑步,慢慢提早上床睡覺的時間,不再熬夜,就怕再有個其他打擊,我就直接倒下去了,後面沒有人,倒下了可能我就站不起來了。 我們家的親情關係其實就是傳統的中國父母子女關係,對愛的表達很吝嗇,不會去說愛,但是打心裡的會去愛對方,當然,可能我們其實都沒能感覺到。小時候媽媽總是打我,拿衣架,一下一下的打下來,身上的傷痕很明顯,原因啊,肯定是我不對啦,當時我偷錢去買雪糕吃,現在想想,可能是擔心我學壞吧。從小到大,不算是一個乖乖女孩,偷家裡錢,弄傷妹妹,騎著個單車偷偷的去縣城,壞事其實做了不少,有些他們知道,有些到現在也還是秘密。還好,現在的我,不是壞人。不過我想,我也做不了壞人,我太笨了。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以刀鋒刎頸,成為天地間一縷自由的孤魂。敬佩他能放棄親情,成為一個自由人。我雖然性情冷淡,但父母,還是我的牽掛。


昨天從武漢去了鄭州的簽售會,以前真的很喜歡她,但是很多時候又覺得她的文字太容易讓我難受了,很多年不看她,不敢看,昨天翻開第一篇還是讓我很難受,但是還是被吸引看完了第一篇,但是後面不會看了。有兩個朋友相當喜歡她。

這本送人啦

這本自己留啦 (好像偏題了…)(覺得讓我難受是因為我覺得很喪,個人讀書的感受)

獨木舟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

記得剛開始知道她是因為《深海里的星星》這部作品,再後來就是《一粒紅塵》,《你是我的獨家記憶》,不過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我對她並沒有那麼的喜歡,因為在我看來她和其他那些言情小說女作家並沒有什麼不同,都只是講故事的人罷了。

在那時候的我看來,小說是虛幻的,連帶著她們也是虛幻的。

真正讓我驚喜的作品就是她在2017年出版的《我亦飄零久》,這是一本連書名都美極了的作品,出自顧貞觀的《金縷曲》(二首)。

因為她,我專門去找了原詩: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感覺每一句都好像透著無盡的孤獨與絕望,像那時的她,也像那時的我。

或許正如她所說,之所以有那麼多的讀者喜歡《我亦飄零久》,就是因為這部作品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故事,那是一個生命真切的悲喜和溫度。

我對她的了解並不算多,沒有看過她的真人,沒有去過她的簽售會,只是通過零碎的採訪片段以及文字來拼湊出一個我心目中的美好的她。

深海是好幾年前讀過的小說,現在已經連主角的名字都記不住了,更別提故事情節了,只是隱隱地記著那是一個在我看來很悲傷的故事,以至於即便是我把那些都忘了,但是當年看這部小說時的心情卻依舊沒忘。

在我的眼裡,獨木舟是一個很獨特的靈魂,她像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在過著我理想中的生活,所以對於她,我有羨慕,有嫉妒,但更多的還是開心。

說實話我不知道在那種狀態下生活的她,是否也會感到同樣的快樂,或許她也有想成為的另一個人,去過一次她想要的生活。

私認為《我亦飄零久》讓她跨越了漫漫寫作路的又一個高峰,在這本書里她不再僅僅是「講故事的人」,而是「經歷過的人」。我們讀者所看到的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記錄,而是一個「生命真切的悲喜和溫度」。

初時陷入愛情的甜蜜與幸福,以及末時愛情破裂的痛苦與不舍,都被她毫無巨細地寫了下來,在放手與不舍的邊緣瘋狂的試探著,最終無可奈何的選擇向現實妥協。

我不知道她是經歷了多少個日夜才能一點一點的把破碎的心縫補起來,我不知道她是經歷了怎樣的內心掙扎才終於能將這些往事,她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秘密當做是一個故事向別人講述。

人生而孤獨,可是這種孤獨感在她身上更甚,於我亦是如此。

或許是本著同類相吸的吸引力法則,我才對她有了更大的好奇心:這個神奇的女子,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過在這個想法剛在腦海中浮現的時候,我就已經迅速地否決了它。因為很多時候或許窮盡一生連我們自己都無法真正知曉,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更何況其他人呢?

