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可能不需要減肥,但可能需要祛濕,或者某一個階段你需要祛濕。肥胖並不是人人都有,濕氣卻是人人都有。現在的人,不是在祛濕,就是在祛濕的路上

2 祛濕太火,所以很多人跟風祛濕,胡亂祛濕,結果濕氣不但沒有去掉,反而更多了。記住一句話,祛濕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千萬不要被風靡全國人人都在用的祛濕方法迷惑了雙眼,只有適合你的祛濕方法才是王道。

3 濕氣,是中醫六淫之一,讓我們生病的有六種外界因素,它們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濕氣就是其中之一。濕氣,用最通俗地話來說,就是身體裡面的水太多了,但是千萬別把濕氣等同於水,因為濕氣有無形與有形之分,有形的就是多餘的水,無形的是瀰漫在身體各個部位的類似水蒸氣一樣的東西。

4 濕氣最大的危害是什麼?記住一句話,濕氣是陽氣的敵人,養生就是養陽氣,濕氣會阻礙陽氣的運行、升發、流動,從而讓我們全身的氣血流動緩慢。當你陽氣不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身體濕氣太多了,當你身體濕氣太多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陽氣不足了。

5 濕氣到底是什麼鬼?濕氣是一個非常狡猾的鬼,它從來不單獨作戰,常常與風邪狼狽為奸成為風濕,與寒邪勾結成為寒濕,與熱邪抱團成為濕熱。濕邪是非常頑固的鬼,頑固到什麼程度呢?就像油入了面,你想把油從面里弄出來簡直太難了。所以對於濕邪,中醫有一句話叫做:千寒易去,一濕難除。對付濕邪我們要一定要打持久戰。

6 有小夥伴皺了皺眉,問,小圃,那濕邪到底從哪裡來的呢?從哪裡來?多數人的濕邪都是吃出來的。記住,以下貪吃眾生最容易產生濕邪,喜歡吃甜品的人,喜歡吃肉的人,喜歡喝冷飲的人。

7 不運動也是濕氣來源之一,還有久居濕地也容易招惹濕邪,比如長年居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

8 濕氣有三大特點一定要明白,第一大就是濕氣容易下沉,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濕氣屬於陰邪,有水的性質,所以容易下沉,喜歡侵襲陰暗的部位,比如下肢,比如關節,比較腳趾等。

9 濕氣第二大特點就是黏膩不爽,因為濕氣是一種阻礙氣血運行的邪氣,所以會讓身體各種不爽,比如頭髮不爽,油膩膩的,舌頭不爽總覺得髒兮兮的,口腔不爽,總覺得黏糊糊的,臉上不爽,油乎乎的,大便不爽,特別粘馬桶或者不成形,還有女人的白帶不爽,總之身體出現不爽利的癥狀都是濕邪惹的禍。

10 濕氣第三大特點就是非常重濁,濕氣是一種濁物,是一種沉重的濁物,所以會讓你感覺很沉重。讓你的頭很沉重,像裹了一塊濕毛巾一樣,讓你的四肢感覺很沉重如灌了鉛一般,讓你的腰感覺很沉重像掛了五千個銅錢一般,讓你的身體感覺很沉重。總之,如果你感覺自己的身子很重,走路一點不輕盈,總覺得很累,老想躺著,不用懷疑,趕緊祛個濕吧。無濕一身輕啊。

11 如果你還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濕氣,那小圃就告訴你一個秘訣,如果你是胖人,不用想了一定有濕氣,因為胖人多痰濕。瘦人是不是一定沒有濕氣呢?瘦人通常情況下濕氣不多,但也不排除局部有濕氣。所以我們再看第二個條件,看舌頭,如果舌頭中間非常厚,說明一定有濕氣。另外,女人與男人相比,女人更容易有濕氣,因為女人屬陰,陽氣不足,又不喜歡運動,還喜歡吃陰性的食物。

12 千萬不要胡亂祛濕,否則濕氣沒有去掉,反而傷了脾胃,傷了陽氣,傷了陰

13 祛濕不等於利水,不等於利尿。很多人用紅豆薏米祛濕,暫時會有一定效果,但是紅豆薏米就是利水,只解決濕氣的去路,並不解決濕氣的來源,何況薏米偏寒,天天喝長期喝很容易傷脾胃傷陽氣。

14 祛濕也不等於出汗,有小夥伴天真的以為,既然濕氣是因為身體水多了,那我天天去汗蒸館出一身大汗豈不是就是祛濕?結果濕氣沒有去掉,反而把自己弄得心血虛,因為他不明白汗血同源,汗為心液,正常的出汗是排毒,過度的發汗損失的是心血啊。

