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有一幅對聯:「品味雖貴,必不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工匠精神,反映的是一份堅守和良心。

然而,近日有知情人爆料,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商將大量過期或臨近過期的蜂蜜回收回來,表面宣稱「退給蜂農養蜂蜜」,暗地裡卻將之倒入大桶,送回原料庫。事件曝光後,引發業界和消費者關注,同仁堂陷入一場信任危機,究竟是怎麼回事?

同仁堂生產商回收過期蜂蜜,涉嫌更改日期

據知食君瞭解,被舉報的企業名稱為鹽城金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鹽城市濱海縣,是一家規模不小的企業。12月12日,在一間封閉的車間內,多名工人將已經撕掉標籤的過期或者臨近過期的蜂蜜,倒進大桶裏進行回收。

車間內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回收的蜂蜜最終是退回來養蜂蜜,但據瞭解,被回收回來的蜂蜜均被倒入貼上「蜂蜜」標籤的大桶中,並最終被送入生產廠家的原料庫中。

可以發現,車間內被撕下來的標籤,數量非常多,被滿滿地裝在幾隻蛇皮袋中,標籤顯示其產品名稱為北京同仁堂蜂蜜。這些標籤中,有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12月份,還有的是2016年11月份,蜂蜜的保質期為18個月,有的臨近過期,而有些已經過期。

甚至爆料人稱,十多公里外的大型倉庫裏存放了更多的回收蜂蜜。

監管部門已開展調查,同仁堂致歉

資料顯示,鹽城金蜂是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的受委託加工方,後者又是百年老字號——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的控股子公司。

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已發現鹽城金蜂多次類似操作,該公司此前還曾出現篡改同仁堂蜂蜜生產日期的行為。

事件發生後,北京同仁堂16日晚發布相關致歉聲明,同時表示相關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該致歉聲明承認,在委託生產過程中,同仁堂蜂業存在監管不力和嚴重失察的責任,並已通知鹽城金蜂暫停其受託加工生產活動,封存全部所涉物料,全力配合調查。

雖然北京同仁堂方面表示相關產品並未流向市場,但監管部門並未採信其單方面說法。當日下午針對鹽城金蜂公司涉嫌使用回收食品原料為北京企業代加工蜂蜜及虛假標註生產日期問題,大興區食葯監管局方面明確表示,已前往北京委託方開展調查,如發現北京企業從事或參與相關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查處。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也就此專門表示,涉事食品委託企業要對其委託生產的食品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管控制度,珍惜品牌榮譽,對消費者負責。

目前,市場監管局正對過期蜂蜜的去向和用途進行進一步調查。對於該案的進展,知食君也將進一步關注。

專家稱此舉絕不可取,網友直呼自毀招牌

受此事件的影響讓同仁堂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陳尚武教授對此表示,對於同仁堂旗下產品涉嫌使用過期蜂蜜,此舉絕對不可取,因為在倒蜜過程中,極易發生蜂蜜的二次污染問題,這樣生產出的產品也絕對不能銷售給市民。

「保質期就相當於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簽訂的一個『契約』,企業使用過期原料無疑相當於撕毀了這個『契約』。」陳尚武教授說。他分析,出現這一問題,恐怕多半還是由於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所致。同時建議,有關部門應嚴格監管,對於涉及百姓生命健康問題的食品藥品領域的管理規定嚴格執行,對違規企業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是否是知名企業,只要違規就應一律加大處罰力度。

網友們對此也表示不能忍,直呼「說好的業界良心呢?」「對得起百年招牌嗎」「要建立一個品牌很難,但要毀掉實在太簡單!」更有網友無奈地稱:「還有兩瓶沒開封的同仁堂蜂蜜」。一直在百姓眼中信得過的百年老店,此次能否化解輿論危機?又將如何重塑品牌榮譽?未來,同仁堂將迎來很大的考驗!


  •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