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後四十回也不是高鶚寫的。

高鶚續書說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其中張問陶《贈高蘭墅鶚同年》自注雲:「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因此,胡適、俞平伯、顧頡剛、吳世昌、周汝昌、李希凡、蔡義江等學者把後四十回的著作權判給了高鶚。

張問陶是何許人也呢?

張問陶(1764—1814) ,字仲冶,清四川遂寧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江南道監察御史、吏部郎中。後出任山東萊州知府,後辭官寓居蘇州虎邱山塘。晚年遨遊大江南北,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於蘇州寓所。

高鶚何許人也呢?

高鶚: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籍貫瀋陽三檯子。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傳播過程中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

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

請注意,這二位都是在一個地方做過官的同僚,並且張問陶比高鶚晚兩年中舉。

從他們二人的介紹可以看出,雖然他們都是讀書人,但平生最大的成就是做官。

高鶚也有作品傳世:《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有興趣的人可以找到讀一下,然後和紅樓夢再做一個對比,一切也就不言自明瞭。

深圳大學研製了一個《紅樓夢》電腦多功能檢索系統,對紅樓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結論顯示: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在用詞和描寫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全書所有的生僻字都出現在前八十回,後四十回一個也沒有;全書描寫亭臺樓閣265次,絕大部分都在前八十回,後四十回共有五處。一個作者的寫作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提到紅夢就不能不提另一個人,此人名叫程偉元。

程偉元,生於1745年,江蘇蘇州人,在京花數年時間,搜羅《紅樓夢》殘稿遺篇,並邀友人高鶚一起幹了一件事情,對紅樓夢「細加釐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最後三印《紅樓夢》。

據程偉元講,紅樓夢的後四十部是這樣來的:「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來描述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來歷。

到了這裡,問題就出來了,程偉元和張問陶二人之中必有一人在說謊,那麼是誰在說謊?或者是兩個人都在說謊,那麼他們為什麼說謊?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第三次修訂後推出的《紅樓夢》校注版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該社古典部主任周絢隆說:張問陶所說「補」字恐怕應該是補訂而不是續補的意思。

人們都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可是曹雪芹是誰?這個問題人們已經爭論了很多年了,到現在未有定論。

這本書唯一一點確定的是,作者一定是一位十分傑出的作家,並且此書是他的泣血巔峯之作無疑,否則不會有如此之神品問世。無論何時捧讀都讓人難以釋手。

後四十回不是石頭記原作者所寫,續寫之人是誰現在也不清楚。

讓我們來看看才女張愛玲的閱讀體驗吧: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乏味,面目可憎起來。

本來前八十回本來是陽春白雪,可是到了後四十回連下里巴人也算不上了。

通過各種痕跡分析,程元偉說的是實話,這後四十回可能是他從集市上找回來的同人小說。

如果是這樣,高鶚就是個背鍋的人,他不僅沒有續寫紅樓夢,而且還被人罵了許多年。

高鶚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石頭記》改名為《紅樓夢》,最早的紅樓夢這個名字出在一個夢覺主人的筆下,而夢覺主人是高鶚的化名。

名字到底改得好不好呢?要從兩方面來看。

其一,改了名字肯定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和初衷,也是不能體現原書的精髓的。

其二,改了名字之後,更加有助於流傳。

但有一點是要肯定的,如俞伯平講:「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不管有意無意,他們還是對這本書的傳世做出了貢獻的。

從閱讀感受來講,後四十回的水平和前八十回無法同日而語,頗有東施效顰之韻味。


三大區別:一.前八十回是兩層結構,假語村言加真事隱,後四十回只剩下賈府故事,沒了真事隱,離開了原著的主題,也就離開了曹雪芹的靈魂;二.前八十回鳥瞰的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主要是帝王史;後四十回只侷限在賈府內,似乎圓了十二金釵的故事;三.語言功底和個性相差太大。前八十回是幾千年出的一個偉大天才寫的,後四十回是一個二流文人寫的。


謝謝邀答。《紅樓夢》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它代表了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也是我國古代文化文學的典範之作。大家對今版本《紅樓夢》的作者,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的,後四十回是高鶚寫的。經過幾十年紅學的論戰,依然沒有完全使所有讀者信服的結論。由於作者不同,中心思想,故事情節發展的方向,文筆特點都有所偏差。前八十回比後四十回見識多廣深多了。然而,如果從植物觀點切入,將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做一個比較,對於歷來的作者爭論,也許可得到另外一個佐證。


謝邀!

