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一季度資本市場的回暖,上市險企受投資收益驅動,利潤實現大幅增長。截至4月29日,內地人壽、內地平安、內地人保、內地太保、新華保險5家A股上市險企一季度業績報告已悉數出爐。記者梳理髮現,上述5家險企累計歸母凈利潤實現775.84億元,同比增長52.63%,此外,5家原保費收入累計達到9119.42億元,同比增長超10%,可謂是真正實現了“開門紅”。

投資收益成“功臣”

從一季度歸母凈利潤來看,內地人壽、內地平安、內地人保、內地太保、新華保險分別盈利260.34億元、368.17億元、58.87億元、54.79億元、33.67億元,同比增長92.60%、114.64%、12.1%、46.1%、27.6%。

公開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漲23.93%、36.84%和35.43%。而權益投資市場的明顯回暖成為上市險企凈利潤的整體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2018年一季度內地人壽歸母凈利潤下滑64.7%,對於2019年一季度同比增長92.6%的“大逆轉”,該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受境內股票市場大幅上漲影響,公司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內地人壽投資資產為31894.83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2.7%。一季度該公司實現投資收益389.4億元,同比增長38.2%,實現總投資收益508.88億元,簡單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6.71%,同比增加2.79個百分點。

內地平安的一季度業績報告也顯示,2019年一季度,內地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歸母凈利潤為310.5億元,財產險業務的歸母凈利潤為57.67億元,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23.37%、77.34%。同時,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近2.8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2%。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凈投資收益率3.9%,年化總投資收益率5.1%。

因投資業務增長、投資收益增加,內地人保一季度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也達到58.87億元,同比增長12.1%。由於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的增長,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股東權益同比增長9.9%。

內地太保一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該公司投資資產為13077.8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0%。權益投資類資產佔比13.1%,較上年末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合計佔比6.7%,較上年末上升1.1個百分點。2019年一季度,內地太保投資資產年化凈投資收益率為4.4%,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4.6%。

相比之下,新華保險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位列五家上市險企最低。對此,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認為,凈利潤增長受投資端及賠付支出影響。2019年一季度,新華保險賠付支出同比增加68.6%至210.5億;一季度年化總投資收益率4.2%,同比下滑0.1個百分點,預計年化總投資收益率低於上市同業等。

保費收入同比增長超10%

一季度,5家上市險企原保費收入累計達到9119.42億元,同比增長10.34%。其中,內地人壽、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1.9%、7.3%、3.3%、2.8%、9.5%;在財產險方面,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的原保費增速分別為18.3%、9.5%和10.2%。

壽險保費收入的增長與上述險企業務調整密不可分。壓縮躉交、提高期繳保費佔比的策略下,新單保費或續期業務不斷增長。

從一季度保費結構看,內地人壽首年期交保費在長險新單保費中的佔比達98.97%,較2018年同期增長12.23個百分點;續期保費收入佔總保費的比重為65.50%,較2018年同期略有提升,同時,新業務價值實現同比增長28.3%。此外,銀保通路的也在進行壓縮。

新華保險一季度保險業務收入431.69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長期險首年保費71.63億元,同比增長18%,續期保費338.27億元,同比增長6%。在業務支出方面,一季度退保金支出為38.88億元,同比下降79.5%。該公司對此解釋,原因在於公司業務轉型,銀保通路高現金價值產品退保支出大幅減少。

在財產險方面,非車險業務呈現較快增長。

相比內地太保的壽險業務,太保產險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太保產險保險業務收入353.66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車險業務收入236.52億元,同比增長6.3%,非車險業務收入117.14億元,同比增長28.2%。

今年一季度,人保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54.63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信用保證保險實現保費收入47.99億元,同比增長144%,為增速最快險種,其次意外傷害及健康險同比增長56.7%。

開門紅策略現分化

在保險業,“開門紅年年紅”早已成為共識,該“戰役”對於各公司年底沖業績、次年奠定全年業績基礎的重要性。

從數據來看,1月單月保費收入約佔據各上市險企一季度保費總收入的“半壁江山”。不過,對於今年的“開門紅”大戰,各家公司的策略也呈現出分化態勢。

興業證券認為,上市險企保費增速的分化主要在於“開門紅”策略和基數的區別。其中,內地人壽“開門紅”銷售了較高預定利率的鑫享金生且銷售節奏把握較好,因此一季度保費增速高於同業,不過3月單月保費收入負增長,源於2018年同期銷售了策略型年金產品導致基數較高。

而平安壽險和太保壽險均淡化了“開門紅”概念並主推保障型產品,導致一季度新單保費出現一定負增長,因此總保費增速略低於同業,其中平安壽險在3月單月已實現新單同比正增長,邊際改善較為明顯。

此外,新華保險採取“以附促主”的銷售方式,其中主推的附加險為創新型產品附加心腦血管疾病保險,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保壽險處於轉型階段,仍在主動壓縮銀保躉交等低價值業務,因此保費增速相對較低。

事實上,內地人壽總裁蘇恆軒早在2018年年度業績發佈會上便表示,2019年公司組織“開門紅“時堅持突出價值業務多元,同時也具有幾個特點,一個是精心策劃,二是搞資負聯動,三是對產品在銷售上嚴格控制風險。

而內地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亦曾表示,過去壽險會在年初大力推動“開門紅”,今年在整個壽險的經營方面做了一些調整,今年整體業務更加均勻地分佈在四個季度,避免分支機構大量的資源都集中在前面一個季度,使得後面沒有資源可以使用。

李源祥認為該做法有三點好處,將對整個公司的整體業務發展、降低經營的波動性、提升整個隊伍的留存率都會有所幫助。


金評媒互聯網金融媒體,為行業從業者提供內地外最新互聯網金融資訊、國家管理部門政策解讀、行業動向研究、以及向行業平臺IT技術和金融產品開發人員提供互動服務。聚集互聯網金融領域資深作者內容獨具原創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