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可能就是剛研究生畢業的年齡,女科學家這個停頓是否對25歲就成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資深工程師帶有質疑?


沒有找到蘇聯相關的文件資料,但是中國工程領域的職級評定是直接照搬的前蘇聯的模式,所以個人覺得對照來看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Technician,也就是技術員,大學專科或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一年可以評定。

Junior (Assistant) engineer,初級工程師,或者叫助理工程師,本科畢業一年,或者技術員滿2年,可以評定。

Engineer,工程師,也就是中級,需要助理工程師滿4年,可以評定。

Senior engineer,高級工程師,也就是副高級,需要工程師滿5年,可以評定。

25歲,除非是天才級別的已經博士畢業2年了,或者19歲之前碩士畢業,否則不論是什麼學歷畢業,都應該還是初級技術人員。在絕大部分工程領域,都還是不被允許獨立操作比較重要、危險性較高的設備、機械的年紀。

比如在我們軌道交通領域,助理工程師一個人簽字的設計圖紙是無效的,即使是最簡單的路基斷面圖,上面也必須要有兩級更高級別的工程師簽字認可,纔是有效圖紙。

而在切爾諾貝利,25歲的年輕人,卻做到了高級工程師,獨立管控核電站的部分設備設施。

劇裏的女核物理學家原型是白俄羅斯核物理研究所主任涅斯捷連科,男核物理學家是蘇聯科學院院士列加索夫,對比他們成為核物理方面的技術人員的過程,就更顯得這個25歲的高級工程師多麼離奇。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93%A6%E5%88%97%E9%87%8C%C2%B7%E5%8B%92%E5%8A%A0%E7%B4%A2%E5%A4%AB?

zh.wikipedia.org

個人認為,這實際是HBO在影射勃列日涅夫之後一直到戈爾巴喬夫執政前期,蘇聯當時的管理混亂;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兩任短命總書記在任時,連核電站這種國家命脈級的所在,都充斥著這種年齡、受教育程度、經驗和所在崗位嚴重不符的人員。

所以劇中的女核物理學家才會如此震驚,她實際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知道,當事的技術人員在操作上肯定出現了重大問題。


真服了那些說惋惜和不捨的。這劇真要這樣,那水平未免也太低了。

劇中女科學家和勒加索夫都是極端現實的科學家,是可以為了追求真理以命跟政府和KGB對抗的人。她想盡辦法進醫院,就是為了搞清楚一件本不可能發生的災難為什麼發會發生,而搞清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以後再次發生該事件,對於已經發生的現實,憂鬱傷感根本不是他們這種人該乾的事。她在醫院不管那幾位是不是沒人樣了,也不管他們疼痛怎樣,而是抓緊時間不停地問案發經過,後來跟勒加索夫說,她還得回醫院去問迪亞特洛夫,勒加索夫說可能晚了。你們會覺得她聽到個25歲就震驚是因為惋惜?難道這個高級工程師要是40歲就不值得惋惜了?明顯是她瞬間明白了,核電站的機制完全出問題了,一個25歲的所謂高級工程師就能在這麼重要的崗位上負責運營,那什麼不可能的意外就都成了可能,也明白了這場災難很大可能不是科學上的意外,而根本就是人禍。

建議看看女科學家一把拉開消防員懷孕妻子時的狀態,再對比對比醫院護士對消防員妻子的態度(護士也要求妻子不要靠近消防員),就會發現女科學家是個極端理性的人,根本就不是會跟你講傷感的那種人。她和勒加索夫的使命就是揭露真相,並防止以後類似的災難再次發生,至於多愁善感,那是大眾的事。


我國的職稱評審是這樣的:本科工作一年初定初級,碩士工作三年初定中級,博士初定中級。

按照我國教育體系沿襲蘇聯,我覺得女科學家詫異不是很奇怪。我也覺得是女科學家詫異他太年輕了。


不是,我就搞不明白了,為什麼聽到25歲就一定是質疑?

你開開心心上學,快快樂樂科研,22歲本科畢業,23歲讀完核電碩士(根據我查到的百科甚至還不需要23歲就能讀到),表現突出,被分配到對口專業的列寧格勒核電站,當天負責控制反應堆速率,面對不可能有堆芯爆炸風險的最安全的反應堆和一意孤行堅持讓你操作的上級。相貌英俊,學識淵博,工作穩定,然後因為一場意外事故因為聽從別人的指揮,而搞得面目全非,只剩幾天壽命。然後別人來看你,一聽你25歲,不為你可惜,反而質疑你沒這個能力?

抱歉我實在是聽不出什麼質疑,看著女科學家的眼睛,我只能感覺到凝結在空氣中透過防護簾的同情和不捨。


人物原型是列昂尼德·費奧多羅維奇·託普圖諾夫,死時25歲,為反應堆控制總工程師

參加工作三年,也就是22歲時畢業(具體學歷不清楚,但是死後被追授了一個三等學位)

Топтунов, Леонид Фёдорович - это... Что такое Топтунов, Леонид Фёдорович??

dic.academic.ru圖標

再補充一下,工程和學術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經驗,一個沒有學歷的人如果有長期的經驗也可以在工程方面有成就,比如Rocket lab的創始人高中畢業就去工業界研究火箭了,而且成就不小(有興趣可以去搜相關新聞),但是高中或者本科學歷在學術界是難有出頭之日的。反過來也差不多,有大量的知識儲備不等於在工程方面就能很熟練(只能說有很好的潛力),另一方面還需要經驗的積累(很多工程方面的經驗書本上是沒有的,尤其像核電這種80年代還很前沿的工程學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