我認為《紅樓夢》原著與高鶚40回續書沒有可比性。單比較兩位作者本身,即可見一斑。不過若只論續書,最好仍是高鶚版。

一個是十年砥礪出冷鋒,一個是淺嘗輒止急就章。

一個是親歷親聞書歷史,一個是醒木定場聽驚奇。

一個是千載希逢仙才俊,一個是雲中高士文舉子。

一個是奇絕中外雙面綉,一個是隻手難畫點睛筆。

很顯然,各種主觀、客觀條件,都使80回《紅樓夢》成為不朽文學鉅著,其餘所有文章皆不在話下。這是我個人觀點。


情解紅樓夢: 以「愛新覺羅·弘時是《紅樓夢》唯一著者,曹雪芹和脂硯齋都是弘時筆名」為核心的《紅樓夢》著者和著作研究。


可以說,差太多了!人物的性格幾乎分裂了!

薛寶釵在後四十回裏眼淚成河,試問,和她前八十回的性格相符嗎?

調包計的婚姻居然讓賈寶玉還過了一段日子,既然為了林妹妹生病,發現愛人已死,新娘非她,怎麼可能還很恩愛地表演那些小細節呢?

這明顯是性格分裂了嗎!

還有,賈母是個開明利落的老人,在續集裏,絮絮叨叨,分明成了一個糊塗蟲的感覺!

香菱,早已得了血幹之症,如何再生育?

……漏洞太多,無法一一備述。

也有比較好一點的地方,那就是潘又安和司琪的悲劇表現得比較豐滿!


後四十回稟承前八十回的故事情節,低谷高峯基本上井然不亂。說基本上,是說後四十回遺失的稿頁比較多點,高鶚在銜接編輯上不可能達到承上啟下的原意,肯定有出入。說到這,還有一句重要的前提沒說:後四十回肯定和前八十回是一個作者。我有鐵證證明後四十回是原著的一部分。一、元春的病狀和元春薨的時間;二、探春遠嫁三年後回府,看到惜春的穿著。不是前八十回的作者,根本寫不出這兩個情節。要說後四十回比前八十回寫得怎麼樣,沒什麼特別,就是按故事情節,一回回寫下來的。


後四十回裝神弄鬼,烏煙瘴氣。基本交待了主要人物的結局。文筆沉滯,似出自老學究之口,拿巧姐歸宿來說,前文明顯暗指巧姐與板兒將來結緣,但後文忽然寫嫁與周財主。林黛玉死有病的因素,但應是與寶玉愛情無望,淚盡上吊而死。前文寫鳳姐寶玉被魘,後文又寫寶玉瘋癲,純粹瞎扯。惜春出家,不可能還在櫳翠庵,賈家復興更是和原意不符。


紅樓夢前八十回都是精髓,看後餘音繞梁,人不忍釋卷。

後四十回太直白了,如同敘事。

看來因紅樓夢前八十回許多事情沒交代清楚,有許多人不甘寂寞,作續集。但是終究才華有限,只能狗尾續貂,留下遺憾。也許將來會有完美的著訴,滿足紅樓愛好者的心願吧!


對於專家們的考證、論證且不做評判,只說說自己的一些讀後感。很直觀的感受就是很自然的讀到80後便無心再讀,文字表達的美感不足,只覺得落了俗套。張愛玲說人生三恨之一是恨紅樓未完,大概也是所有愛讀紅樓的恨,恨不能穿回那個時代,一睹全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