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有清一代,起源於明末江南的彈詞藝術風靡大江南北,凡有市井聚居之處,便可能有彈詞表演者賣力演唱。彈詞藝術留下了不會少優美溫雅的底本作品,其中由一位女詩人創作且與《紅樓夢》並稱「南緣北夢」的《再生緣》,格外值得我們注意。

彈詞藝術

《再生緣》創作於清代中晚期,作者陳端生,號春田,浙江錢塘人,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有長篇作品傳世的女詩人。其父曾在山東、雲南做官,其夫曾在科舉考試中請人代考被查獲發配新疆伊犁,所以陳端生的人生曲折經歷豐富,為她的創作積累了豐厚的素材儲備與情感積累。

目前我們所見的《再生緣》大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元代成宗年間,卸職還鄉的大學士孟士元之女兒孟麗君,才貌雙全,尚未出嫁。雲南總督皇甫敬希望自己的兒子皇甫少華與孟麗君得到婚配。恰好國丈劉捷之子劉奎璧也到孟家說媒。孟士元於是決定讓皇甫少華與劉奎璧「射袍定親」,最終皇甫少華得勝。但是,劉家並不甘心,尋找機會算計皇甫少華。皇甫家因此逃往四散。之後引發了一系列機緣造化的傳奇故事。

鹹豐年間印製《再生緣》書影

《再生緣》文字流暢細膩,節奏轉換自如,郭沫若認為陳端生的寫作技巧不輸給巴爾扎克、司湯達等人。但這樣曲折好看高潮迭起的 《再生緣》只有17卷,達六十餘萬字,最後卻不幸「爛尾」,沒有結局。原因是由於《再生緣》的寫作並無成名搏利之心,讀者也只有家裡人,所以其寫作過程斷斷續續,而丈夫被發配後,陳端生備受打擊,寫作工作一度擱置。公元1796年,陳端生丈夫範某獲赦回家,然而.陳端生尚未來得及與丈夫見面就因病去世,享年僅46歲。作者撒手人寰,作品卻尚未完成,這真是中國文藝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多年之後,許宗彥和梁德純夫婦二人感原作者"半途而廢了前生",續寫了後三卷,補成二十卷全本。但後世評價均不高,認為續作偏離了原作者的寫作思想。但有文人夫妻願意為此寫作,也算是為中國文化接續文脈,值得銘記。

陳端生故居留影

陳端生不幸早逝,但她的《再生緣》卻流芳後世,不僅僅作為彈詞經典永為傳誦,更影響到了越劇等曲種,至今還被翻拍為影視作品,成為中華文化中的不朽瑰寶。

參考資料:

陳寅恪:《論再生緣》

孫世基編:《中國越劇戲目考》

郭英德:《明清文學史講演錄》

王齊洲著:《中國通俗小說史》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