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入選十二釵的女子都是命運坎坷之人,而且她們都具備身份,地位,相貌,才華於一身。

巧姐是王熙鳳和賈璉的女兒,作為榮國府長房長孫女,出身自然高貴,這一點符合入選十二釵的條件。

另外巧姐雖然在書中筆墨不多,但是透過這些隻言片語我們也可以看出她的命運坎坷,也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

她從小就是嬌生慣養,體弱多病,貌似榮府的女子大都身體不好,當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王熙鳳便請求劉姥姥給孩子起個名字,古時候的人都相信窮人起的名字命硬,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劉姥姥知曉她是七月初七出生,就笑道:「這個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兒,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後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事實也是如此,在賈府敗落後,王熙鳳失勢,巧姐被狠舅奸兄賣到了煙花柳巷,成為了青樓女子。後多虧劉姥姥知恩圖報,想辦法搭救將她贖出,之後把她帶回了鄉下,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巧姐的結局和其他人相比算是比較好的。正如她的判詞所說,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李紈同賈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她也是出身名門,要不然也不能嫁入豪門貴府,賈珠去世後,她一直守寡,恪守封建道德,獨自撫養兒子賈蘭,母子兩個相依為命,她的一生也算是充滿了悲劇色彩。

至於薛寶琴參考開頭提到的入選條件,雖然她才貌兼備,可與黛釵並肩,但是她不是賈府中人,她的生活成長環境也同榮府的女兒家不同。

薛寶琴自小便跟著父母走遍大江南北,四處搜尋奇珍異貨,同時把海外奇珍帶回國內,這樣瀟灑自在的生活比養在深閨處處被管制的榮府女子強的多,從中也看不出她是薄命之人。

綜合來說薛寶琴貌美有才華,在她身上似乎看不到缺點,但是恰恰是沒有缺點或許在曹雪芹的眼中成為了不足,因此不具備選入十二釵。


再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下十二金釵都是誰。

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府四春、史湘雲、妙玉、秦可卿、李紈、巧姐。

這些人有共同點,即跟賈府的命運有關係,且時薄命女子。

那麼為什麼李紈和巧姐能入十二金釵呢?

很明顯,紅樓夢的故事就是賈府的故事,李紈和巧姐她們是跟賈府命運緊密相關聯的人物,還是賈府內部的主子。

先看看巧姐,她出場確實不多,但是她的出場是具有極大意義的,而且她有2次關鍵性出場時和劉姥姥聯繫在一起的,一次是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王熙鳳拜託劉姥姥給她取個名字;一次是她落難,劉姥姥前往搭救。

紅樓夢裡有太多悲哀的故事,真情不被珍視,善良的人無辜被陷害,親情裏夾雜著私慾……

巧姐從出生到落難,她經歷了賈府的盛極一時及大廈之傾,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王熙鳳早年種下的善因,到了巧姐這邊,終於結了善果,這是全書中,為數不多的正能量事例。稚子何辜,出身是豪門貴族小姐,初等人事已成鄉村野姑,反差有多大,命運就有多悲。

而李紈呢,青春守寡,是大觀園裡的枯木槁灰,兒子高中後,她卻燈枯油盡,她的一生是典型的薄命。十二金釵不就是那些薄命的女子嗎?

那薛寶琴為什麼不能進入十二金釵名冊?

首先,她只是曾來賈府做客,不算是與賈府有關的核心人物;其次,賈府是盛是衰,跟她的命運牽扯也不大。

因此,不能按照出場多少作為進入十二金釵的依據。


其實除了作者的偏愛,更重要的是作者的階級意識,十二金釵正冊裏的每個女子都是出身高貴,她們未嫁時是千金小姐,嫁人後是官家奶奶太太。

林黛玉,父親是探花,母親是賈府的千金。

薛寶釵,父親是皇商,母親出身金陵王家。

元春,父親是賈政,母親是金陵王家千金小姐,曾祖父榮國公,而且本身元春還是皇妃。

迎春,父親,一等神威將軍,曾祖父榮國公。

探春,和元春同出一父,榮國公的後人。

惜春,寧國公的後人,她的父親不僅是一等將軍,還進士出身。

史湘雲,保齡侯尚書令的後人,兩個叔叔都是侯爵,一個是忠靖侯,一個是保齡侯,如果她的父親不早逝的話,應該會是侯爵。她的姑奶奶嫁給榮國公長子賈代善。

妙玉,一樣出生詩書世宦之家。

鳳姐,王家的嫡出千金,嫁給賈赦長子賈璉。

秦可卿,寧國府的長孫媳婦。

李紈,父親國子監祭酒,詩書世家。

巧姐,王熙鳳之女。

雖然李紈和巧姐在前八十回出現的次數並不算多,但是一個是賈寶玉的嫂子,一個是他的堂侄女。她們都出身高貴,生活在賈寶玉的周圍。

反觀其他人,薛寶琴等人家世不如李紈巧姐高貴,又不生活在賈府,當然入不了正冊。香菱雖然出身不錯,聰明貌美,最後卻淪落成賤妾,只能進入十二釵副冊。更不用說,襲人晴雯等丫頭們,只能名列又副冊。

要想成為正冊,根基要好,還得和賈寶玉賈府有關,不然最多隻能進入副冊和又副冊,再遠的只能進入外副冊了。


文學作品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正如「牛肉麵裏沒有牛肉」一樣,較真不得。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不同,別去深究。作者在構思作品的時候有時候會「循規蹈矩」;有時候也會「隨心所欲」。作品的故事情節該如何發展,人物的命運該如何安排都是作者本人掌控的,外人很難猜透作者寫作時的所思所想。現在有人試圖用各種古代社會「規則或規範」去揣測《紅樓夢》作者安排的每一個故事情節或人物結局的本意實屬扯淡。因為他們沒有、也不可能與曹雪芹溝通交流過,他們能知道什麼?正如我有一次要繞遠路到某個地方而被同事有諸多猜測一樣——去會情人、去了解市場等,都是瞎扯!其實是我買錯了車票,我怕說出來沒面子而已!