其實最後也就會慢慢發現與其說是對她的一個好奇,不如說是對自身的一個探索。現在的我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經歷了那麼多之後,我們有沒有變得更好?為什麼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那些拚命想要刪掉的記憶開始在腦海中不斷地盤旋?我們到底還會不會成為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我喜歡獨木舟,喜歡她筆下的文字擁有真實的溫度,喜歡她這麼多年依然未變的赤子之心,喜歡她字裡行間或多或少存在過的「我們」的影子。

所以,我喜歡她,獨木舟,這個作家。

2019年,獨木舟出版《萬人如海一身藏》,這是繼《我亦飄零久》之後時隔三年出版的全新散文集。

我買了,也看了,坦白來講並沒有達到我內心的期待值。

有人說《我亦飄零久》是獨木舟的巔峰之作,可能是那一本書的絕望與孤獨太過強烈,以至於烙印在很多人的心上,一時之間難以跳脫出來。

我不這樣認為,只想說,作為一個作家,舟舟還有無限的可能,現在就下結論,未免有些為時尚早。

《萬人如海一身藏》主要分為「漫遊記」和「夜未眠」兩部分,收錄了作者在英國、日本、摩洛哥、越南等地的旅行遊記,也動情講述了自己在與疾病對抗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在成長過程中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點滴。

其實整本書看下來最有共鳴的一部分還是書籍的末尾,舟舟講述與母親的故事,我想這段應該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四個字就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日本茶道文化里的一種說法,意思是指,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唯一的人或事物。

在茶道里,指表演茶道的人會在心裡懷著「一生只相遇一次」的心情來誠心禮遇面前每一位來品茶的客人。

而用在愛情里,就是說對自己心愛的人,自己會懷著一生只相遇一次、只遇得到這麼唯一一個的心情來加倍珍惜那個人的含義。對比舟舟之前寫的《我亦飄零久》中的痛苦與無奈,《萬人如海一身藏》中細膩溫情的描寫,則可以明顯地看出她心境上的變化。

有些道理是只有在經歷了命運的洗禮後,我們才能慢慢懂得。就像她在書中寫的那樣:」我與深淵相逢,而我活了下來」

書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句話,輕易就能夠觸動你的內心,如此,便不算白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也想再去看一看,我少年時的夢,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想什麼呢,做啊」

摘抄

1.我想再去看一看,我少年時的夢,可以嗎?

2.生命逐漸衰弱的過程,其實也是它越來越豐厚的過程。

3.每個人身體里都有雷達,親疏遠近測得分毫不差,在「彼此疏遠」這件事上,所有人都很默契。

4.不自救,人難救。

5.懂得一期一會的要義,是我對命運最誠摯的感激。

6.長大以後才明白,現實比任何一個大人都強悍。

7.我風塵僕僕來見你,是因為,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一天,在此後或許能慰藉我的一生。

8.人生可以放縱而自由,也可以沉重而遲緩,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形態,遺憾都不會少。

9.我與深淵相逢,而我活了下來。

10.,你我之間總有世界終結,但這夜星辰永不泯滅。

11.凡經歷必留下痕迹。

12.不複雜的感情,就沒有重量,或者說,你生命中最沉重的感情,往往都會複雜的。

13.她從來沒有察覺,她的一生是委屈而彆扭的。

14.一期一會。


我有幸昨天參加了4.28瀋陽站的簽售會。

沒錯,我是逃課去的,大學生逃課會顯得淡定一些,畢竟措施都做好了....

我是高二-今(大二)我最初入坑的是《我亦飄零久》而《萬人如海一身藏》算是更成熟的《零久》

我更喜歡阿舟寫她自己的生活,相比於她的小說而言。

追簽售會的毒藥們真的很熱情,我看見好幾個簽售進行半途,氣喘吁吁奔跑過來入場的毒藥。我在想,我已經很幸運了,雖然只來得及說了一句「你好」

但好像已經足夠了,剩下的話我以後一句一句慢慢講。

上圖!

圖六的小紅點 就是本人啦

很幸運坐在前排

《萬人如海一身藏》或許就是長大的《我亦飄零久》

我們也長大了


書買來了快半年 終於在一個悶熱的午後 讀完了 與其說是讀 倒不如說是經歷 彷彿自己像是跟著舟舟 經歷了一場長途旅行

你今年三十二歲 我今年二十二歲

希望十年後 到了你今天的年紀 我也可以和你一樣 去看看這個美麗而又孤寂的世界

希望十年後我能來還願

喜歡你 是我堅持最久的事情

2019 .06.07


反正新書一出來就買了

深得我心


跟我一個路數的矯情呻吟的文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