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的白茶重度愛好者、收藏者、推廣人,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實際上不僅僅是福鼎白茶,包括政和白茶在內,新茶什麼時候壓餅都是一個極其值得探討的事情。我實驗過在散茶、餅茶分別在南方的政和、北方的濟南儲存兩年之後的茶葉轉化,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就個人存放的體會,新茶如果是在南方存放,馬上壓成餅最好,其原因是,南方的空氣相對潮濕,在自然倉儲的條件下,即使密封,茶葉也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汽,如果不注意儲存環境 的監測,茶葉極有可能受潮甚至黴變。而市場上很多的假冒老茶大都是在高濕環境中造假而成的。

而新茶如果在北方存放,則是散茶會更好,北方的天氣乾燥,四季的溫差較大,而這樣的環境反爾不太利於白茶的陳放和轉化,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要通過人為增加一定的濕度才更有利於白茶的轉化。因此,在北方以存放散茶,或是散茶存放2年之後再進行壓餅會更好。

對於等級較高的如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芽茶為主、葉茶為輔的茶品,我還是建議以散茶存放、陳化為主,因為,茶葉生長的並非十分充分,從而後期轉化的空間就相對較少,轉化的進度也慢。散茶存放有利於其轉化。

而對於等級較底的如貢眉、壽眉的等級,如果倉儲條件具備,可以在散茶存放2年之後再行壓餅,這樣不僅保障了茶葉有較好的香氣、湯感表現,也可能通過蒸壓的過程進一步加速轉化,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口感。如果新茶直接拿來壓成餅,則需要經歷2-3年的轉化期,轉化期內的茶葉口感、湯色各個方面會出現相對比較怪異的味道。

我通過對比散茶存放五年、新茶直接壓餅、新茶陳放兩年後再壓餅的同批次壽眉之後,發現:散茶的壽眉前2年轉化較快,而後面兩三年轉化就漸漸減緩;而新茶直接壓餅最初的2年口感、湯色變化不大,5年後的湯色雖比散茶略濃,但湯色變化不如散茶,口感中的青澀感也略重;而新茶陳放兩年之後再壓餅,則剛好兼具了前面兩者的優勢,即有較豐富的香、又有更加濃鬱的湯感,越品越甜、層次豐富飽滿。

然而,這是我本人在不同環境當中實際嘗試得出的結論,具體變化的情形還要依據原料季節、倉儲環境、儲存量的大少結合自己的情況來進行比對分析,歡迎大家把自己對白茶存放實測對比的體會評論留言,也歡迎大家找茶號聊茶說茶!

評論、點贊關注我的頭條號:茶號,陪你一起喝茶、聊茶、說茶。


從茶葉的年份來看,新茶,味道鮮爽,如果直接高溫蒸壓,白茶餅會有悶熟的青味。而陳化幾年的白茶,茶性比較穩定,茶味也很醇和,這時候壓製成餅,存放方便,口感上還有層次。

就新茶而言,散茶比餅茶滋味清香,口感爽甜。但就老茶而論,餅茶比起散茶,又更有優勢。餅茶存儲比較方便,口感相對原來的散茶,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滋味由於在蒸壓烘乾過程中發生了輕度的發酵,使得口感更加醇厚。散茶,口感純度高,對於後期進一步轉化比較容易。

從茶葉品種看,適合壓制白茶餅的以粗老葉的壽眉為主,有些等級較低的牡丹也常常用來壓製成餅。銀針都是單芽,壓餅會破壞它的芽形,白毫也會有一定的程度的脫落。所以銀針一定是散茶比餅茶好。

白牡丹,等級高的類似銀針,建議散存,不宜壓餅。等級低的牡丹,陳化三年後,可以製作成餅茶,對茶味的提高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壽眉,陳化三年後壓餅,當年還是喝散茶的鮮爽度。

由此可見,白茶散茶好還是餅茶好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白茶餅經過高溫蒸壓、定型已經破壞了茶葉細胞壁、類似揉捻工序,在日後的陳化發酵過程發生了變化。失去了白茶原有的自然、不人為幹預的初衷。和傳統工藝的白茶比較,餅茶湯色會偏深,香氣的鮮爽度也明顯不再,口感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除了口感的變化,還有就是傳統意義的白茶,在保健功效上也是很受關注的。傳統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


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成茶方法和儲存方式!

白茶成為散茶後一般以散茶或壓餅方式存放!白茶餅茶也在工藝上多了一道蒸壓的工序,自然影響兩者存放後的口感變化。

若有條件個人喜歡散放白茶三五年後的滋味,藥香濃鬱,體感舒適。白茶散茶的存放需要面積大,一般根據情況少量存儲可行。

那自然壓餅的時間,也可以根據散茶的基本特性選擇當年或三年左右壓餅。經過蒸壓的白茶餅存放後陳化甜糯香滑。

(大漁根據個人經驗喜好回答,如有不妥多多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