所以,別再探究什麼「巧姐、薛寶琴」列沒列入十二釵的事情了。作為我們社會人來說應該多多地探究——今年的地應該怎麼種、今年的工應該怎麼打、今年的錢應該怎麼賺!你說是不是?


問題問的有點不嚴謹,實際金陵十二釵分為正冊、副冊、又副冊,是錄金陵省內36位薄命女子,巧姐和李紈入選的是金陵十二釵正冊,我們看一下金陵十二釵正冊都錄哪些人:林黛玉、薛寶釵、元春、探春、史湘雲、妙玉、迎春、惜春、鳳姐、巧姐、李紈、秦可卿。她們之所以能入選是因她們符合入選條件。首先我們要了解下何為十二釵正冊,在《紅樓夢》第五回中,警幻仙子有給寶玉答案:「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正冊入選的條件是:"金陵省內最冠首的十二女子"。何謂最冠首:一是要出身高貴、豪門望族的女子,即未出嫁的公候之後的千金小姐或為原為官宦之家的小姐嫁入公候之後的公子正室。二是最薄命,即結局悽慘顯得更加薄命的女子。三是金陵省內人,與賈府有密切的關係,長住賈府,特別是與寶玉有交集。

巧姐是賈璉與王熙鳳的女兒,屬於公候之後的小姐,寶玉堂侄女,住賈府,家敗被族兄與母舅賣入煙花之地,後被劉姥姥所救,嫁為村婦終老。

而李紈,其父為國子監祭酒,也屬官宦之家的小姐,嫁給賈府的賈珠為妻,寶玉的親嫂子,是正經的公候之家的少奶奶,住賈府,子貴後暴亡。

兩人均符合入選金陵十二釵正冊的條件,入選再正常不過。


先不說巧姐與李紈為什麼可以在金陵十二釵之中佔有一席之地,咱們先看一看加入「金陵十二釵」正冊所需要的條件。一,金陵「冠首女子」「緊要者」,二,薄命。

所謂「冠首」「緊要」,說白了就是與賈寶玉的關係比較密切。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妙玉,這幾個人與賈寶玉有著感情上的糾葛,賈元春賈探春賈迎春賈惜春與賈寶玉有著血脈關聯。王熙鳳和秦可卿則是賈家的媳婦,王熙鳳還是賈寶玉的表姐。

回頭再看李紈和賈巧姐,李紈是賈寶玉的嫂子,比王熙鳳和秦可卿與賈寶玉的關係更親近。賈巧姐是賈璉和王熙鳳的女兒,所以既是賈寶玉的堂侄女,又是賈寶玉的表侄女,關係也很密切。所以二人名列金陵十二釵理所當然。

所謂薄命,看一下這兩個人的結局,李紈年少喪夫,兒子成年後又早亡,一生孤苦伶仃。巧姐,年少時家敗,被「狠舅奸兄」賣為妓女,被劉姥姥搭救之後駕馭劉姥姥外孫,成為一個村婦。二人都算薄命之人。因而成為十二釵合情合理。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順序是:林黛玉、薜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執、秦可卿。巧姐、李執為第十、十一名,該書裏的重要人物,十二釵人物也可以理解為該書的提綱,從正冊判詞中可以瞭解,她倆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否則影響作者隱含內容的連續性。巧姐為啥名巧,也可解釋為是作者巧妙安排,意為不願榮華富貴,只求歸於山田的歸隱思想,寶玉出家思想為證,可沒有劉姥姥貫穿不了,可見曹雪芹費盡心思。李紈青春喪偶,三從四德,因子得貴,反映了作者想要表達的賈府中的一種現象吧,也叫子貴母榮。金陵十二釵中分正冊、副冊、又副冊是與《水滸傳》中三十六天罡星一樣為主要人物,其次還有六冊七十二名未點明,從書中也能猜到些,曹雪芹在後四十回中會漸漸表明,可惜草稿丟失了,但仍不影響該書的臣著地位。


仔細細讀金陵十二釵,發現有兩個共性的地方,一是多與寶玉有交集,也就是在寶玉這個石兄前掛了號,二是都是悲劇人物。

巧姐雖小,她也是賈府的正經小姐,與寶玉是有交集的,她從身份上是寶玉的侄女,從王熙鳳這邊論是寶玉的外甥女,不管哪一種關係,巧姐都與寶玉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交集,她後來被舅舅王仁所賣,雖被劉姥姥所救,也算是悲劇人物。

李紈,與寶玉的關係更近一層,既是長嫂,又是詩社的社長。她青年守寡也算是悲劇人物,進入十二釵也是正常的。

妙玉雖與賈家沒有關係,但她與寶玉有交集,再加上她暫住賈府的櫳翠庵,後來也是悲劇人物,自然也可以入十二釵。

而薛寶琴不同,她不是賈府的正經小姐,與寶玉的交集雖有,但她不算是書中的悲劇人物,不符合十二釵的條件,自然無法入十二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