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從語文老師的角度,說說訓詁學。

訓詁發音為「gǔ」,同「古」音,它是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的一個分支。

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話來說,訓詁學是研究中國傳統古書中詞義的學科。它在譯解古代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等現象。因為古籍難懂,所以就從語言的角度,來研究古文獻以幫助人們閱讀。

歷史上的訓詁學,從先秦就有了,歷經各朝代的演變,這裡不想去展示。我想說的,是作為語文教師,我所感受到的,近些年語文教學上的變化。

記得我上學時,語文老師在初中是教授語法的。比如句子成分,複句句羣等。古文講授也比如深刻,像通假字、意動用法等,是一定要作為重點講解記背下來的。那時講解現代文,則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到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時,很快經歷新課程改革。培訓時專門提到,語文的教法要改革,要靈活,要有大語文的環境和意識。舉個例子,一篇文章,你不必段意、中心思想,這麼一老本整的教授。教無定法,要以學生為主體,把文本的教學重難點,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傳遞給學生等。

而且,語法教學,也不強調要教授,考試幾乎不涉及,現在也大體如此。可英語老師們比較有意見,說,怎麼孩子們對漢語的主謂賓定狀補,都不知道。就是因為這塊內容,的確不在初中語文必教的範圍了,有的老師會講解一些,有的完全按課本或大綱教書,就沒有教到。

至於古文教學要求,我清楚記得培訓時,江蘇教育出版社那位頭髮花白的專家說:我們的孩子,又不要從事那麼高深的古文研究,不要非得一字一句去挖掘,每字必究幹嘛?我當時聽了心裡蠻振奮,覺得老師和學生一起輕鬆了,呵呵。

近幾年,國學在興起,國家又重新注重語文基礎教育和古詩文教學。隨著高考語文分數逐漸提升,小學和中學語文課本里,古詩文比例都在加大,教學內容和方向確定後,相信不過幾年,孩子們的古詩文素養,一定會普遍得到提升的。

而對於古詩文的重視,自然會把訓詁學契入到教學之中,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

當然,這種契入,我以為不會太深太廣,畢竟不是大學的專業學習。但是對於孩子們來,多背誦些古詩文,瞭解老祖宗文化中的精髓,把它變成自己知識涵養中的一部分,是一件有意義重大,而且有影響深遠影響的大事。

如果認可我的原創回答,請別忘了點贊評論,謝謝。我是粒粒七七。


悟空兄,這個真不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