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欲與齊韓連和伐秦」及以下關於周武公和楚相昭子的對話僅見於《史記·楚世家》。這段內容被放置在楚頃襄王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81年。這一年也是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在此兩年前,楚頃襄王與秦昭襄王分別會見於鄢與穰,這一年秦相魏冉被罷相。但兩年後,秦楚交惡,魏冉復相,先後派遣司馬錯和白起帥軍攻楚。按照《史記·楚世家》的說法,是楚頃襄王是受到一個射雁人的鼓動,開始著手對秦國進行反擊,計劃拉上齊、韓對付秦國,打算先把周王室解決再說,由此引出周赧王派遣周武公勸說楚頃襄王放棄計劃。

不過這段內容頗有疑點,首先,當時的齊國雖然已經是齊襄王三年,但實際上齊國還在飽受燕國肆虐之苦,齊襄王困守莒邑,田單困守即墨。這時候的齊國存亡尚未可知,而齊國前任君主齊閔王就是被楚將淖齒(悼齒)所殺,齊國不可能在此時與楚國聯手。而所謂楚相昭子是何許人也,《史記》語焉不詳,「昭」是楚國貴族的氏,昭氏在楚國擔任令尹的機會應該很多,單單說「昭子」並不能判斷到底是誰擔任楚相。周赧王派出的使者周武公,一般認為他可能是西周武公,其在位年代不詳,也無法判斷年代。韓國對楚國存在依賴這一點倒好理解。但「韓嘗以二十萬之眾辱於晉之城下,銳士死,中士傷,而晉不拔。」到底指的是哪段戰役就不好理解了。

雖然《史記》試圖用這段內容表明楚頃襄王十八年,楚國計劃打破秦楚和解的局面,對秦國進行反攻,但自己一方的計劃實施並不順利,反而給了秦國反擊的口實。但周武公和楚相昭子的對話缺乏明顯確定時代的關鍵信息,事件真實性不能保證,只能存疑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