15 祛濕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重要的話說三遍,健脾,健脾,健脾!祛濕不健脾就是耍流氓。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虛才是濕氣源源不斷產生的根本原因。可是現在很多人一邊在祛濕,一邊在損害脾胃,產生的濕氣比去掉的濕氣還要多。

16 祛濕千萬別忘記補陽氣,因為濕為陰邪,需要陽氣來化。陽氣一升,濕氣就會消散。就好比太陽一出來,烏雲就會散去,陰霾就會消失,大地變得乾爽。陽氣是濕氣最好的剋星。

17 利水可以祛濕,前面說過利水是祛濕的一個小方法,是治標,不治本。但有時候標太嚴重,治標也是必須要的。利水祛濕是什麼概念呢?就好比給一個城市修下水道,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修得好就不用擔心洪水。

18 祛濕千萬別忘記補氣,千萬別忘記行氣,只有氣足了氣順了,身體的濕氣才更容易去掉。中醫把這種祛濕的方法叫作風勝濕。風能勝濕,如何理解呢?就好比一塊濕毛巾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如何讓它乾爽?吹風機就可。補氣行氣就等於給身體刮一陣風,讓風把這個濕氣吹掉。尤其是肝氣鬱結的人,祛濕的時候別忘了行氣理氣。

19 芳香可以化濕,濕氣是一種污濁的東西,芳香的東西可以抵抗污濁,芳香的食物或者藥物可以叫醒人的脾胃,讓脾胃健運起來,讓脾胃打起精神幹活,這樣濕氣就容易被運化掉。所以,古人有一個很優雅的祛濕的方法就是聞香,在潮濕的屋子點燃一根香,讓香氣繚繞屋子。芳香化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藿香正氣散。

20 解表可以祛濕。這個有點類似汗蒸,不同的是解表只是把身體的毛孔打開,微微出汗,把濕氣排出去,而不是汗蒸大汗淋漓。

21 對於濕熱體質的人來說,祛濕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苦寒的葯來清熱利濕,黃柏黃連黃芩是苦寒燥濕的典型代表。但是不可久服。

最後推薦一個按古法炮製的代餐粉,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綠天天運旗艦店


  一般來說,當空氣中的濕度為40%至60%時,人體體感比較舒適。但如果濕度過大,細菌則更易繁殖或傳播。濕度大除了可能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影響外,還會導致產生一些疾病。人體對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的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內水分調控失衡,濕留體內,影響健康。而濕氣重容易讓人感覺疲乏睏倦,沒有食慾,手腳冰冷,身體黏膩不舒服。這些都是濕清重表現。

  1、食療祛濕

  食療可以有效去除濕氣,且方便又實用。建議在日常的飲食中吃一些具有祛濕、排毒、消腫、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不過需要長期堅持食用這些具有祛濕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見的食療方有薏米紅豆湯、冬瓜排骨湯、健脾祛濕湯、玉米須湯等。

  2、運動出汗快速祛濕

  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人體壓力,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將體內的濕氣等排出體外。較少運動的人,一般體內的濕氣都比較重,而體內濕氣越重就越不想運動,導致身體懶散,肥胖等。適當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舒緩肌肉壓力,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排出體內的廢氣。

  3、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腳部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對祛除濕氣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要出大汗,只要泡到額頭微微出汗就好。還可以放一些艾葉在泡腳水中,有助於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更加快速地把體內的寒濕排出體外。並且,艾葉本身具有祛寒行氣、活血止血,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殺毒滅菌等作用。

  4、不吃過多冰冷的食物

  不吃過多冰冷的食物,貪圖一時爽快,吃冷飲、冰鎮飲料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都會給你的身體埋下濕氣的隱患。

  5、不要太過於貪涼

  不要一整天都呆在空調屋裡,夏天該出汗排排毒,就要讓身體出出汗,而不是為了涼快,一味的貪涼,讓身體幾乎不出汗,這樣也是不好的,排排汗,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都會隨著汗珠而排出身體。

  6、不要過多暴露身體

  不要為了愛美,去過多的暴露身體的部位,有些姑娘為了美,露肚臍、這個部位是最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的,而且,寒氣一旦入到體內,會導致宮寒、痛經等各種不適。


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葯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我之前濕氣重,前胸後背長痘痘,舌苔發黃,喝了五穀雜糧茶改善


薏米,最安全有效的去除身體濕氣的食材,熬湯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